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商业洞察
【首航新能】780亿元A股光伏IPO最新进展 - 23家企业近三分之二-终止-
【查看信息来源】 2-18 14:00:10 光伏IPO“寒潮”之下传来些许暖意。2025年2月11日,两家光伏公司IPO有了最新进展——光伏逆变器企业首航新能和光伏接线盒企业泽润新能同日获得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注册批文,即将奔赴创业板。
23家光伏公司IPO进展(2024年以来)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21世纪经济报道整理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自2024年以来,沪深两市合计23家光伏公司公布了IPO项目进展,合计募资780.42亿元人民币。这些光伏公司主要业务分布于硅料、硅片、电池、组件等主材环节,逆变器、接线盒、胶膜、玻璃、支架、浆料等辅材环节,和光伏发电、电站运营等终端环节。然而,记者了解到,15家光伏公司终止IPO,仅3家公司于2024年成功上市,另有3家公司目前仍处于在审阶段。
其实,上述终止IPO的光伏企业不乏细分领域的先驱者。例如,终止注册的美科股份,光伏硅片出货位居行业前列;过会却取消IPO材料的新特能源,亦是国内光伏硅料一线大厂。
“一些光伏公司主动取消IPO,主要因素是当前行业处于周期性底部,企业盈利压力大,难以持续符合上市发行条件。”有光伏企业人士在与记者交流时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光伏公司的募资规模也做出了明显调整,这也反映出当前资本市场对于光伏概念的信心不足。
首航、泽润“寒冬”获批文
早于2023年3月首发过会后,首航新能的IPO一度陷入停滞状态。根据深交所发行上市审核信息公开网站披露,直到2025年1月23日,首航新能才向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提交注册。所幸的是,最终获批。
主营光伏逆变器的首航新能,目前也是国内重要的供货商——行业机构Wood Mackenzie的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首航新能在全球光伏逆变器市场的出货量跻身前十。在近两年产业竞争加剧情境下,光伏主材环节遭遇现金亏损,但以逆变器为代表的部分辅材环节却尚有盈利空间。
目前A股市场已经有很多逆变器上市企业,包含 阳光电源 、 德业股份 、 锦浪科技 、 固德威 、 上能电气 、艾罗能源、 禾迈股份 、 昱能科技 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2024年前三季度,上述光伏逆变器企业虽然净收入增长出现分化,但均实现盈利。而同期报告期内,首航新能实现营业收入和净收入分别为20.46亿元、2.18亿元人民币,也较2023年同期有所下滑。
需指出的是,2021年至2023年,首航新能营业收入一度出现起伏,其近些年来的业绩其实不稳定。根据预测,2024年该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和净收入27.13亿元、2.55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同比分别下滑27.53%、25.25%。
首航新能的募资计划也有所调整,从原先募资35.12亿元人民币,“腰斩”降至最新的12.11亿元人民币。“IPO收紧之后,大额募资通过难度大,且这两年光伏逆变器需求出现波动,或造成首航新能调整募投项目规模。”前述光伏企业人士向记者分析。
对照上会稿和注册稿,首航新能募资计划调整项目主要为“首航 储能 系统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分别下调19亿元和4亿元人民币。这其中,被用于扩产的“首航 储能 系统建设项目”本次募资资金仅为1亿元人民币。这与该公司预测光伏逆变器需求下滑有关:“2023 年下半年以来,欧洲居民及工商业 储能 市场需求整体有所放缓,公司预计当前产能可以满足未来短时间市场需求;公司及同行业可比公司均在光伏市场需求良好时对产能快速进行了一定规模的扩张,公司未来有能力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对产能规划及时快速调整。”
相较于首航新能,泽润新能虽然过会晚了一年,却也在同一天获得注册批文。
资本市场对于光伏接线盒企业其实不陌生,2021年、2022年, 通灵股份 、 快可电子 先后登陆A股市场,分别募资11.72亿元、5.57亿元人民币,以扩大接线盒产能。而泽润新能若能顺畅上市,将成为A股光伏接线盒“第叁股”。
