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商业洞察
【DeepSeek】第一批利用DeepSeek的金融骗术已经出现了
【查看信息来源】 2-28 19:00:11随着DeepSeek的持续火爆,第壹批打着DeepSeek的幌子而精心策划的骗术已经开始冒头了。
不久前,一保险机构在宣传“3·15反诈防非”时,集中警示了一批围绕着DeepSeek的精心骗局,诸如垂钓网站、荐股骗局等,这也给广大用户敲响了警钟。
对此,炜衡律师事务所、衡财保团队律师张鹏接受采访时建议,相关监管机构积极研究与出台有关AI在金融领域的规则,明确工具与使用者的责任界限,同时加强打击借AI之名的违规行为。
AI不是提款机
当骗子看上了DeepSeek,骗术防不胜防。根据上述保险机构的警示,目前出现了三大围绕DeepSeek的精心骗局。
骗局一是“高仿”网站,包含仿冒DeepSeek的网站、垂钓网站等,这些仿冒网站利用相似的域名和界面来误导用户,用来流传恶意软件、窃取个人信息或诈骗订阅费用,用户需要高度警惕。
骗局二就是付费课程,诸如"199元,就能学会用DeepSeek月入10万+!"“独家培训!只需99元就能学会用AI挣钱”等,社交平台上出现大量类似的网课教程,标价从9.9元到599元不等。但很多课程内容拼凑网络信息,质量低劣,甚至很多所谓的“自媒体爆款课”,其实全是公开可查的条件操作。
骗局三是投资陷阱。DeepSeek的应用场景十分广泛,各行各业加速本地化部署,同时,一些骗子也趁机而入。
好比在社交平台上,出现了大量宣传 “用DeepSeek炒股一本万利”的网帖,上述保险机构指出,骗子通过伪造收益截图、虚构AI预测能力,让平台用户无怨无悔入群,甚至承诺“高投资高回报”,实际却是投资理财陷阱,添加联系方式后获取用户的信任,一步步诱导用户加码投资,一旦被识破便拉黑消失。
其实,类似的精心骗局一直存在,榜上了DeepSeek之后不过是“新瓶装老酒”,这些不具有投顾牌照的机构或个人,通过诸如直播炒股、买酒荐股等各种形式,以高收益吸引用户加入粉丝群,以荐股、卖课为由头进行收费。
张鹏说,若是有人使用DeepSeek生成选股策略并直接推送给股民,例如“今日潜力股:股票A、股票B”,并且随同收费或诱导交易目的,这种行为已涉嫌违法。
张鹏表示,根据《证券法》规定,向投资者提供具体股票建议属于证券投资咨询,务必具备投资顾问的资质。不然,将构成“非法荐股”行为,甚至可能涉嫌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非法经营罪”“诈骗罪”等。
“近年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为保护中小股民的合法权益,对类似‘黑嘴’荐股行为打击力度加大,推送者将面临相应的法律责任。”他说。
以AI的名誉,通过荐股、炒股来牟利已经引起相关部门关注。今年年初,岳塘公安公众号发布的一篇文章称,2025年1月2日,岳塘公安反诈中心接到反诈预警指令辖区一女子疑似遭遇电信网络诈骗,记者了解到,赵女士于2024年11月底在微信视频号学习炒股时被“AI炒股”软件的虚构宣传吸引,先后分两次共转账数十万元用于购买软件,警察屡次劝说赵女士,同时还联系了之前另一位电诈受害人向赵女士现身说法,分析此类诈骗的套路,在警察讲解中赵女士恍然大悟,承诺不再向诈骗分子转钱。
“毫无疑问,DeepSeek是一款具有强大逻辑推理和语言处理能力的 人工智能 大模型,本身应用于各个领域,会发生一个质的飞跃,但它只是一款工具,如何使用还是掌握在人的手中,对于这些在应用层面的灰色地带,也提醒了整个市场监管职能部门,如何有效地去规范这种技术飞跃所造成的负面因子。” 北京市 盈科(广州)律师事务所律师封华清对第壹财经说。
“AI选股”热潮背后的利与弊
近期,市场掀起一股“AI选股”热潮。除了“有心之人”借机挣钱,教股民使用DeepSeek研究投资策略,或直接利用Deepseek为股民提供选股建议外,也有许多股民开始尝试使用DeepSeek分析选股。
好比,在DeepSeek中输入“某年某月某日A股哪些板块会上涨”时,Deepseek在给出相应建议的同时也会连带出一些股票名称,那么,这算不算是另一种形式的荐股行为?
“AI大模型这种推荐股票的表现,更多的是一种在公域网络信息搜索后的结果,与荐股还是有所区分的,不存在主观上扰乱证券市场的表现,但客观上的确存在这样的定 时炸弹,因此,对于监管职能部门而言,未来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考量是否作出细化的监察管理。”封华清说。
“目前尚无相关立法规定,无法认定其为推荐股票的表现。”张鹏说,DeepSeek作为一款通用AI工具,其生成选股策略是用户提问后的被动响应,设计初衷其实其实不是证券咨询。然而,DeepSeek的火爆容易被不法之徒利用,股民应格外注意与防范由此新引发的危险类型。
张鹏认为,“AI选股”热潮背后,利弊并存。股民使用DeepSeek辅助投资股票的优势在于提升研究效率和研究范围。DeepSeek能快速整合公开信息,如行业趋势、历史数据等,为散户提供低成本的研究辅助。譬如,输入“ 新能源 板块表现”,它可能给出热点分析,启发投资思路。因此,在某种水平上弥补了一点中小股民在证券市场信息不同步的缺陷,增强了股民的市场参与能力。
但同时,股民使用DeepSeek辅助投资股票的问题也同样存在。张鹏说,DeepSeek的输出基于算法和过往数据,无法预测突发事件或市场情绪,DeepSeek提供的信息与分析结论准确性有限。股民若将其视为“炒股神器”,可能忽视个股基本面和宏观环境,在分析与投资股票时会存在局限性。
“股民在使用DeepSeek时,仍应保持理性分析,一定不要盲目跟风。若是大量股民依赖DeepSeek则可能造成投资策略趋同,加剧证券市场的投机氛围,甚至被不法之徒用来操控市场,破坏信息公平与交易理性,与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目标南辕北辙。”他说。
张鹏认为,未来,监管机构应积极研究与出台有关AI在金融领域的规则,明确工具与使用者的责任界限,同时加强打击借AI之名的违规行为。“AI与金融的融合是大势所趋,DeepSeek热潮只是开端。技术创新应提升市场效率,法律和监管更需加速适配,明确AI应用的界限,确保其服务于股民权利保护和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