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商业洞察
【消费者】知名艺人-眼睛变形-引热议 谨防肉毒素的美丽-雷区- 315健康调查
【查看信息来源】 3-14 10:57:07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唐唯珂广州报道
近期,著名女演员戚薇在节目中“眼睛变形”的现象引发了公众的热烈讨论。戚薇对此作出回应,指出这是因为“注射肉毒杆菌过多”,加之近期发烧引发的脸部浮肿,庆幸的是目前已基本复原。她也提醒广大粉丝在尝试 医疗美容 时要掌握适度原则。
在此之前,杜淳的老婆王灿在社交媒体上透露,自己因注射肉毒杆菌以缩减斜方肌厚度,却不幸引发了全身过敏的严重反应。近年来,明星在医美领域的翻车案例屡见不鲜,一些因注射针剂而“束缚”的面容,如张檬因“馒化脸”就曾公开流泪表示:“我对整容深感后悔,它毁掉了我的演艺历程。”娄艺潇也因为过度填充苹果肌和尖下巴,被观众评论“失去了个人特色”。
在“轻医美”流行的当下,以肉毒素为主要成分的“除皱针”“瘦脸针”“瘦肩针”等成为市场上备受追逐的热门产品。然而,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今年以来,互联网上关于注射肉毒素引发中毒的讨论明显增多。一位医疗领域的资深律师向记者透露:“近期,我们律所几乎每天都会接到肉毒素中毒维护权益的咨询,其中既有医疗机构,也有受害者。”
肉毒素在 医疗美容 应用中引发的中毒,多源于注射剂量过大或使用了冒牌劣质产品。根据公开资料,假冒、水货肉毒素产品长期以远低于市场正规产品的价钱在中国市场上非法流通,其销售量更是远超正规渠道。
一位来自湖北的求美者,因注射来源不明的肉毒素而中毒,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描述了中毒的经过:“注射后5天出现头晕,四肢无力,9天后吞咽困难,两周后连水都无法饮用,眼神空洞,四肢软弱无力。”
近年来,市场上流通着许多来源不明的肉毒素产品,其毒素浓度和效价无法得到保证,注射后出现严重中毒反应的案例漫山遍野。轻微者会出现头晕、头痛、乏力、视物模糊、眼睑下垂等症状,严重者则可能发生吞咽和发音困难、呼吸肌麻痹、尿潴留等全身性严重异常现象,甚至危及生命。
在肉毒素造成美丽的同时,其背后隐藏的行业安全隐患令人深思。如何确保人们在追求美的同时,不至陷入危险的裹挟,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肉毒素市场水货尤甚
前述湖北求美者向记者透露,她在一家非正规商家处买了肉毒素并接受了注射,费用高达1250元人民币,而注射费用也接近一千元。对于她注射后出现的不适,商家坚决认为是她对肉毒素发生了过敏反应。经过自行咨询医师并对照分析,患者意识到自己注射的是有问题的肉毒素。
另据央视媒体透露,江苏的王女士(化名)为了达到除皱和瘦脸的效果,花费8000元通过微商买了10瓶某品牌肉毒素,并自行在脸部注射。注射后不久,王女士出现了恶心、头晕等异常现象。当她试图联系卖家要求退钱时,发现自己已经被对方拉入黑名单,迫不得已只得报警求助。
随着调查的深入,警方的视线转向了山东淄博的一家药品公司——生物制品有限公司,该公司并无药品生产资质。
犯罪嫌疑人交代,公司采购含有肉毒素的原液,与凝胶、甘露醇、水等混合后分装进小玻璃瓶,再进行冻干处理,制成肉毒素冻干粉针剂,每瓶成本仅为1.5元,然后以每瓶20元的价钱批发给下游经销商。这些产品经过层层加钱后,最终以数百元甚至上千元的价钱售给消费者,利润惊人。
肉毒素自被发现以来,直到今天已经有近200年的历史。尽管其大规模生产在成本上其实其实不高,但提纯肉毒素却是技术上的困惑,精确控制每瓶产品的毒素含量需要精湛的工艺,成本也随之增加。
一位正规医疗机构的整形医师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非正规作坊生产的肉毒素最大的危险在于毒素浓度的不确定性,一瓶标示为100u的制剂,实际含量可能是20u、100u、500u甚至高达1000u。如果含量仅为20u,可能只是效果欠安,但若是1000u,注射后可能会危及生命。”
图:消费者经核验发现所注射的肉毒素为水货
市场上流通的冒牌劣质肉毒素制剂,另外一个主要来源是非法走私。这些制剂由所谓的“国内一级代理商”通过背包客携带或利用虚假品名邮寄等方式从国外走私入境,然后通过快递分发至国内各地。这些来源不明、安全无保障的肉毒素,一旦被消费者使用,安全隐患极大。
求美者被“套路”
这些来源不明的肉毒素,我们时常由代理商在微信等社交平台推销给下级经销商。这些经销商为利所驱,非法从事肉毒素注射业务,用各种手段诱骗消费者。
举例而言,不止一位肉毒素中毒求美者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反映,一些医美机构为提升业绩,雇佣人员假扮成“VIP客户”或“回头客”,以分享经验为由接近新手消费者,利用“熟人”或“朋友”的关系促使他们消费。