目前,泽润新能市占率约7.6%,2024年预计实现营业收入和净收入分别为8.76亿元、1.32亿元人民币,同比分别增长3.75%、9.83%。
虽然泽润新能此次IPO募资并未调整,但在现今市场环境下,该公司估值或难以比肩同行上市时的水平。记者了解到, 通灵股份 、 快可电子 彼时上市时的PE分别为49.44倍、36.92倍,而这两家公司最新的动态PE分别为38.2倍、21.5倍。
值得强调的是,泽润新能一直被外界疑问获神秘大客户扶持。在深交所两轮问询中,有关客户A接线盒高毛利率的合理性不断被提及。
招股书显示,2021年至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客户A”所贡献营业收入分别为1.28亿元、1.52亿元、2.36亿元、1.37亿元人民币,占总营业收入比例为43.09%、29.11%、27.95%、32.58%。
对于“客户A”,泽润新能仅披露其“为全球知名薄膜组件企业,公司对客户A销售接线盒产品应用于薄膜组件中”。
“终止潮”背后的光伏IPO困局
除了已获注册批文的首航新能和泽润新能外,直到今天,仍处在审状态的光伏公司还包含正泰安能、晴天科技、华电新能,这三家公司均为终端企业。
不过,晴天科技和华电新能也疑似遭遇IPO停滞:前者在2023年2月获交易所受理、2023年3月和8月发出两轮问询后,其首发申请仍未有新进展,仅于2024年12月30日更新了财务数据;后者的IPO项目颇受外界关注,在于其募资金额高达300亿元人民币,并早于2023年6月过会,但华电新能IPO动态自2023年9月更新财务数据后再未有更新。
仍在积极推进的IPO项目,莫过于正泰安能。2023年9月6日,上海证交所受理正泰安能IPO申请,并于当年的9月28日发出首轮问询函。2024年1月16日,正泰安能公布回复文件,并在当年的6月29日上传了更新财务数据后的回应文件。尔后,正泰安能IPO进程相对缓慢,数次因财务数据过期而中止。直到2024年12月,更新财务数据后的正泰安能重新恢复IPO申请。这也是目前仅存的募资金额较大的光伏IPO——正泰安能计划募资60亿元人民币,用于户用光伏电站合作共建项目、信息化平台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借款。
不可否认的是,近两年来,光伏IPO市场风云巨变:从两年前“上市潮起”、超募频发,到如今“终止潮生”、募资缩水,光伏IPO成功概率大幅下滑。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发现,终止IPO申请的企业所处阶段也有所区分,大部分企业是处于在审状态时主动取消申请材料,而有部分企业却在首发过会或向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提交注册阶段,而选择终止。
“以前IPO过会等于于一只脚踏进A股市场,但由于近些年来政策收紧,即便过会,若在提交注册阶段基本面硬是不稳定也会大概率被‘打回’。”有分析人士对记者称。
美科股份便属于这一情况。
历经近3年的等待,光伏硅片头部企业美科股份未能逃过行业周期挑战和IPO新政的影响,于2025年1月终止注册申请。此前,该公司已于2022年12月首发过会,2023年11月提交注册,但一直未获批文。
针对此次终止申请,美科股份回应媒体表示:“此次IPO取消,是基于对海内外资本市场环境和公司自身发展战略需求的深入分析后作出的战略性自主决策。该公司会继续推进全球化经营工作和资本市场其它计划。”
财务数据显示,2023年,美科股份实现净收入10.6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82%。但在2024年,硅片环节亏损严重。记者统计发现,已经上市的沪深A股硅片企业 双良节能 、 京运通 、 弘元绿能 预计在2024年分别至少亏损16.80亿元、16.80亿元、25亿元人民币,硅片双雄 隆基绿能 、 TCL中环 亦陷入更大水平亏损境地。在此环境下,美科股份或也遭遇困境。
新特能源亦存在类似情况,2023年9月首发过会后,该公司迟迟未能向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提交注册,直至2024年12月终止申请。而新特能源原计划募资88亿元人民币,拟登陆沪市主板,但在2024年,该公司预计亏损38亿元至41亿元人民币,终结了连续盈利的格局。
目前,光伏行业已经有见底反弹的迹象。自2025年以来,光伏产业链价格有所企稳,组件价格甚至在上周出现上涨。
有券商机构乐观预计,光伏产业各环节的收益拐点或将很快出现, 国金证券 研究人士对此表示,最快时点可能发生在2025年第贰季度。
● 相关商业动态
● 相关商业热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