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商业洞察

【IPO市场】支持优质未盈利科企上市 - 暖风频吹后会发生什么

查看信息来源】   3-12 23:00:37  
IPO

  近期监管频繁提及支持优质科技型公司发行上市、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企业发行上市,这对IPO市场释放了怎样的信号?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认为,支持优质科技型公司上市是国际竞争的需求、国家战略的需求和资本市场功能施展的真实写照。中国半导体、 人工智能 (AI)等领域需培育本土龙头,支持未盈利企业上市可缓解科技企业早期融资困境。

  “资本支持科技创新需要退出渠道,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的生态圈。除了IPO之外,监管也非常重视并购重组,两个退出渠道左右开弓,这样会让资本支持科技创新更有信心和动力,也能培育耐心资本、长期资本,最终真正通顺科技创新良性循环。”金浦智能总裁田华峰对第壹财经记者称。

  多方受访人士均称,今年以来IPO市场已发生了一点新变化,有回暖迹象。

   申万宏源 研究新股策略首席分析师彭文玉称,“严把上市公司质量关”、鼓励多元化退出渠道的导向下,IPO发行实施兼顾一二级市场协调发展的“逆周期调理”原则,预期A股年度IPO数量(沪深北)在150家~200家或是新常态。

  通顺科技创新与资本市场良性循环

  3月11日,中国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召开扩大会议。会议提出,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企业发行上市,稳妥恢复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适用,尽快推出具有示范意义的典型案例,更好增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类似的表态在近30多天来频繁出现。2月1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吴清在《求是》杂志刊文表示,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型公司发行上市。紧接着,2月7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实施的《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也提到,支持优质科技型公司发行上市,持续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型公司发行上市。

  再到3月6日,吴清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上表示,聚焦科技创新活跃、体现新质生产力方向的领域,用好“绿色通道”、未盈利企业上市等制度,稳妥实施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等更具包容性的发行上市制度,更精确支持优质科技企业发行上市。

  监管为何如此频繁表态?田华峰认为,培育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支撑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的一个长期性目标。今年DeepSeek横空出世给全球科技界造成了冲击,这体现了中国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说明中国在硬科技发展方面有较大进步,也认可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施展关键作用,这背后离不开政府和资本的支持,也一定水平上体现股权投资对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贡献。

  田利辉则称,在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战略下,中国正从“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但2024年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速仅6.2%,亟须资本市场输血突破“卡脖子”技术。而且,经过2024年的政策支持和信心恢复,我国资本市场功能不断修复,有望形成更好的融资能力和定价能力。

  这些获得支持上市的企业均需要是优秀项目,那么如何理解“优秀”二字?

  田华峰认为,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科创属性、科技含量、技术壁垒要高,好比研发投入占比、发明专利数量、研发人员占比等指标较高;二是未来要有比较大的成长空间,能真正成长为细分行业的龙头,未来到二级市场也有能力并购整合产业链上的企业。

  田利辉也对记者称,“优质”企业技术壁垒高,拥有自主 知识产权 (如发明专利占比>30%)、技术具有国际领先性(如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同时,商业化路径明晰,这需要看To B领域大客户绑定情况、To C领域的用户规模及变现效率;更要考量团队能力,核心团队是否具备产业经验和研发投入强度成效等。

  今年IPO市场回暖预期抬升

  今年春节后,A股市场IPO发行节奏小幅加快,业内也感受到了回暖的迹象。3月11日,傲拓科技申报科创板IPO获上海证交所受理,这是2025年以来沪深交易所受理的首单IPO申请。

  多位受访人士称,最近感受到了IPO相较之前有所松绑,也感受到监管对未盈利企业上市有所放松。

  值得注意的是,自2023年6月20日智翔金泰上市后,便没有企业采用第五套标准登陆科创板。在政策频繁支持之下,后续会否有较多未盈利企业上市?

  对此,田利辉认为,这次恢复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不会大水漫灌,突然提升股票供给,而是要精准滴灌,优中选优。从“利润门槛”转向“技术含金量+商业化前景”双维度评估,实现筛选机制升级。而且,会将未盈利企业的估值定价权交给市场(如询价机构),实现风险定价权转移,倒逼投资者提升科创赛道研判能力。

  监管支持未盈利企业上市,也增强了股权投资机构的投资信心。“投资策略可能不会较快发生转变,可是会考虑看一些未盈利企业,好比估值超过10亿元的未盈利企业,信心会比以前更强一些。”田华峰称。

  根据Wind数据,2024年A股共发行新股100只,合计募资674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分别大幅减少约68%、81%。若回暖的话,2025年IPO数量将有多大提升空间?

  彭文玉分析称,回顾2000年以来,A股IPO年度发行家数超过300家的年份其实不是常态。除了试点注册制以来的2020年到2023年,仅有20十年和2017年的发行数量分别为321家、416家。而其它年份的发行数量多在200家以内。

  “今年IPO数量有可能在150家~200家区间,超过200家可能需要看市场的承受能力。”有股权投资机构高管称,如果每年IPO数量能维持在200家左右,那么可以较好地维持一二级市场的动态平衡。从A股的历史平均水平来看,每年IPO数量在200家左右也是一个常态化水平。

  田利辉认为,2025年IPO市场的 势头是数量增加、质量提升和多样化发展,但会是结构性回暖,随同着分化加剧。半导体、 新能源 、AI等“硬科技”赛道IPO占比提高,而消费、传统制造企业过会率降低,出现明显的行业分化。

  那么,随着IPO数量增加,IPO审核会否有所放松?

  “IPO数量增加,不代表审核标准一定会放宽,两者其实不是对峙关系,有些标准还是会较为严格,好比信息披露、企业规范性等方面。”田华峰称。

  田利辉认为,交易所会强化“科创属性”问询,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需严打“伪科技”包装上市,IPO监管将进一步从严,更为关注拟上市公司的高质量问题能否落实。另外,除了以往的主板市场外,创业板、北交所等多条理资本市场体系将进一步施展作用,满足不同类型公司的切实需求。

  “退出的期待改善,也让一级市场的募资、投资相较以前有所活跃,总体趋势向好。”田华峰说。

 ● 相关商业动态
 ● 相关商业热点
中金公司】  【负责人】  【管理部】  【研究部】  【IPO】  【发行人】  【现场检查】  【带病冲关】  【云汉芯城】  【电子元器件】  【大数据】  【注册关】  【安芯电子】  【科凯电子】  【带病闯关】  【蜜雪集团】  【股权结构】  【高估值锚】  【Klarna】  【人工智能】  【国元证券】  【上交所】  【保荐代表人】  【通报批评】  【带病撤退】  【研发人员】  【贝特电子】  【扬杰科技】  【更看重标的实业】  【奇瑞汽车】  【新能源汽车】  【2024】  【大拆解】 

安大互联 - 您值得的拥有的网站建设专家
Email:401112684@qq.com
联系QQ:401112684
官方网址:www.fengbaosun.com
手机搜索:进入手机搜索导航>>

Copyright © 2006 www.fengbaosun.com 繁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