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商业洞察

【对外开放】稳外贸 - 金融撬动新支点

查看信息来源】   3-8 1:26:35  
对外开放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稳外贸稳外资,并强调优化融资、结算、外汇等金融供给。3月6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上,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表示,进一步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和覆盖面,指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外贸企业的融资支援力度。

  从国际形式看,2024年中国外贸经受住多重挑战,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展望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可能对我国贸易、科技等领域造成更大冲击。

  面对不确定性的增强,我国稳外贸的力度也不断增加。今年年初,全国商务工作会议指出,挖空心思稳外贸稳外资,深化产供链国际合作,防范化解风险和外部冲击。

  在此环境下,《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作为支持稳外贸的金融主力, 工商银行 (601398.SH)、 中国银行 (601988.SH)等许多家金融机构近期逐渐出台多项新措施,加大对外贸企业的金融支持。另外,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等相关部门也表示,将优化政策安排,降低外贸企业的钱财结算成本。

  金融供给迭代升级

  2024年,我国积极拓展外贸新增长点,进出口结构不断优化,外贸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增大。今年1月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43.8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今年稳外贸的重要抓手。主要包含:一是优化融资、结算、外汇等金融服务,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和覆盖面,强化企业境外参展办展支持;二是增进 跨境电商 发展,完善跨境寄递物流体系,强化海外仓建设;三是拓展境外经贸合作区功能,发展中间品贸易,开拓多元化市场;四是推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提升传统优势服务竞争力,鼓励服务出口,扩大优质服务进口;五是培育绿色贸易、数字贸易等新增长点,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发展新型离岸贸易等。

  当前, 跨境电商 、离岸贸易、海外仓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迅速,金融机构也不断推出多元化的支持方案。

  目前, 工商银行 已经开展“春融行动”,在接续做好传统外贸金融服务的条件上,以“工银e贸”为主题,推出外贸新业态服务体系,通过金融创新助力外贸高质量发展。

  记者了解到,为支持外贸新业态发展,该行建立了专项授信,提供境内+境外、融资+结算、交易+担保、线上+线下等综合金融解决方案,一条龙满足企业多元化需求,助力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支持服务贸易、绿色贸易、数字贸易等发展。

   中国银行 发布了《 中国银行 支持外贸稳定增长行动方案》,加大对外贸企业的支持。 中国银行 相关责任人表示,要强化对外贸企业的授信支持保障,2025年争取为外贸企业提供国际贸易结算超过1.7万亿美元。记者了解到,今年1月该行企业国际结算业务量同比提升15%, 跨境电商 结算规模同比增长超25%。

  近年来, 跨境电商 作为发展速度最快、潜力最大、带动作用最强的外贸新业态,显示出巨大的市场活力和增长韧性。

   中国银行 方面表示,该行通过强化数字化产品创新,在 跨境电商 结算领域加强金融供给,对接境内外支付机构、 跨境电商 平台等不同场景,为 跨境电商 各类主体提供无缝对接的线上化结算服务。相较传统跨境结算业务,创新的结算业务运用开放银行新思路,通过与支付机构、 跨境电商 企业等平台型客户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对接,支持批量化结算,在提升跨境结算处理效率的同时,可以大幅度降低跨境结算成本,有效满足 跨境电商 小额、高频业务结算需求。

  结算是外贸企业跨境经营的关键枢纽,也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点强调的金融供给方面。记者从 工商银行 了解到,该行已经运用AI大模型新技术,自主研发全球支付系统,聚合订单、物流、资金信息,协助企业精准筛查海量订单,保障交易合规、资金安全流转,支持 跨境电商 企业出口通关便利化,护航企业出海。

   工商银行 方面表示,该行面向 跨境电商 、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支付机构等各类新业态,通过搭建国际结算新通道、开辟多币种直兑新路径、推出专项服务新承诺、提供智慧风控新保障,重塑跨境金融服务体系,全方位满足企业跨境融资、国际结算、汇率避险等综合金融需求。

