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商业洞察
【副总经理】华熙生物需要解决的不仅是管理层问题
【查看信息来源】 3-23 19:46:13
动刀管理层, 华熙生物 期待能尽快走出业绩滑坡。最近, 华熙生物 对内部管理层进行了大规模调整,免去刘爱华、徐桂欣、栾依峥三名副总经理职务,引入两位新副总经理。过去一年,管理层及核心人员的调整在 华熙生物 频繁上演,而这种调整背后,是 华熙生物 开创人认为管理层存在很大的问题,这些问题成为 华熙生物 近两年难以走出危机的关键。然而,真的如 华熙生物 所认为的那样,公司难以破局只是管理层的问题么?
早期人才鱼龙混杂藏隐患
在 华熙生物 对外披露的信息中, 华熙生物 副总经理刘爱华退休返聘合同即将到期,到期后不再续签。刘爱华于2002年加入华熙系企业,并长期担任核心管理职务。如在2002—2016年,刘爱华担任华熙 福瑞达 总经理;2016—2018年,担任华熙国际投资集团副总经理;2018年重返华熙 福瑞达 任副总经理;2019年出任 华熙生物 副总经理兼核心技术人员。2024年, 华熙生物 免去其核心技术人员职务。
根据披露的信息,刘爱华此番离去将不再担任 华熙生物 任何职务。
同时, 华熙生物 还免去徐桂欣与栾依峥的副总经理职务,转任业务副总裁。除了免去三位副总经理的职务, 华熙生物 还引入了财务总监汪卉与供应链责任人相茂功担任新的副总经理。
对此, 华熙生物 方面给出的解释为:“公司正在进行管理变革,为调整管理架构、精简管理层级,公司决定减少非法定要求的副总经理职位数量。”
其实,这场管理层的大变革早已在酝酿。今年3月初, 华熙生物 老总赵燕发布了内部讲话:“目前公司仍然没走出危机,其实不是源于业绩下滑,而是现有组织的熵增远超时代允许的速度,已到了务必出重手整顿的时候。”赵燕强调,2024年公司步入变革调整期,真实的变革是人的变革,现在刚刚开始。另外,赵燕针对贪污腐败问题表示:“今年公司已经启动了刮骨疗毒,所有贪污腐败人员不管职务高低,务必在3月31日前限时交代问题、提交辞呈。”
过去一年, 华熙生物 在核心技术人员及管理层方面的调整异常频繁。如2024年3月,原核心技术人员马守伟因个人原因辞职,且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2024年4月,原核心技术人员栾贻宏,不再担任核心技术人员,仍在公司任职;同期,原核心技术人员王勇志辞职,不再担任任何职务;2025年1月,董事、副总经理、核心技术人员郭学平办理退休手续,不再担任任何职务。
细想一下,这样的管理层改革在更早之前便有预兆。2024年多位核心技术人员相继离职之际, 华熙生物 方面就曾表示,“因为高速发展的历史原因, 华熙生物 在人员引入时出现过鱼龙混杂,已完全掌握相关个人侵犯 知识产权 、违规违法套取经济利益等全部事实,势必维护投资者权益与市场正常秩序”。
在深圳思其晟公司总裁伍岱麒看来,管理层和核心技术人员离职对企业的影响比较大,尤其是像 华熙生物 这样的生物科技公司。“一个企业能否真正长期保持核心竞争力,和团队和团队的稳定性关系很大。而核心团队的稳定性则和企业的开创人和公司战略发展心心相印。”伍岱麒说道。
盈利空间被压缩,业绩踩刹车
华熙生物 素来有着“玻尿酸巨头”的称谓。曾经的 华熙生物 站在了玻尿酸迅速发展的风口,凭借着在B端市场的布局,一度成为头部玻尿酸供货商。在拿下了B端市场的半壁江山之后,不甘只做玻尿酸供货商的 华熙生物 走向了C端市场。
2018年, 华熙生物 推出了国内首个玻尿酸次抛原液品牌“润百颜”。该品牌一经推出便成为 华熙生物 的明星单品。根据公开资料,当时的润百颜品牌总经理杨君透露,“2022年,润百颜品牌销售金额达到了15亿元人民币,自2018年转向C端市场之后,润百颜年均增速达到100%”。同样是在这一年, 华熙生物 推出含有玻尿酸成分的专业抗老品牌夸迪。根据公开数据,夸迪从2018年销量不到5000万元人民币,到2022年在全平台销售金额突破15亿元大关,成为 华熙生物 旗下继润百颜之后的第贰个10亿级品牌。
在功能性护肤业务的加持下,进入C端市场的 华熙生物 闭眼狂奔。根据财报数据,2019—2022年, 华熙生物 功能性护肤品业务营业收入分别为6.34亿元、13.46亿元、33.19亿元、46.07亿元人民币,该业务的营业收入占比在2022年达到72.45%。与此相对应的是, 华熙生物 整体营业收入也显现了高速增长。2019—2022年, 华熙生物 营业收入增速为49.28%、39.63%、87.93%、28.53%。
