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商业洞察
【阿里巴巴】2025财年第三季度淘天集团客户管理收入增长9% 阿里能乘-AI东风-重回巅峰吗?
【查看信息来源】 2-20 23:17:29
在牵手苹果、马云频繁现身之后,阿里巴巴(HK09988,股票价格120.900港元,市值2.30万亿港元)交出了一份重要的季度成绩单。
2月20日晚,阿里巴巴集团发布2025财年第叁季度业绩(自然年2024年10月—12月)。本季度,阿里收入为2801.5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收入为489.45亿元人民币,净收入为464.3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33%。
备受关注的电商业务方面,本季度,淘天的顾客管理收入同比增长9%至1007.90亿元人民币,主要由在线GMV增长和Take rate(收入率)同比提升所带动。
另外,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的季度,云智能集团收入为317.4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值得注意的是,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六个季度实现三位数的同比增长。
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吴泳铭说:“展望未来,由AI推动的云智能集团收入增速还会持续提升。我们将继续执行聚焦电商和 云计算 的战略,持续投入以推动长期增长。”
截至2月20日收盘,阿里巴巴报收于120.900港元,月内上涨幅度为32.6%。
对此,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此前阿里因为面临成长瓶颈而进行大规模整改,造成股票价格长时间波动,而如今阿里整改完成,运行重新回到正轨,投资者对阿里的判断也出现变化。
值得强调的是,财报提及,该季度签订协议出售了高鑫零售(HK06808,股票价格1.760港元,总市值167.90亿港元)和银泰的全部权益,并表示这些举措反映了阿里优化运营并专注于核心业务的战略转型。“减重”之后,AI能助阿里重回巅峰么?
淘天营业收入涨5%:阿里稳住基本盘了么?
这一季度,阿里的电商业务显现出向好的 势头。
财报显示,这一季度,淘天集团营业收入达1360.91亿元人民币,同比上涨5%。其中,该季度来自中国零售商业的收入为1295.16亿元人民币,相较2023年同期增长5%。该季度,中国批发商业收入为65.75亿元人民币,相较2023年同期增长24%,增长主要来自提供予付费客户的增值服务收入增加所致。
值得强调的是,得益于商业化举措见效,淘天季度CMR(客户管理收入)同比加速增长至9%。“全站推广”的商家渗透率稳步提升,尤其是中小商家,从市场营销效率提升中获益。另外,88VIP核心用户群体持续同比双位数增长,达约4900万。
另外,淘天集团本季度的经调整EBITA(息税摊销前利润)为人民币610.83亿元人民币,相较2023年同期增长2%,主要是由于客户管理服务收入的增加,部分被对用户体验的投入增加所抵消。
该季度,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AIDC)收入同比增长32%至377.56亿元人民币。财报提及,AIDC在海外购物季期间投入环比扩大,并持续在特定的欧洲市场和海湾地区进行投入以获取用户,造成亏损增加。不过,速卖通Choice业务的单位经济创收仍环比改善。
当前,AIDC仍然在投入期。财报数据显示,该季度AIDC经调整EBITA为亏损49.52亿元人民币,主要是由于对Trendyol跨境业务和速卖通的投入增加所致。
去年11月,吴泳铭发布全员邮件,宣布成立阿里电商事业群,由蒋凡负责,向吴泳铭汇报。新的电商事业群将全面整合淘宝天猫集团、国际数字商业集团和1688、闲鱼等电商业务,形成覆盖国内外全产业链的业务集群。这次重组尚没有在本季度财报中体现。
对于电商业务的长期发展,在电话会议上,阿里高管表示,国内(电商业务)的长期忠诚的目标,首先还是稳定市场份额,同时优化体验和营商效率。
至于海外业务,阿里高管表示,海外业务包含B2B业务和B2C业务,B2B业务在未来几年将显现比较稳定的 势头,也能造成比较可观的收益,“B2C业务,我们也有信心在将来的几个季度内,可以看到整个跨境业务损益的明显改善”。
值得强调的是,就是否会出售盒马的问题,阿里高管表示,目前没有出售盒马的计划,“但同时我们会用一个开放的心理状态,例如说在引入战略投资人等方面,去思考怎样让盒马这样一个业务的价值能最终反映在集团整体的估值当中”。
另外,本季度,本地生活集团收入同比增长12%,亏损同比明显收窄;大文娱集团收入同比增长8%,亏损同比继续收窄。至于菜鸟,本季度收入为人民币282.41亿元人民币。
加大投入三大AI领域,阿里正在成为真实的科技公司?
