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商业洞察
【DeepSeek】腾讯元宝三改-用户协议- 多家大模型都有这项-争议-条款
【查看信息来源】 3-5 19:29:32
在接入DeepSeek斩获大批流量、拿到苹果应用商店“销冠”后,腾讯元宝引发舆论漩涡。
争议核心是腾讯元宝的《用户协议》。其中一项条款约定,对于客户向腾讯元宝输入的内容,腾讯能够获得几乎所有场景的使用权,且授权是“无地域限制的、永久的、免费的。”
3月1日到3月5日之间,元宝《用户协议》三次更改,调整了腾讯对输入内容的使用范围、授权方式。腾讯公关总监张军在朋友圈回应道:“非常抱歉给大伙造成困惑。使用元宝时输入和输出的内容,权利归您或相应权利人所有人,使用元宝其实不会改变归属。最新版本已经增加数据管理功能,相关内容都不会用于大模型优化。”
目前,腾讯元宝的页面新增了“体验优化计划”开关,关闭后,用户输入的内容将不再用于训练AI。21记者在3月5日核对,默认情境下该开关为关闭状态,用户需手动开启。
多位有互联网法务经验的受访者告诉21记者,此类条款在互联网平台中较为常见,多家国内大模型产品的《用户协议》都有类似约定,主要目标是用输入内容来“优化大模型”和“营销宣传”。用户不必担忧公司私自拿自己的内容去出版牟利,但内容一旦被用来“优化大模型”,往往意味着不可撤消和追溯,商业隐私和个人隐私问题更值得留意。
旧版协议争议:内容发给AI,就不再属于我了?
“腾讯元宝”去年5月正式上线,是腾讯基于自研“混元大模型”开发的AI助手App,整合了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信源。今年2月初,腾讯元宝宣布接入满血版DeepSeek,30天内日活用户突破百万,近日更是冲上苹果应用商店免费下载榜第壹。
随着大量新客户涌入,有人开始注意腾讯元宝《用户协议》的问题,尤其是两项 知识产权 的约定:
5.3 您上传至本服务平台的内容的权利归您,或依法享有该 知识产权 的权利人所有。
5.4 针对您上传至本服务平台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作为提示词的文本或其它一切用于协助腾讯元宝发生 人工智能 生成内容的提示性内容)和您使用本服务生成的内容,您授予腾讯公司及其关联方一项不可撤消的、可转让的、可分许可/再许可的、非排他的、无地域限制的、永久的、免费的许可使用权,以使我们对您上传的内容和本服务生成的内容进行存储、使用、复制、修订、编辑、发布、展示、翻译、分发上述生成内容或制作派生作品等使用(包含但不限于模型优化、学术研究、市场营销、用户调研),以改善本服务及/或腾讯的产品。
“条款5.3是让用户放心,你提供的内容,版权还是你的;条款5.4则是希望你提供的内容也能给公司创造一点经济价值,好比训练大模型,或用到大模型宣传材料上。”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顶级合伙人、 知识产权 律师游云庭说。简单而言,两项条款分别指向用户内容的所有权、使用权两种维度,本质其实不冲突。
而问题在于,条款5.4的使用权授权范围太广,几乎不设界限,造成很多用户开始担忧:自己上传的内容会不会被随意使用?
