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商业洞察

【并购重组】从吴清讲话 - 看2025年监管四大动向

查看信息来源】   2-25 14:31:11  
并购重组】【IPO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崔文静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书记、主席吴清近日在《 新型工业化 》期刊上发表题为《充分施展资本市场功能更好服务 新型工业化 》的署名文章。近期,吴清在系列座谈会中,亦屡次发表讲话。透过这篇署名文章与此前讲话,可以窥见2025年监管新动向。

  首先,在素有“跷跷板”之称的IPO与并购重组之间,并购重组被反复强调,IPO则涉及较少。此番吴清在署名文章中强调,下一步,将抓好“并购六条”落地实施,在推动产业整合和资源优化配置、更好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等方面尽快推出一批典型案例,更好施展资本市场在并购重组中的主渠道作用,服务上市公司转型升级。

  产业整合和资源优化配置、更好服务新质生产力,这是吴清点明的方向,一定水平上也是并购重组的优先鼓励方向。前者偏重于产业并购,这是监管数年以来一直鼓励的并购重组方向;后者提及新质生产力,此方向的并购重组在2024年9月发布的“并购六条”中被第壹次特别强调。其实,不仅局限于并购重组,在资本市场建设的诸多方面,企业如果能够讲好新质生产力故事,相关项目顺畅推进的机率则会更大。

  其次,IPO方面,2024年新上市企业合计100家。从近期监管各类讲话来看,IPO短时间内提速的存在性其实其实不大。这时,监管更加强调板块属性,有限的IPO资源将优先向硬科技类、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倾斜。

  吴清在署名文章中列举A股各板块上市情况时表示,截至2024年底,科创板上市公司共581家,第壹次公开发行(简称IPO)融资9176.12亿元人民币。创业板注册制后新上市公司558家,IPO融资5380.72亿元人民币,大多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截至2024年底,北交所上市公司共262家,累计融资552.37亿元人民币,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占比超八成。新三板挂牌企业6101家,其中科技型公司3887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1481家,国家级 专精特新 “小巨人”企业1091家。

  吴清特别强调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型公司、先进制造业。前两者外加新质生产力企业,都是监管近期发声中反复提及之处,并且在各个方面给予支持。好比,在署名文章中,吴清即强调,优先支持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科技型公司股债融资、并购重组,提高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质效;围绕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募投管退”全链条优化支持政策,引导更好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增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在投行业务质量评价中设置支持科技创新加分项,鼓励证券公司提高服务科技企业股权、债权融资能力。

  再者,增进长期资金入市、壮大耐心资本,这是监管近年来的努力方向。随同2025年1月22日六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吸引商业保险资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职)业年金基金、公募基金等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力度进一步加大。

  此番署名文章中,吴清再次明确,着力于“长钱更多、长钱更长、回报更优”等目标,继续积极创造前提吸引更多中长期资金进入资本市场,推动形成“长钱长投”的制度环境,稳步提高中长期资金投资A股规模和比例,改善资本市场资金供给与结构。

  另外,自2024年4月12日新“国九条”发布以来,针对拟IPO企业、上市公司、中介机构等资本市场各个主体的全流程严监管提升至新高度。2025年,严监管仍然是我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工作主基调之一。吴清强调,落实监管要“长牙带刺”、有棱有角的要求,严厉责罚财务作假、欺诈发行、操作市场、违规减持等各类非法行为,切实保护市场“三公”,增进强本强基。

  值得注意的是,2月21日,最高检与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召开“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犯罪增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新闻发布会,对从严打击证券违法犯罪定调。

  从发布会内容来看,财务作假、欺诈发行、内幕交易、操作市场是监管的关键关注之处。尤其针对财务作假和操作市场,监管职能部门正在集中精力、重点打击。

安大互联 - 您值得的拥有的网站建设专家
Email:401112684@qq.com
联系QQ:401112684
官方网址:www.fengbaosun.com
手机搜索:进入手机搜索导航>>

Copyright © 2006 www.fengbaosun.com 繁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