一位河北唐山的肉毒素中毒求美者对记者表示,由于过于信任所谓的“朋友”,自己在未仔细查看产品的情景下,直接注射了来路不明的肉毒素。
另外,这些经销商往往没有执业医师资格,有的甚至以“个人工作室”名义进行注射业务,甚至美睫、美甲店也涉足其中,试探法律界限。据新华社报道,兰州一美甲美睫店店家赵某某无执业医师资格,却从几年前起就开始为他人注射肉毒素。赵某某坦言,虽知利润丰厚,但对产品了解不多。
更有消费者在商家的甜言蜜语下,接受在酒店或住宅内的上门服务。这种缺乏专业消毒和手术流程的环境,极大地增加了安全风险,轻则效果欠安,重则可能严重危害消费者的身心健康,且维护权益举证困难。
即便是正规渠道的肉毒素,在实际使用中也有阴谋。
对于求美者而言,追求美丽是内在动力,而机构的低价广告则是激发行动的导火索。据查,国内正规厂家生产的肉毒素出厂价一般在800到1000元人民币,而消费者购买的价钱接近2000元。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短视频平台和外卖平台发现,许多面向消费者的销售价格低于机构进货价的“团购”活动。
经核对,这些机构具备相关资质,声称使用的肉毒素是正规来源的国产品牌——衡力,价格优惠来自平台补助,每位消费者限体验一次。
华南某医美从业者透露,2024年下半年,衡力肉毒素产品的出厂价为660元/100u、360元/50u。以此标准,互联网上许多医疗机构的标价低于成本,看似合理却破绽百出。
这位从业者表示,一些医美机构在平台上的低价,实际上就是为了吸引顾客到店后再推销更贵的服务,如果没有这样的行径,国产瘦脸提升下颌缘的服务收费为2800元。
图:某平台推出低价引流肉毒素产品
这意味着,那些看似划算的除皱产品,实际上可能是机构利用消费者“贪图蝇头小利”的心理进行的低价引流。消费者在实际消费进程中,可能会在项目进行到一半时被告知需要加钱,此时只能无奈接受。
的确有医院会通过亏本销售项目来吸引客户,但消费者在决定是否消费前,应明白了解可能存在的“陷阱”。
各大厂家源头押注
所有看似精妙的“套路”背后,实则都是商机的驱动与操作。
根据Frost&Sullivan的数据,2020年国内 医疗美容 肉毒素产品市场规模达到39亿元人民币,预计2025年将增长至114亿元人民币。
从产业端来看,在2020年5月之前,我国药品监督管理局仅批准了两款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产品,分别是我国的“衡力”和美国进口的“保妥适BOTOX”,使得国内肉毒素市场一度显现“双雄并立”的格局。
然而,随着2020年6月英国Ipsen公司生产的吉适(Dysport)的批准上市,和2020年10月韩国Hugel公司生产的乐提葆(Letybo100U)的引进——四环医药独家代理,国内肉毒素市场由之前的两家竞争演变为四家争霸,市场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
近年来,多家企业纷纷加入,我国肉毒素市场迎来了多元化的竞争新格局。 华东医药 的肉毒素产品正在积极注册,大熊制药、精鼎医药、康哲药业、 昊海生科 等企业的研发产品也正加紧跟进。大型药企的加入,预计将重塑肉毒素市场的全新格局。
爱漂亮客通过与韩国Huons的合作,获得了橙毒Hutox的中国区权益,并负责该产品在我国的临床试验及注册申请。Hutox已在韩国上市,我国直接进入临床三期,试验进展顺畅,有望成为国内第五个获批的肉毒素产品。
四环医药早在2014年便与Hugel签订独家代理协议,获得了“乐提葆”的国内独家代理权。乐提葆在韩国肉毒素市场长期占据销量冠军,具备较高的成熟度和国内认知度,和亲民的价钱,有望成为四环医药的 利润支柱。
同样, 华东医药 也与韩国Jetema达成合作,获得了其肉毒素产品未来十年的独家代理权。
昊海生科 则对Eirion进行投资,获得了ET-01、AI-09和ET-02等产品的独家研发、销售和商业化许可。
复星医药 也宣布其引进的注射用A型肉毒杆菌毒素(达希斐)正式获批上市,用于改善成人皱眉肌和/或降眉间肌活动造成的中度至重度眉间纹,成为国内上市的第六款A型肉毒毒素产品。
尽管在我国,肉毒素的监察管理政策相对严格,市场普及度仍处于初级阶段,其主要应用于 医疗美容 领域,医疗领域销售金额占比约为18%,以国产品牌衡力为主导。但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增加,肉毒毒素治疗的临床应用不断拓展,新的肉毒素制剂将被研发,新适应症的审批也将增多,有望成为行业新的增长点。
同时,肉毒素市场的水货占比仍然较大,但随着国内监管政策的不断完善和水货品牌许可申请的推进,水货、假货市场有望得到有效控制,有助于正规市场规模的扩大。
产业狂飙,如何“自救”?
