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商业洞察
【政府工作报告】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粤港澳大湾区向-新-而进
【查看信息来源】 3-7 2:42:46提升 京津冀 、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创新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已经连续第九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广东坚定唱响高质量发展主旋律,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入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增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奋力实现经济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全国人大代表、 广东省 委书记黄坤明表示。
坚定扛起经济大省挑大梁责任
经济大省要挑大梁。作为经济大省,广东在全国经济发展中施展着挑大梁的关键作用。
黄坤明表示,广东要坚定扛起经济大省挑大梁的责任,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要坚定用好关键一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坚决扛起经济大省挑大梁责任负担负责,全力以赴拼经济、抓项目、促发展,旗帜鲜明唱响广东经济光明论,为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全国人大代表、 广东省 省长王伟中表示。
经济大省挑大梁,就要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
王伟中说,广东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完善全过程创新链,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在自动驾驶、低空经济、生物制造、量子科技等方面重点布局,特别在 人工智能 和 机器人 领域集中发力、抢占先机。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纵深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更好施展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谋划实施一批首创性标志性改革。
“政府工作报告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都作了重要部署安排。”全国人大代表, 广东省 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省大湾区办主任艾学峰表示,未来,广东将实施科技创新强基行动,加快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
艾学峰表示,广东将实施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培育行动,加快缔造全国集成电路“第叁极”,加快布局智能 机器人 、低空经济、量子科技等新赛道;广东将加快推进“ 人工智能 +”,增进 人工智能 与生产制造、消费终端、教育医疗、城市管理等深度融合,缔造一批大规模使用的 人工智能 终端产品和一批 人工智能 示范应用场景。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推动下,新质生产力正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全国人大代表, 广汽集团 老总、总经理冯兴亚说, 广汽集团 对新质生产力的实践,是以科技创新引领,聚焦“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产业创新”,持续深化。另外,他希望通过集群发展、共享电车技术、产学研协作及跨部门机制优化,推动eVTOL产业与电车产业融合,增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观澜湖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朱鼎健建议,对粤港澳大湾区低空经济发展进行整体规划,深圳、香港先行先试成为低空经济示范区;对政策法规和统一规则等进行协调对接;联手缔造低空经济文旅品牌,逐步推动大湾区其它城市参与,实现从“天空之城”到“天空之湾”的转变。
“未来5到20年,人形 机器人 有望成为与新能源汽车具备同样潜力的巨大赛道。”全国人大代表、小鹏汽车老总何小鹏表示,在人形 机器人 快速发展方面,可以借鉴我 国新能源 汽车产业早期的市场培育和推广经验,通过市场推广政策的引导和支持,加速人形 机器人 市场的培育和需求潜力的释放。
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特别行政区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主席雷添良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最高的区域之一,也是大型民营科技企业扎根成长的沃土。他说,借鉴多方经验,施展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支持各个城市进行不同化布局,还要鼓励企业合作研发“垂直大模型”,推动 人工智能 技术在千行百业中的应用。另外,要以粤港澳大湾区为窗口,缔造国际顶尖的科技创新合作平台,增进研究成果分享及人才交流,增强香港与内地科研协同创新能力。
全国人大代表, 拓斯达 老总、总裁吴丰礼表示,当下, 人工智能 作为核心驱动力正在重塑产业格局,给各行各业造成空前绝后的挑战和机遇。在生态培育上,建议布局粤港澳大湾区 机器人 产业集群,形成“研发—验证—应用”联动机制,让 人工智能 真正赋能产业,提升大湾区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
优化营商环境激发企业活力
广东是民营经济大省,也是全国民营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2024年,广东民营经济主体总量达1837.87万户,稳居全国第壹,贡献了全省五成以上的GDP、六成以上的进出口额和税收、七成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八成以上的就业。
全国政协委员、 香江控股 老总翟美卿说,广东一直是民营经济发展的热土,政策支持有力,市场活跃,基础设施完善,金融资源丰富,为民营企业提供了广阔空间和机遇。政府通过简政放权、优化服务流程等举措,大幅提升了企业服务效率,降低了时间成本,营商环境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她建议,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支持民营企业创新发展,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精准细化扶持政策,针对不同规模和行业的民营企业,在研发补助、场地租赁等方面提供更具针对性支持;二是拓宽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配产品,降低融资门槛,完善信用评价体系;三是升级人才服务,协助解决人才住房、子女教育等诸多问题,助力企业留住核心关键人才。
全国人大代表、招商局资本董事李引泉建议,在市场准入方面,推动更多领域向民营企业开放,进一步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同时,加快推进全国 统一大市场 建设,让要素资源流动更顺畅。在融资支持方面,助力民营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挖空心思破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加强政策引导,推动金融机构增加对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债券融资等。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全国政协委员、 白云电器 老总胡德兆建议,为解决民营企业应收账款问题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好比,加快推动企业结算立法进程、建立第叁方支付平台及保证金制度、引入国际贸易信用证制度等,通过全面的有力措施来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从而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