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商业洞察
【重灾区】1克售价近1500元 -一口价-金饰成吐槽-重灾区-
【查看信息来源】 3-12 18:58:50“一口价”黄金,听上去简洁明了,实则隐藏玄机。购买时导购往往对克重含糊其词,产品价签上的克重则标注在不显眼的位置,甚至直接不标注。在消费者购入后发现实际克重不达预期,商家面对售后问题的态度则是,“无质量问题不退”,换款也只能在其它按件计价的产品里更换。
由于“一口价”金饰克价高出普通款式一倍不止,成为各大黄金品牌撬动利润的重要部分,但也成了消费维护权益问题的“高发地”。业内人士指出,“一口价”的模式本身是黄金工艺创新升级的真实写照,也可以简化购买决策过程,但目前市场缺乏统一标准,商家隐匿克重等行为也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完善行业标准、加强市场监管和提升企业自律,是解决“一口价”金饰争议的关键。
1克售价近1500元 “一口价”金饰值不值
黄金价格一路狂飙,让“一口价”饰品价格水涨船高,也暗自成了一笔“糊涂账”。“今年2月份我在 中国黄金 买了一个3D工艺的戒指,花费1460元人民币,导购称重后告知我有2.16克,然而回抵家后实测仅有1.48克,算下来1克要千元。”熊女士称,对于克数的不同,导购表示2.16克是指带标牌一起称,从熊女士提供的与 中国黄金 店员的聊天记录来看,导购表示非质量问题不退,只能更换其它“一口价”产品。“购买时导购把标牌剪掉了所以看不到信息,质保单上也木有写克重,现在想退货,但直到今天没有处理。”熊女士表示。
相似的问题也发生在张女士身上。今年3月,她在周六福换购了3款“一口价”金饰,询问导购克重却并未告知,只表示“都是一口价”。由于第壹次购买黄金没有经验,购买后张女士自行称重才发现,其中一条花费了2052元的手链仅重1.4g,一克售价近1500元人民币,相比于品牌按克计算的产品价格翻倍。张女士认为,在购买进程中,导购隐匿克重且没有主动开具发票,目前已向相关部门投诉,正在办理中。
北京商报记者采访了多名购买“一口价”黄金且有消费争议的消费者后发现,主要的争议点在于品牌方是否有告知克重和售后规则。记者走访北京多家线下门店发现,不主动告知“一口价”产品克重是各大黄金品牌的普遍现象。 潮宏基 店员对于记者询问克重的问题回复称,“一口价”产品不按克计算,记者屡次询问后仍未告知,最后表示如果确定购买可以称重。另外, 中国黄金 、周六福、诗普琳等许多家品牌导购都对“一口价”产品的克重问题含糊其词。
记者查看多家品牌“一口价”产品的标牌发现,多数品牌标签上只标注了售价和工艺,并未写克重,其中, 中国黄金 店员表示,“有的‘一口价’产品有写克重,但有的没有”。周六福官方客服人员则向记者表示,“一口价”产品不按克重计算,价签内部会有克重,为了不影响二次销售,购买后消费者方可查看克重,且品牌所有产品一经出售,无质量问题不接受退货。
产品同质化明显提成高利润高
在各大黄金柜台中,按克计算的黄金饰品和“一口价”产品往往不会有明显分别,但后者却是导购们更愿意推销的产品。当记者以消费者身份进店询问时, 中国黄金 店员表示,“按克的就这几个款式,不如‘一口价’的款式多,工艺也差一些”。
当前国内黄金饰品主要有两种计价方式,一种是以克重计价,销售价格为产品克重乘以当日金价再加上工费的总和,该类产品被称为克重类计价产品;另一种是以件计价,也就是“一口价”产品,即商家为黄金饰品标定一个固定价格,该价格包含了黄金原材料、工艺设计和品牌价值等多方面成本,该类产品被称为标价类产品。
记者对照多家黄金品牌后发现,“一口价”金饰市场同质化竞争明显。例如,主打古法金和镶嵌技艺的老铺黄金,其全部产品都采用“一口价”模式,然而,菜百传世、周大福、老庙黄金等品牌均已推出类似款式的古法黄金。在小克重“一口价”金饰市场,很多品牌都不约而同地采用了5D或3D工艺,有着多年黄金从业经验的万先生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称,5D工艺是3D硬金的升级版,通过无氰电铸工艺,使足金产品虽为空心却拥有更高硬度,也更轻,“虽然5D工艺可以让金饰显现更多款式,但在外观上与一般款区别不大,而价格却高出许多,作为消费者很难通过肉眼判断不同”。
万先生进一步表示,“一口价”金饰在十多年前开始出现,彼时作为传统黄金饰品的创新模式,这些设计感强的小克重金饰赢得了很多年轻人的青睐,但近年来随着金价的不断攀升,定价类金饰的溢价也越来越高,一般在当日金价的两倍左右,“导购们更倾向于推销‘一口价’饰品,因为提成更高”。
其实,该类硬足金产品,也成了对金店利润贡献最高的黄金首饰品类之一。例如采用按件计价的老铺黄金,就在一众黄金企业业绩下滑之际异军突起,公司2024年归母净收入预计为14亿元至1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6%至260%。周大福2025财年上半年财报显示,期内,定价黄金产品保持强劲销售,受惠于定价黄金产品贡献增多等,毛利率增长至31.4%。
投诉量超7000条忽略合理退换需求
有关“一口价”金饰的维护权益案件越来越多。截至北京商报记者发稿,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一口价黄金的投诉超7000条,涉及 中国黄金 、周六福、 周大生 等许多品牌。另据消费保平台数据,在2024年累计收到7000多件黄金珠宝的投诉案件,其中黄金类产品投诉占八成,而“一口价”黄金的投诉占黄金类投诉量的62%。
其实,中国消费者协会在对相关“一口价”纠纷进行回应时已经强调,要充分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克重是消费者购买黄金饰品时所关注的关键,经营者在销售“一口价”黄金饰品时应当以明显标识标明产品的“一口价”属性,避免与其它以克重计价的黄金饰品混淆销售,并主动告知消费者“一口价”金饰的具体克重、售后限制条件等信息。
上海沪师律师事务所顶级合伙人王建坤指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对于商品的价钱、性能、成分等具有知情权,商家未标明应标明的信息,是违规行为。然而,当前我国并没有要求黄金饰品标明克重的强制性规定,“如果商家隐匿克重,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尽管没有强制性规定,但商家仍有义务如实告知商品属性,如若出现欺诈、隐匿、误导等行为,造成消费者基于错误认识做出了消费行为,消费者有权撤消合同并退钱”。
大消费行业分析师杨怀玉认为,“一口价”模式本身是黄金工艺创新升级的真实写照,也可以简化购买决策过程,一些品牌通过定价策略能够提升品牌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和议价能力。然而,当下市场中存在的隐匿克重、拒绝退货等行为,忽略了消费者因信息不同步而引发的合理退换需求,会使品牌发生信任危机、法律风险等影响,竞争对手也将有机会抢占市场份额。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则表示,目前,“一口价”金饰在克重公示、定价机制、退换政策等方面缺乏统一标准,部分品牌甚至以“无统一要求”为由规避责任。这种标准缺失使得商家存在较大的操作空间,容易引发消费争议,“完善行业标准、加强市场监管和提升企业自律,是解决‘一口价’金饰争议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