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商业洞察
【中国平安】谈股价、谈分红、谈AI,中国平安回应 - 业绩略超管理层预期
【查看信息来源】 3-20 18:18:41
交出2024年成绩单后,3月20日午间, 中国平安 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中国平安 ”)举行2024年度业绩发布会。
2024年该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收入1266.0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7.8%;营业收入11413.4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6%。对于这份成绩单, 中国平安 总经理、联席首席执行官谢永林表示:“整体来看,是满意的,符合预期的,略超管理层预期。”另外,针对市场关注的热点问题, 中国平安 相关高管一一进行了回应。
寿险进入黄金发展期
根据最新财报数据,2024年, 中国平安 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新业务价值达成285.34亿元人民币,可比口径下同比增长28.8%。
中国平安 联席首席执行官郭晓涛用了三个关键词总结寿险业绩:改革成效凸显,将来的发展基础持续向好,寿险进入黄金发展期。
郭晓涛表示,平安寿险改革从2019年直到今天成效凸显,寿险业绩持续向好。寿险代理人队伍规模开始企稳回升,同时产能和收入不断地回升。目前在市场上,资产方和负债方持续联动,尤其在低利率的环境下,负债方有改革的持续效果,投资端投资回报率全集团达到了6%,投资回报率远远高于负债成本。
谈及寿险进入黄金发展期,郭晓涛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表示,整个人口结构造成的红利是黄金发展期的重要驱动因素,寿险已经不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产品,寿险将成为中国进入老龄化、进入长寿时代的顾客的刚需,以寿险为基础,持续奠基医疗健康养老的服务基础。因此, 中国平安 对寿险行业的发展是布满信心的。
在市场步入降息通道、资本市场波动明显的情景下,分红险被寄予厚望。郭晓涛在谈到分红险发展趋势时表示:“在预定利率下降的环境下,从全行业来看,分红险的占比将持续增加,分红险的收益边际也将进一步升高。”
分红险到底能不能够给客户造成充分的 利润、给公司造成充分的 利润?郭晓涛认为,这决定于公司的投资回报能力。同时,郭晓涛强调,从如今的投资回报业绩和整个投资组合来看, 中国平安 非常有信心给客户在分红险上造成超越市场均值的投资回报。
为股票价格“鸣不平”
作为金融股龙头, 中国平安 的股票价格表现被市场持续关注。在发布会当日, 中国平安 股票价格有所下滑,谈及股票价格问题,管理层屡次“鸣不平”。
中国平安 副总经理兼拟任首席财务官(财务责任人)付欣表示:“作为管理层而言,我认为我们股票价格还是被低估的,是有上升空间的。”
郭晓涛同样表示,目前公司的股票价格是被低估的,是金子总会发光的。管理层对未来业绩持续稳健增长有信心,短时间股票价格波动有许多因素,相信公司的股票价格早晚会反映出内在价值。
支撑上市公司股票价格的“地基”,一个是公司业绩基本面,另外一个则是分红。作为分红“大户”, 中国平安 拟派发2024年末期股息每股现金1.62元,全年股息每股现金2.55元,同比增长5%。基于归母营运利润计算的资 金分红比例为37.9%。 中国平安 分红总额已连续13年保持增长。
付欣给投资者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她表示, 中国平安 上市以来累计分红达到4000亿元人民币,非常具有竞争力。未来分红政策会保持稳定,与营运利润挂钩,相信能够给股东提供比较好的回报。
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表示, 中国平安 的高分红策略旨在回报股东,增强股东信心,并展示公司的财务实力和盈利能力。高分红政策不仅直接回馈股东,还在资本市场上树立了公司稳健、可靠的光辉形象。
AI加速赋能
今年初,DeepSeek爆炸式发展引发AI技术裂变,其实,长时间以来金融业关于AI+的思考和探索从未停歇过。
关于AI应用, 中国平安 老总马明哲也有表态。马明哲在年报致辞中表示, 中国平安 通过自研金融、医养垂直领域大模型,深化行业应用、重构产业生态。需求导向开发搭建了三层大模型体系,支持语音大模型、语言大模型、视觉大模型等,场景准确率行业领先。
“科技是核心战略的支撑底座,定位是赋能主业、创造价值。”郭晓涛表示,公司在现在和将来的科技的投入和发展的进程中,会运用 人工智能 和科技手段进一步提高金融主业和医疗健康养老业务的持续健康发展,为主业创造价值。
郭晓涛进一步分析,AI创造价值是两个方面,第壹是效率,第贰是智慧。效率是能够持续让运营、作业、服务提高效率,进一步优化成本。智慧是让公司在经营决策的进程中,从以往的靠经验拍脑袋做决策,转变为靠数据智能化做决策。
数据显示,2024年, 中国平安 AI坐席服务量约18.4亿次,覆盖平安80%的客服总量;通过智能核保、智能理赔、智能续期,实现93%的寿险保单秒级核保;平安产险反欺诈智能化理赔拦截减损119.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