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商业洞察
【湘潭电化】湘潭电化可转债发行今日-上会-,产能消化能力存疑,净利连续两年下滑幅度超10%
【查看信息来源】 3-7 10:27:40
据深交所官方网站,今日(3月7日) 湘潭电化 (002125)发行可转债申请将“上会”。
据公司此前公告, 湘潭电化 本次可转债拟募集资金总规模不高于4.87亿元人民币,其中4.85亿元投向年产3万吨尖晶石型锰酸 锂电池 材料项目,200万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据公司官方网站, 湘潭电化 2007年4月3日在深交所上市。公司主要业务为生产销售电解二氧化锰和 新能源 电池材料、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工业贸易等。其中电解二氧化锰年产12.2万吨。产品分为碳锌电池级、无汞碱锰电池级、一次锂锰电池级、锰酸 锂电池 级和高性能电池级五大类,是国内生产历史悠久、产品类型齐全、产品质量稳定、生产技术顶尖的电解二氧化锰专业生产厂商,产品远销东南亚、南亚、南美等近20个国家和地区,是金霸王、永备、南孚、双鹿等世界名牌电池厂商的战略合作伙伴,是新乡中天、青岛乾运、安徽博石等二次电池生产企业的优质供货商。
最新业绩方面,2025年2月14日晚间, 湘潭电化 披露2024年业绩快报,公司营业收入、净利双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9.0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11.94%;净收入实现3.1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1.86%。公告解释说,受原材料碳酸锂价格下降影响,锰酸锂产品销售价格同比下降,造成营业收入同比减少。因对联营企业的投资收益同比下降,故公司2024年度业绩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
公开资料显示,这已经是 湘潭电化 净收入连续第贰年出现下滑,且下滑幅度均大于10%。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63亿元人民币,同比上涨3.01%;净收入实现3.5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10.63%。
湘潭电化 在公告中称,本次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均经过公司谨慎论证,符合国家相关的产业政策和公司战略发展方向,项目的实施有益于提升公司行业地位、增强公司市场竞争力,有益于公司持续提升盈利能力,符合公司和全体股东的利益,具备可行性及必要性。但坊间对此存在一些疑问,主要聚焦在以下方面:
一是产能消化风险。2022年末,公司锰酸锂产能达2万吨/年,扩产后2026年将达5万吨/年,但2021年—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公司尖晶石型锰酸锂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42.80%、39.32%、65.04%、68.42%,存在项目扩产与产能利用率不足的矛盾。另外,锰酸锂行业内其它企业如博石高科、贵州百思特等企业也存在产能扩张计划,新增产能可能面临市场饱和压力,进一步加剧供需失衡。
二是产品盈利波动大。锰酸锂业务受原材料碳酸锂价格波动影响明显。报告期内,碳酸锂等直接材料成本占锰酸锂的营业成本的比重分别为91.05%、94.76%、93.87%和89.55%,原材料价格波动对公司成本有比较大的影响。2021年—2023年及2024年1月至9月,公司尖晶石型锰酸锂毛利率分别为19.03%、15.20%、-6.33%、0.71%,波动相对剧烈。从中可以看出,公司尖晶石型锰酸锂毛利率2021年~2022年还高达两位数以上,但到2023年即急剧转负(-6.33%),2024年虽短暂回升至0.71%,但行业竞争加剧及原材料价格不稳定仍要挟盈利。
三是募资用途合理性。公司上市后曾屡次融资,但在募资补充流动现金的同时,公司又在持续现金分红。2021年~2023年,公司的资 金分红金额分别为3147.41万元、7931.47万元、10575.29万元人民币,累计分红金额为2.165亿元人民币。
对于坊间相关疑问, 湘潭电化 在此前发布的公告也有所解释。2024年12月24日, 湘潭电化 发布公司申请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第叁轮审核问询函的回应。回复表示,2023年以来,碳酸锂市场处于价格大幅下降的非理性时期,截至2024年9月,碳酸锂价格从约50万元/吨跌至约8万元/吨,造成锰酸锂行业出现不盈利情况,这其实不是行业的发展常态。2024年,行业及公司毛利率已经有明显好转。未来随着动力型锰酸锂关键技术指标突破,半固态、 固态电池 技术突破,锰酸锂有望能够与固态、半固态电解质在电池使用中较好结合,锰酸 锂电池 的耐高温性能、循环性能将明显提升,锰酸 锂电池 的应用领域将更广泛。2024年1-9月,公司锰酸锂产能利用率为68.42%,已经逐步改善,锰酸锂业务趋势向好。本次募投项目改进和优化了生产工艺,有益于公司施展锰系资源优势、增强投资者回报水平。因此,公司利用募集资金扩产具有必要性、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