商业洞察

【政务服务】数智焕彩中国年 - 千年古都 数智长安

查看信息来源】   1-27 7:23:37  
政务服务】【i西安

  古城墙下, 无人驾驶 的列车平稳前行;戴上眼镜, 虚拟现实 中的文物细节清晰可辨;“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路”,多项事务坐在家里就可办理……从线下到线上,从实体到虚拟,古都西安的数字技术发展成果随处可见、人人可及、时时可感。

  近年来,西安的数智化发展,为百姓创造着老老实实的幸福。它不仅让春节的出行更加便捷,更是在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和民生服务品质上,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和价值。

  新意十足 让游客不枉此行

  “一线一式”“一段一色”“一站一景”……2024年底,西安地铁8号线开通早期运营。结合了周围景点的风貌与特征,车站与环境相映成趣,为广大市民和远道而来的游客造成了出行新体验。

  8号线上,不仅特色站点引人关注,“ 无人驾驶 ”也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据介绍,西安地铁8号线是第壹次将全自动运行、云平台、智能运维、智慧车站、宽带集群等先进技术综合运用于地铁环线。

  另外,为了方便市民和游客出行,西安信息发布平台整合路上的各种突发情况,如堵车、事故、施工等,通过路边的大屏幕和手机导航APP告知大家,出门前或在路上都能随时知道哪儿堵哪儿不堵,让出行变得更智能、更省心。

  今天的西安,不仅出行更舒心,游览也变得更加智能与便捷。博物馆一直是西安的一块“金字招牌”,出于对文物保护的需求,游客在参观时一般只能在展柜外欣赏这些历史瑰宝。如何提升参观体验、让文物更好“活起来”?西安用数字技术交出了一张崭新答卷。

  到西安博物院,戴上AR眼镜,聆听智慧导览,鎏金走龙、三彩腾空马、史君墓石椁等“明星文物”的历史故事让人沉醉其中,为游客造成沉醉式、强互动、故事化的云上看展新体验。另外,还可以访问西安博物院数字展厅页面,通过720度全景浏览,进一步了解文物的全貌和布展的文化逻辑。

  “AR导览、3D技术、线上展厅等新形式的应用,使文物更加有温度、有生命,让游客喜欢看、看得懂、记得住,在传承文明、服务社会、增进发展等方面,充分施展了文物资源的积极作用。”

  智慧赋能 让市民更“i西安”

  丰年人乐业,陇上踏歌行。“智慧”的西安,不仅表现在文旅,更惠泽市民生活的各个方面。“i西安”政务服务APP便是一个最好的例证。简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实现“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腿”。

  据介绍,目前,“i西安”接入事项涵盖住房、不动产、公积金、交通、养老等7大类700余项高频公共服务和政务服务。“i西安”通过整合海量服务资源,实现“一条龙”掌上办理。例如,若想在西安开个小店,店家只需要通过“i西安”在线提交服务申请,填写相关材料,查询服务进度,减少了来回奔走的时间。

  其实,“i西安”其实不是新事物。“从1.0版本到当前的3.0版本,‘i西安’一路走来做了屡次的升级和迭代。我们希望缔造一个城市级的综合服务的总门户和总仓库,把市、区两级的政府部门提供的所有的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和便民服务统一集成到APP上来。” 西安市 数据局数据资源处副处长姜宽说。

  数字化、智慧化是一座城市营商环境优化升级的“关键变量”。“近年来, 西安市 数据局围绕推动数字政府建设和 数字经济 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主要目的就是要提升城市治理的水平和公共服务的水平。” 西安市 数据局副局长郭锐说,“我们始终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用数智化助力企业降本增效,也随时欢迎更多企业来西安投资兴业,共同推动城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数字化转型。”

  一直以来,西安与阿里云在数智化方面都有着深度合作,作为“数字西安”的重要基础设施, 西安市 政务云已服务超40个委办局,承载超160个信息化系统和360个政务应用。

  谈到对将来的向往,郭锐表示:“西安是一个汇聚了科研与产业优势的城市,我们有全球颇有知名度的高校,同时有非常肥沃的产业土壤,这一点我们非常有信心。在将来,随着 人工智能 等新技术在西安的不断应用,我们会有更多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的形式发生,我们期待未来西安会是一个人文和科技交相辉映的现代城市标杆。”

繁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