其实,肉毒素,作为已知毒性最强的生物毒素之一,我国早在2008年便将其并入毒性药品管理范畴。对于肉毒素的运输、贮存、注射量、注射机构和注射医师,我国都制定了极为严格的规范。任何环节的不规范操作,都可能引发消费者中毒的危险。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杂志指出,目前针对肉毒素中毒的唯一有效救治手段是注射肉毒抗毒素,该抗毒素能够中和血液中的肉毒素,但对于已经引发的麻痹等症状却无能为力。
肉毒素中毒后,应及时使用肉毒抗毒素进行治疗。然而,据记者采访的求美者反映,他们在就诊时,医院往往只是让他们打吊针 维生素 等药品,以增进毒素的代谢。原因在于,肉毒抗毒素该类药品其实其实不是医疗机构的常备药。即便在一些原本储蓄有血清的医院,由于短时间内肉毒素中毒患者数量的增加,血清也变得极为紧缺。
“注射一次去皱针的款项通常在1000元至4500元之间,具体决定于选择的产品。效果一般可持续一年,但肉毒素除皱针通常6个月后就需要重新注射。长期使用肉毒素除皱可能会造成肌肉麻痹而失效,因此建议30岁以上的年轻女性消费者一年内注射次数不高于3次。”华南某美容医疗机构的职员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选择医美项目时,最有效的“解药”就是牢记“三正”:正规的医疗机构、正规的有资质的医师、正规来源的产品。
非法美容场所往往以看似精湛的话术诱导消费者,使其误以为他们是专业人员。消费者可以通过国家卫健委官方网站查询或实地考察,核对该医美机构是否具备《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诊所备案凭据》,和治疗科目中是否包含“美容外科”或“美容皮肤科”。
仅核对医疗机构的资格其实其实不能完全保障消费者的安全,医师的注射技术同样极为重要。例如,额头注射若剂量过多,虽然额纹消失,但可能造成眼睑下垂;两侧注射量不同或注射点选择不妥,则可能造成面部不对等。肉毒素注射属于美容外科和美容皮肤科项目,独立开展注射的医师务必是这两精湛的美容主诊医师,非主诊医师需在主诊医师指导下进行注射。执业医师资质和产品资质可通过国家卫健委官方网站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方网站查询。
记者了解到,许多求美者对医美产品本身缺乏充分的注意。河北肉毒素中毒求美者就表示,“不晓得自己打的是肉毒素,更不晓得剂量”。
首都 医疗美容 立法研究与普法宣教志愿者组织副秘书长郑冬青之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消费者更关心的是产品可以打在哪些部位,效果咋样,而忽略了产品本身。只有少数有经验或曾经挨坑被坑的求美者,才会谨慎地选择合格产品。
由于个体对肉毒杆菌的敏感度不同,部分人群在安全注射肉毒素后也有可能存在会出现副作用,如局部疼痛、肿胀、流泪、流鼻涕、肌无力等。因此,建议消费者在注射肉毒素前进行皮试。杜淳老婆王灿在社交平台上表示,虽然通常认为肉毒素不用皮试,但她却在注射后出现了全身过敏反应。
社交平台上,一些不良从业者将兜售容貌焦虑、虚构效果宣传视为“流量密码”。求美者需要了解,轻医美项目其实其实不是一劳永逸,需要按疗程进行规范化的治疗,有些甚至需要长期坚持。
肉毒素平复皱纹的效果有限,多数病患的疗效持续时间约为3-4个月。若想保持除皱效果,需再次注射。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专家共识中提到, 医疗美容 中使用肉毒素治疗,建议单次注射剂量不高于300u,2个月内累积注射剂量不高于400u。使用最低有效剂量并尽可能延长治疗间隔是保持肉毒素治疗长期有效的关键。
如此需要强调,爱漂亮之心人皆有之,但切勿轻信夸张宣传,务必选择正规医疗机构,与医师充分沟通,全面了解肉毒素的相关信息,做到知之而后行。
(实习生孙伟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