本季度,阿里云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六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同比增长,推动阿里云收入重回13%的双位数增长。
财报提到,阿里始终致力于推进多模态AI技术的发展,并扩大其开源计划。2025年1月,阿里开源了新一代多模态模型Qwen2.5-VL,并推出基于MoE架构的旗舰版模型Qwen2.5-Max。这两个模型在公认的基准测试中均取得全球可靠的成绩,并通过Qwen Chat和“百炼”平台开放给用户和企业使用。
另外,自2023年8月以来,阿里已开源多个Qwen家族的大模型。截至2025年1月31日,基于Qwen模型家族在Hugging Face上开发的衍生模型数量已超过90000个,成为全球最大的AI模型家族之一。
就阿里在AI业务的进展方面,不得不提的是,2月13日,在阿联酋迪拜举办的“World Governments Summit 2025峰会”上,阿里巴巴联合开创人、董事会主席蔡崇信回应了阿里与苹果合作传言,他表示,苹果在中国需要一个本地化的合作伙伴,为他们的电话服务。
对于阿里而言,与苹果的合作无疑是个好消息。当前,阿里对AI态度更明确了。
本次财报会议上,吴泳铭明确表示,面向未来,阿里巴巴将继续专注三大业务类型:国内外电商业务,AI+ 云计算 的科技业务,互联网平台产品。未来三年,阿里将围绕AI这个战略核心,在AI基础设施、基础模型平台及AI原生应用、现有业务的AI转型等三方面加大投入。
吴泳铭还透露,阿里还会在最近发布基于Qwen2.5-Max的深度推理模型。
根据他的说法,未来三年,阿里将加大投入三大AI领域:第壹,投入AI和 云计算 的条件设施建设。未来三年,阿里在云和AI的条件设施投入预计将超越过去十年的总和;第贰,投入AI基础模型平台和AI原生应用;第叁,投入现有业务的AI转型升级。
在此大环境下,很多观点认为,阿里正在成为一家真实的科技公司,其股票价格也在开年以来攀升明显。
对此,知名 数字经济 学者、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阿里本身就是科技公司,其实不是转变,而是更进一步,阿里在科技上的布局也不是一年两年了,且很多阿里过去的布局是具有前瞻性的,只不过,阿里没有深挖这些科技方向,从而错过了一点科技创新的红利。
“此次阿里和苹果的合作,我认为是阿里的一次进步,不是技术的进步,而是科技变现,科技应用的进步。任何科技都要用了才能施展价值。”盘和林认为,阿里最近市值提升,就是因为阿里的通义千问有了使用场景。
沈萌也认为,阿里一直是科技公司,电商平台的身份与科技公司的属性其实不冲突,“不管国内还是国外,大型电商平台都在科技创新方面投入巨大,电商是引领其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当前,阿里对AI所可能造成的影响有着高度的期待。
在财报会议上,阿里高管也表示,阿里在AI战略中的首要目标,是务必追求AGI(通用 人工智能 ),“我们如今的所有应用场景,甭管是在如今的生产力的创造也好,还是说最耳熟能详的AI搜索也好,只是在AI能力提升过程当中引发的一些机会”。
他认为,智能能力的提升是这一轮AI技术生产力变革的核心步骤,“所谓的AGI的标准定义是能够(具备)80%以上的人类的能力。我们预判,如果实现AGI, 人工智能 相关的产业,大概率将会是全球最大的产业,有可能影响或替代现在50%左右的GDP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