  找准新业态突破口

  外贸新业态具有诸多新特点。

  中国金融智库特邀研究员余丰慧分析称:“ 跨境电商 企业依赖互联网平台进行商品销售,要求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海外仓则偏重于物流仓储解决方案,帮助缩短交货时间并提升客户满意度;离岸贸易主要涉及跨国公司之间的服务或货物交易,通过在第叁地完成交易来优化税务成本等;而服务贸易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如金融、咨询、教育等,强调知识和技术密集型服务。”

  对于新业态企业,余丰慧认为:“金融机构的支持应重视提供定制化的金融服务,包含但不限于 跨境支付 结算、外汇风险管理、融资方案设计等,以满足其独特需求。”

  总体来看,外贸新业态企业往往具有轻资产、高流动性,交易碎片化、频次高,依赖全球化布局,和数据驱动、数字化水平高等特点。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曾刚认为,金融机构应该针对企业特点进行金融适配:“一是创新信贷模式。开发基于交易数据、物流信息等的信用贷款产品,突破传统抵押担保限制。二是优化跨境结算服务。提供更快捷、低成本的 跨境支付 解决方案,支持多币种结算,降低汇兑成本。三是支持产业链融资。围绕 跨境电商 、海外仓等上下游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资金周转问题。四是强化风险管理。针对离岸贸易、海外仓等高风险领域,提供汇率避险工具、贸易保险等服务。”

  中关村 物联网 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认为,支持新业态发展需要多方合力。“政府应完善相关政策支持体系,强化对外贸新业态企业的引导和扶持。金融机构则需进一步优化金融服务,提升对新业态企业的危险评估和授信支持能力。同时,金融机构应加大跨境金融服务创新力度,推出更多适应新业态企业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另外,强化国际合作也是破解难题的重要途径,通过参与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提升我国外贸新业态的国际竞争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服务贸易也成为外贸重要支撑。王文涛表示,下一步拓展外贸增量的一个重要增长点就是创新提高服务贸易。“接着,将促开放建平台,将全面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将启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缔造一批国际贸易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

  另外,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动身展“中间品贸易”和“新型离岸贸易”,这为我国外贸结构优化和价值链提升提供了新方向。

  丝路社会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仇文旭对记者说:“当下国际中间品贸易交易的难点在中国与新兴经贸合作伙伴的中间品贸易中,以往的国际金融工具难以在融资、结算与外汇方面对贸易双方进行赋能。”因此,“基于数字物联的海外仓储、物流等贸易服务设施,可将货物贸易的监察管理、交割节点穿越空间限制,同时数据与算法的加持,也使金融机构可以在国际供应链的场景中为交易双方提供更高效和安全的金融服务工具。”仇文旭表示。

  曾刚亦认为,金融供给可以在发展“中间品贸易”和“新型离岸贸易”方面做诸多探索。“一是支持中间品贸易的供应链金融。中间品贸易涉及多环节、多主体协作,金融机构可围绕核心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打通上下游资金链。二是推动离岸金融服务创新。新型离岸贸易对金融服务提出更高要求,金融机构可在离岸账户服务、跨境资金池贸易融资工具等方面进行创新。三是加强风险管理服务,包含汇率避险,提供远期结售汇、外汇期权等避险工具,帮助企业规避汇率波动风险。贸易保险,推广出口信用保险、政治风险保险等产品,为企业提供多条理的危险保障。四是推动数字化金融服务,如利用 区块链 技术提升贸易融资透明度,降低信息不同步问题。开发基于 大数据 的智能融资产品,满足中间品贸易和离岸贸易中企业的个性化需求。”

安大互联 - 您值得的拥有的网站建设专家
Email:401112684@qq.com
联系QQ:401112684
官方网址:www.fengbaosun.com
手机搜索:进入手机搜索导航>>

Copyright © 2006 www.fengbaosun.com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