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商业洞察
【高利贷】315曝光-电子签-高利贷,借贷宝有来头,开发企业曾上榜四川-专精特新-名单
【查看信息来源】 3-16 7:38:152016年曾因裸条事件被央视曝光的借贷宝,在今年的315晚会上再度被点名。在央视记者的采访视频中,该公司相关职员称,“我们目前已经做得比较大了。”
此次被点名因借贷宝平台采用一种新型的“电子签”实现陌生人借贷,该平台上声称可开具法院认可的借条及欠条。使用同样模式的平台还有人人信,该平台产品经理表示,“我们相对更隐蔽”。按相关借款人提供的借款金额及利息粗略计算,该平台年化借款利率居 然高达5959.81%。
至于如何规避高利贷业务的监察管理,上述产品经理甚至指出,通常通过做假账号来规避风险,人脸识别甚至不用人活着,以此暗示去世人的信息也可以用来做假账号。
这些借贷平台为何如此疯狂?背后又是哪些公司及资本在运作?
借贷宝开发企业上榜四川“ 专精特新 ”名单
找陌生人借款居 然真能借到,究竟是哪个在操作这些放款平台?
今年315晚会中曝光了这些借贷平台的钱财套路。一名借款人洪先生在借贷宝平台根据放款人要求,分别签署了具有法律效力的欠条和借条。洪先生称,自己向放款人借款5000元人民币,但实际只收到3500元转账,平台欠条上的借款金额已登记为5000元人民币,更要命的是,平台要求洪先生在7天时间内额外还1500元利息,借款人这才意识到自己惹上了高利贷。
为何能向陌生人借到钱?平台采用了线上签订正规电子签协议,实际交易则其实不是在该平台,而是在微信、支付宝等平台实现交易。维护权益的难度在于,平台通过隐匿真实放款人身份造成借款人无法识别真实身份信息,遭遇了暴力催收也无法通过法律渠道起诉。
人人信平台产品经理还表示,为规避借款人追息,平台会通过开立假账号,并将账号所有人设置为老人、残疾人等人群,从而逃避相关法律的监察管理。
这些借贷平台背后的金主究竟是哪个?
时代财经下载了“借贷宝”APP,该平台的主体显示为成都借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借宝科技”),天眼查信息显示,该公司建立于2018年,位于 四川省 成都市 ,是一家以从事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主的企业,企业注册资金1000万元人民币,而实缴资本仅20万元人民币,法人是王璐。
通过天眼查穿透,借宝科技的实控人是吴刚,总持股比例为30.58%,而吴刚也是同创 九鼎投资 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九鼎投资 ”)的实控人。
借贷宝作为一款互联网金融产品,由人人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人人行科技”)于2014年发起,早期由 九鼎投资 等出资设立,吴刚担任老总。目前,人人行科技的两大股东为成都借宝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都借宝信息”)和思运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分别持股99.9%和0.1%,成都借宝信息的实控人指向借贷宝(香港)有限公司。
时代财经在借贷宝官方网站查询到,借贷宝于2015年8月实现A轮融资20亿元人民币,2016年1月实现B轮融资25亿元人民币,2017年12月实现C轮融资20亿元.其官方网站还显示,2023年8月,借宝科技还上榜了 四川省 “ 专精特新 ”中小企业名单。
截图来源:借贷宝官方网站
人人信多位股东去年退出
在315晚会中同样因“电子签”被曝光的借贷平台还有人人信,其背后企业主体是人人信(天津)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人人信”)。
人人信被曝光的案例则涉及借款人王女士,由于急需资金周转,王女士在人人信平台用电子签借了30000元人民币,到账14000元人民币,被扣除16000元人民币,平台回应称是利息,王女士发觉陷入高利贷,但与借贷宝一样,由于放款主体身份不明,仍然无法通过法律程序解决。
时代财经在天眼查平台查询到,人人信天津曾用名是北京人人信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于2015年,位于 天津市 ,是一家以从事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为主的企业。企业注册资金2260万元人民币,实缴资本2160万元人民币,并且,该公司于2017年完成天使轮融资。
人人信天津的历史股东马卫东、刘浩、杭州云卓投资合伙公司(有限合伙)聚焦在2024年6月24日退出股东行列,退出时,马卫东持股63.21%,刘浩持股15.99%,杭州云卓投资合伙公司持股10%。
截图来源:天眼查
据天眼查信息显示,马卫东是今借到开创人兼总裁、A+课堂派联合开创人,曾建立360状元网、小二生活服务平台。
与借贷宝一样,今借到也曾卷入裸贷事件,2016年女性“裸条借贷”事件被曝光后,有借过相关贷款的女大学生曾向媒体表示,自从借贷宝“管得严”之后,很多借贷关系转移到了今借到这个平台上。
2017年,出现相关事件后,今借到平台企业负责人马卫东曾对澎湃新闻表示,“我们不是放贷平台,也不管催债,只是做电子借条的。”
其实,上述平台此前也被曝出不好消息。2023年2月,四川 内江市 公安局披露,有组织自2017年12月至2020年6月期间,分别利用“借贷宝”等平台和“恒丰e贷”等APP,虚增与“砍头息”金额一致的“保证金”,累计向全国31省市大量受害人实施“套路贷”诈骗,非法获取利益上亿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