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商业洞察
【ETF】警惕-李鬼-!假APP、假分析师、假炒股大赛……多家券商发出风险警告
【查看信息来源】 3-11 13:15:34又到一年一度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
界面新闻注意到,近期,多家券商发布了警惕假冒该公司及该公司职员开展非法证券活动的公告。公告大多对“李鬼”的假冒形式、手法和如何防范进行了介绍。
今年315之际,界面新闻对相关内容作出梳理,希望广大投资者能提高警觉,避免财产损失。
多家券商警示“李鬼”风险
你遇到过山寨券商分析师、APP么?当“李逵”变成“李鬼”,是不是让人傻傻分不清楚?
2024年直到今天出现的券商“李鬼”事件涉及多家券商,例如,国新证券曾公告称:有不法之徒假冒公司员工,在淘宝网店以售卖炒股视频教程、一对一课程辅导为幌子,诱导投资者加入QQ群,诱骗投资者开通PB业务并注入资金炒股。
也有不法之徒冒充券商分析师进行拉群、开课。例如 广发证券 (000776.SZ)警告:不法之徒冒充 广发证券 “戴康”“李桠桐”等员工,通过诱导投资者添加微信、QQ等方式组建群聊,从事非法证券活动。
中信建投 (601066.SH)发布,有不法之徒假冒其研究发展部分析师马鲲鹏及其研究团队的名誉,以提供精准投资咨询建议、帮助投资者获得超高的投资收益回报为幌子,诈骗投资者信任,以收取盈利佣金、承诺负担部分投资亏损等方式开展非法证券活动。
还有进行非法炒股大赛的,例如万和证券表示,不法之徒假冒万和证券名义,开展以“万里鹏程和你同行”为主题的2024年私募实盘大赛,使用“米信使IM”社交软件进行虚假信息流传,诱导参赛人员从非法平台下载软件并开展非法证券活动。
另外,还有不法之徒假冒公司和员工名义,伪造 中国银河 证券(601881.SH)、华金证券、东莞证券、 天风证券 (601162.SH)等许多家券商APP交易软件,诱导客户签署虚假协议,跟随“老师”操作等开展非法证券活动;假冒公司名义和职员发送荐股资讯,伪造合同与印章,诱骗投资者加入收费会员服务等。
基于上述非法诈骗行为,多家券商提醒,投资者不要被“保本”承诺冲昏了头脑,因为如果对方做出此类承诺,多半是披着券商分析师、投资顾问外衣的诈骗分子;同时,投资者在遇到不正规的“合作协议”时要提高警觉,注意分辨;要谨防不可轻信任何个人或团体提供的网络平台,明辨并使用正规的线上平台或手机APP,避免挨坑被坑。
界面新闻了解到,不法之徒的诈骗伎俩主要是假借证券公司名义或声称与证券公司合作等方式开展非法证券活动,包含伪造券商LOGO及相关图片、假冒券商职员通过微信、电话、QQ、抖音等方式,劝说投资者加入荐股微信群,下载仿冒交易软件,或直接向投资者推荐股票等。
有券业相关责任人表示,2024年监测数据显示,仿冒问题呈高发态势:共发现垂钓网站1503例,已全部关停;仿冒App25例,已全手下架;非授权应用商城上架App125例,已全手下架;假冒客服热线1995例,已全部处置。
这一现象其实其实不是孤例,多家知名金融机构均遭遇类似问题,部分头部券商平台的仿冒数量甚至超过千例。上述从业人士指出,“诈骗伎俩不断升级,随同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其隐蔽性和迷惑性明显增强。不法之徒利用手机手机手机短信群发器、电脑群发软件、任意显号软件等工具,伪造与官方高度相似的文件或App,增加了消费者鉴别真伪的难度。”
多地证监局发布“避坑”指南
另外,针对各类“李鬼”式金融骗局,各地证监局也发布了相关公告。
根据公告,四川证监局此前配合公安机关查处辖区首例“期权类”非法经营案,涉及投资者上万人,涉案金额8300余万元。
具体看,2020年4月,王某、吴某等人购买软件开发服务,组织搭建“上证ETF期权”、“沪深期权”、“期权策略通”等3套具有分仓功能的期权交易软件,私自接入证券公司交易系统,使交易软件具备交易“上证50ETF”期权的功能。随后,王某发展李某、许某、梁某等人成为多级代理商,设立 石家庄市 盛邺科技有限公司、河北沪深期权软件开发有限公司、洛阳沪深期权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等许多家公司,通过互联网渠道虚构宣传、诱导不合格投资者参与期权交易。
公告显示,上万名投资者注册成为该软件用户,绑定银行卡,充值入金并开展期权交易,软件后台对每单交易自动收取15元手续费。为攫取更多收益,各级代理商通过微信群等方式,唆使投资者频繁操作。投资者因未能有效识别期权交易性质及风险,遭受严重资金损失。该案件于2021年4月底开展统一收网行动,抓捕犯罪嫌疑人32名,主犯王某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其余从犯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至4年不等,共处罚金110万元。
另外,河北证监局还曾发布关于防范非法证券活动网上信息的五条风险提示:
一是不要迷信所谓“金融高科技”。一些不法之徒打着“金融创新”的旗帜,炒作“ 区块链 ”等概念,通过发行“虚拟货币”“虚拟资产”“数字资产”等方式吸收“金银财宝”,侵害公众合法权益。
二是不要轻信电话、直播间、微信群、微信公众号、QQ、APP、博客、微博、论坛、网站所谓的“股神”“专家”“老师”,有可能是股市“黑嘴”非法荐股设下的“杀猪盘”陷阱。
三是不要轻易在来路不明的网站投资、理财、充值,不要轻易点击安置他人推荐的来路不明的APP,不要认为能安置的APP就是正规安全的。
四是不要信任原始股境外上市的谎话。虚构宣传购买原始股境外上市可获取高额收益,具有诈骗或非法募资等犯罪行为特征。有关公司及其股东向境内公众售卖“原始股”也将承担法律责任。
五是不要轻信所谓“维护权益机构”“维护权益人士”能够帮助追回损失,小心二次挨坑被坑。
对此,素喜智研顶级研究员苏筱芮指出,“当前用户信息获取渠道日益多元化,不法之徒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规则,通过私域引流实施诈骗,增加了源头防控的难度。这些不法之徒通常使用统一话术和规避敏感词的技巧,使得平台和金融机构难以迅速识别。”
“诈骗行为已形成完整产业链,技术进步使得诈骗分子能够利用自动化工具批量生成涉诈App。另外,部分平台因商业利益考量,审核不严,造成问题难以根治。”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蓬博强调。
苏筱芮建议,“未来应从监管科技、投资者教育及公安司法打击等多方面入手。通过提升监管科技水平,强化对商业App的监测,在事前和事中阶段有效介入,以保护金融投资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