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洞察

【2025】施罗德基金安昀 - 中国市场估值有吸引力 关注三类投资机会

查看信息来源】   2-1 23:08:16  
2025】【中国市场】【投资机会】【吸引力


K图 000001_0

  在日益虚无缥缈的全球局势中,世界经济所面临的不确定性愈演愈烈。展望2025年,全球宏观经济格局如何演绎?海外变化将如何影响我国经济的运行和政策?中国市场的投资机会如何?国际投资者对我国有哪些期待?

  不久前,澎湃新闻推出“轻舟必过万重山”——《首席连线》2025跨年市场展望,专访多名首席经济学家、首席分析师、明星基金经理,把脉蛇年投资新主线,挖掘市场新机会,展望市场新走向。

  本期刊出的是对施罗德基金副总经理、首席投资官安昀的专访。

  展望2025年,安昀认为,大概率是美联储降息周期结束的一年,2026年有步入加息周期的可能。核心还是在于美国经济基本面本身的强劲。弱美元虽然符合美国经济的中期利益,可是通胀预期是决定美联储短时间政策取向的核心原因之一。

  “总体而言,我们仍然看好发达国家股市,认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这一海浪潮将带动发达市场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再创新高。对于新兴市场,我们比较关注基本面切实改善的日本市场和经济延续温和复苏趋势、估值在低位的中国市场。”安昀表示。

  对于中国股市的前景,安昀持谨慎乐观的态度。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在一系列政策和制度落实之后,A股市场初步展现出股东回报的特征。好比,2024全年A股分红及回购金额明显超过IPO、再融资及股东减持资金,A股净融资格局出现转向,良性循环已然初步形成。另外,中国市场的估值在全球范围内仍具有吸引力,经济基本面有望延续温和复苏的 势头,中国资产在全球投资组合中的权重还有比较大的上升空间。

  谈及国际投资者期待看到的中国市场变化,安昀认为,主要有三点,一是长期回报前景,中国经济更进一步展现出中长期的竞争力;二是短时间应对通缩的决心,怎样在复杂环境下有效拉动内需;三是期待重要的制度性改革,进一步增强市场对于经济中长期增长的信心。

  具体到投资机会方面,首先安昀比较看好高股息类股票的机会,其次比较关注科技创新类的机会,第叁个是消费类行业,可是需要更多的精选。

  施罗德基金于2023年1月成为获批的第四家外资独资公募基金,同年6月获批公募牌照。直到今天,数据显示,施罗德基金的最新管理规模为15.36亿元人民币。

  以下是澎湃新闻记者专访安昀的实录:

  澎湃新闻:展望2025年,你认为全球经济和股市将面临哪些挑战和机遇?你最为看好哪些市场?

  安昀:首先,特朗普上台后对于美国全球政策的改变有可能会影响到全球经济和地缘政治的格局。这一点还存在不确定性,金融市场可能并未完全预期。可是从美国国债和美元的短时间表现来看,金融市场对于美国经济和通胀的期待较高,在特朗普上台之后,这种预期可能会有所修正。

  其次,如果两场主要的地缘政治冲突在2025年结束,那么全球经济和各类资产的 势头或将受到影响。冲突的结果现在还未可知,可是考量到冲突各方广袤的领土和资源来看,可能会对农产品和能源市场发生影响。另外,由于不确定性下降,还可能对避险资产(好比黄金)发生一定的不良影响。

  总体而言,我们仍然看好发达国家股市,认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这一海浪潮将带动发达市场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再创新高。对于新兴市场,我们比较关注基本面切实改善的日本市场和经济延续温和复苏趋势、估值在低位的中国市场。

  澎湃新闻:如何看待美联储接着的降息步伐?

  安昀:我们认为2025年大概率是降息周期结束的一年,2026年有步入加息周期的可能。核心还是在于美国经济基本面本身的强劲。弱美元虽然符合美国经济的中期利益,可是通胀预期是决定美联储短时间政策取向的核心原因之一。从当前美国经济、企业盈利和通胀预期来看,我们认为2025年大概率会看到这一轮降息周期的底部。

  澎湃新闻:与 人工智能 相关的企业股票长时间以来一直推动市场走高,这种趋势能持续么?

  安昀:我们仍然看好 人工智能 这一创新浪潮,并认为这是一波不容忽视的革命性的创新浪潮。可是这一主题可能会进入新的阶段,热点会扩散。第壹是从龙头企业向别的芯片制造企业扩散;第贰是OpenAI以外的各类大模型公司的出现;第叁是逐步向硬件和软件应用的创新扩散。相信中国企业将会在这些后续阶段有所建树。

  澎湃新闻:2025年,海外变化将如何影响中国经济的运行和政策?