有用户提出了一种极端情境:如果用腾讯元宝润色一篇10万字的小说,哪怕只是让AI找犯错别字,当小说发出去的瞬间,内容就不受自己控制了,而是腾讯有权对其增删改、发表出版。
“通常不会这么做。” 北京市 隆安 (广州) 律师事务所律师李伯阳解释,如果平台直接拿10万字小说删减后出版,这种行为明显超出了“改善服务或产品”的范畴,属于侵权行为,而非正常授权。游云庭也认为,如果真实发生这种情景,“用户去起诉,法院肯定会支持用户,平台不太可能靠该类协议侵占用户版权。”
其实,许多互联网平台的《用户协议》中都能看见类似条款。例如,番茄小说、晋江文学城等创作型平台的协议赋予了平台广泛的使用权,最常见的一类表述是:“平台拥有您发布内容在全球范围内、免费、非独家的多种权利,适用于复制权、信息网络流传权、制作衍生品等。” 长期以来被很多用户疑问为“霸王条款”。
从平台角度来审视,该授权条款的设计,更多是出于法律和运营的考量。李伯阳说,互联网平台的服务往往覆盖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如果每次都要逐一获取授权,操作成本过高。所以会通过约定一揽子授权,尽可能便利公司自身的合法使用。
但站在用户的视角,这样的协议文本显然过于宽泛,缺乏必要的界限。不仅未对平台的具体使用行为做出足够限制,也容易引发误解,疑惑“平台是不是要把所有权利都拿走”。游云庭提到,像本次引起争议的《腾讯元宝用户协议》,虽然腾讯直接侵占用户版权的危险不大,但“从条款设计上来说不是一个很好的要领”。
更友好的用户授权?避不开“模型优化”
在3月4日最新版本的《腾讯元宝用户协议》中,腾讯删掉了“不可撤消的、可转让的”表述,并把腾讯对用户输入内容的使用范围从“包含但不限于模型优化、学术研究、市场营销、用户调研”减少至只剩“模型优化”。同时,增加了“体验优先计划”,用户可以选择是否允许腾讯使用自己的输入内容。
5.4 如您主动加入我们的体验优化计划,帮助改进和优化本服务,您同意授予腾讯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一项免费的、非排他的许可使用权,以使我们对前述内容进行处理。您可随时通过"设置-数据管理-体验优化计划"调整前述授权,关闭“体验优化计划”后,您后续使用本服务上传内容和生成内容将不会用于模型优化。
值得注意的是,腾讯仍然保存对用户上传内容的一部分使用权,即“模型优化”。所谓模型优化,可以简单解读为,用户输入内容会成为AI的“错题本”,让AI理解哪些回答对用户更有帮助,哪些地方容易犯错、用户更喜欢啥样的回答方式,从而提高自身能力。
而21记者了解到,这基本是目前所有主流AI产品《用户协议》的通行约定。
例如,字节跳动的豆包、月之暗面的Kimi的《用户协议》表述与腾讯元宝的旧版类似,授权范围覆盖全球、永久且可转让,除了用于大模型训练,还可能用于品牌宣传与推广。
阿里巴巴的通义千问是目前少数允许用户手动管理授权的AI产品之一。大部分AI产品的用户若想拒绝内容被用于“优化模型”,往往需要手动发送邮件申请,流程复杂。
尽管这些AI产品《用户协议》协议普遍强调:“用户在应用中输入的任何内容的版权均仅归原作者所有”,但宽泛的使用权范围、复杂的拒绝机制,让这层“所有权保障”显得有些空洞,也仍然是用户最核心的疑虑。
类似的情景已经在国内发生。去年,番茄小说就因为协议问题引发了创作者集体抗议。在作者签约的《AI训练补充协议》合同中,番茄小说笼统解释自己的使用范围为“任何技术下的AI 人工智能 模型训练”,甚至是“其它任何新技术的研发场景。” 这引发了作者圈内的广泛疑问,担忧AI会提取他们的纲领、直接生成文章,进而取代人类作者。很多创作者因此解约并离开平台。
“腾讯元宝《用户协议》的新版本把使用范围限定在大模型优化,直接降低了平台私自滥用的危险。”李伯阳特别提到,默认不勾选授权,的确值得肯定和其它平台借鉴——这一点在现今的国内AI产品中其实不常见。
但另一方面,就跟其它AI产品的《用户协议》一样,“模型优化”仍然是一个较为宽泛的定义,其实不能完全打消外界疑虑。因为一旦信息被用作AI模型的练习素材,用来“改进模型和服务”,个人隐私、商业秘密等都可能会转化为AI回答他人问题时的知识来源。“AI的特性就决定了,大模型可能会生成与我们输入内容非常相似的输出。”
李伯阳表示,用户提供给AI的内容,可能在未来某一天出现在完全意没想到的地方,这种情景其实不是公司“主动侵权”,而是大模型的技术局限,目前仍难以完全规避。更关键的是,授权一旦生效,用户的内容便进入了AI训练的“黑箱”。尽管很多AI服务商表示会采取技术手段过滤敏感信息,但平台是否严格遵守承诺,仍缺乏透明度和有效监管,法律追究责任同样面临困难。
在向AI提供涉及商业价值或个人隐私的内容之前,李伯阳建议普通用户最好谨慎评估风险。“与其寄望于企业自律,不如从源头控制输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