  安昀:贸易壁垒将影响我国的出口。出口在过去两年对于中国经济都是正向拉动,如果2025年变为负向拉动,中国或需要通过拉动内需去平衡。技术上的隔离预计将持续,甚至会愈演愈烈,这使得我们的自主可控政策务必抓紧布局。特朗普交易可能会进入2.0,前期强势的美元和美债可能会有阶段性的调整,这将给国内的货币政策留出阶段性的空间。

  澎湃新闻:去年以来,中国逐渐推出了一揽子增量政策,你认为政策“组合拳”将给2025年的中国经济和中国资产造成怎样的变化?

  安昀:这个问题可以分短时间和中长期两个维度来看。从短时间看,2025年我们面对着贸易保护这头“灰犀牛”。尽管这个风险已经被预期了很久,可是仍然很难忽视,会对我国的贸易和我国的制造业发生一定的影响。中国制造业的产能投资和出口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而制造业本身又是一个吸纳就业的大户,所以实际上确的的确会对制造业的发展和就业发生一定的影响。

  我们需要政策来对冲,所以2025年一个比较突出的主题可能是外需的受阻和内需的拉动之间的博弈。

  这种博弈其实我们其实其实不陌生,历史上发生过好几次。我们可以把贸易保护看作一次全球性的经济或金融危机,只是它的级别可能小一些。类似的场景,其实我们以前经历过,历史上几次启动内需的场景都发生在这样的情景之下,好比1998年,2008年和2015年到2016年。分析这几次拉动内需,我们有这么几个结论。第壹,从历史上面看拉动内需的政策,需求侧政策和供给侧政策会同时使用,然而资本市场有时候会忽视供给侧的变化。因此我们需要比较关注有一些供给侧变化的行业。第贰,每一次的拉动内需,如果能够结合一些制度层面的变革,那么其对经济包含对整个中国社会的影响都会比较深远。因此我们也期待能够有一些制度层面的改革。第叁,此次的政策应对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非常强调消费和科技对于内需的拉动,而几乎没有提到固定资产投资等传统项目,这个也是很值得注意的。

  澎湃新闻:对于A股在2025年的整体表现,你有怎样的期待?

  安昀:政策为整个资本市场铺就了偏暖的底色。但考虑当前A股的估值已经到了历史40%-50%分位,我们还是会去更加关注一些结构性的机会。

  对于中国股市的前景,我们持谨慎乐观的态度。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在一系列政策和制度落实之后,A股市场初步展现出股东回报的特征。好比,2024全年A股分红及回购金额明显超过IPO、再融资及股东减持资金,A股净融资格局出现转向,良性循环已然初步形成。另外,中国市场的估值在全球范围内仍具有吸引力,经济基本面有望延续温和复苏的 势头,中国资产在全球投资组合中的权重还有比较大的上升空间。

  澎湃新闻:对于全球投资者而言,期待看到我国的哪些变化?更看重影响中国资产的哪些因素?

  安昀:一是长期回报前景,中国经济更进一步展现出中长期的竞争力;二是短时间应对通缩的决心。怎样在复杂环境下有效拉动内需;三是期待重要的制度性改革,进一步增强市场对于经济中长期增长的信心。

  澎湃新闻:资金方面,我们还可以期待哪些增量资金的入市?

  安昀:目前中国股票在全球的投资组合中是明显低配的,中国经济延续温和复苏的 势头,这一配置比例有机会迅速上升。

  澎湃新闻:你更看好A股哪些投资主题与板块?

  安昀:第壹个结构性机会我们比较看好高股息类股票的机会。

  第贰个我们比较关注科技创新类的机会。尽管从短时间来看,我们需要有效拉动内需,但从中长远来看的话,我们还是要进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就从之前的投资或房地产驱动转向科技驱动,再加上当前全球的科技创新背景。

  第叁个是消费类行业,可是需要更多的精选。因为我们知道预期是一方面,可是现实是另一方面,所以要更加重视从基本面和企业本身的质地的视角去考虑有哪些标的是属于长坡厚雪,且具有核心竞争力,这样的企业才是值得我们长期去持有的。

  澎湃新闻:高股息概念板块受到追捧,你怎么看待其中的理论?这种行情可以持续么?

  安昀:高股息类股票可以被看作是国债的替代品。在国债收益率下行之后,高股息股票相对较高的分红收益率和相对较小的波动和回撤又成为“香饽饽”。我们认为这个板块是比较适合不考虑参与排名的个人投资者和绝对收益投资者关注的,波动性相对较小,收益率相对照较确定,唯一的危险可能就是在市场大幅上涨的时候短时间会略微跑输。

  另外,从政策面和消息层面来看,政府也是要求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多分红,增加对于投资人的回报,这也是一个持续的催化剂。

繁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