进入2023年,狂奔的 华熙生物 踩下急刹车。2023年, 华熙生物 营业收入为60.7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45%;净收入为5.9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8.97%。其中,功能性护肤品业务收入为37.5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18.45%。在2023年财报中, 华熙生物 若无其事地提到“功能护肤业务的阶段性下滑,而功能护肤业务占公司营业收入总比重大,因此营业总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
这样的下滑态势持续到2024年。 华熙生物 近期发布的2024年业绩快报显示,其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53.7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1.6%;净收入为1.6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72.27%。其中,功能性护肤业务的下滑是造成 华熙生物 整体业绩的主要原因之一。“公司收入占相当高的功能性护肤品业务受市场竞争加剧、产业周期波动和战略调整等多种原因影响,调整仍在持续。”在财报中 华熙生物 直言功能性护肤业务板块受到的冲击并给出预测“2025年功能性护肤品业务有望触底”。 华熙生物 在财报中如是表示。
就发展相关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向 华熙生物 相关人士进行了解,对方没有正面回应,仅表示:“相关问题会在之后发布的财报中披露。”
美妆资深评论人、美云空间电商开创人白云虎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此前 华熙生物 玻尿酸护肤业务的增长更多来源于消费赛道的“红利”,一旦市场价格竞争加剧、营销流量成本上涨,其销售增长就变得很有“挑战”,盈利空间也被“压缩”。
需明确核心竞争业务
从 华熙生物 的战略布局来看,多业务是核心。除了C端的大众美妆品牌业务外, 华熙生物 还布局了原料业务、医疗终端业务。根据2024年上半年财报,其原料业务收入达到6.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02%,出口占比第壹次突破50%。医疗终端业务收入7.4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51.92%。对于原料业务的发展, 华熙生物 方面也表示,公司通过持续投入研发,运用合成生物技术不断开发新型生物活性物,进一步强化了其在全球透明质酸市场的领导地位。
不过相较超30亿元体量的功能性护肤业务,原料业务、医疗终端业务占比相对较小。
在白云虎看来, 华熙生物 业绩下滑的核心因素,其实不是是“组织”问题,而是“企业战略”问题。“对于 华熙生物 而言,是聚焦原料供应,还是走医美美容赛道,抑或发力普通化妆品赛道,没有明确的目标。这几年, 华熙生物 靠流量营销等实现了C端化妆品品牌业务的快速发展,‘误判’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样在这个进程中,忽略了组织和运营层面的‘同频’从而造成一旦‘业绩失速’,就会袒露出很多问题。”白云虎说道。
对于当下的 华熙生物 而言,管理层的混乱和此番开始的人才变革,只是其面临的很多问题中的一个,就像白云虎所言,原料业务、医疗终端业务、C端化妆品品牌业务,需要有主次之分。
近年来的 华熙生物 正在慢慢作出改变,其中逐渐收缩营销投入、加大研发支出被认为是品牌改革的一个有力信号。过去多年, 华熙生物 在营销上的投入堪称“豪掷千金”。从2018 年的2.84亿元跃升至2022年的30.49亿元人民币,复合年增长率高达73%。这样的高营销投入在2023年有了改变。这一年, 华熙生物 销售费用降至28.42亿元;2024年继续收缩,2024年前三季度, 华熙生物 的销售费用为16.31亿元人民币,销售费用较去年同期降低了16.04%。
在研发层面, 华熙生物 每年在研发层面的投入已经高于绝大部分同行,如2021—2023年,其研发费用分别为2.84亿元、3.88亿元、4.46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5.7%、6.1%、7.35%。而同行像 珀莱雅 、 丸美股份 等基本在2%—3%左右。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研发其实不是都集中于美妆,换句话说,这些投入分散到甭管是在美妆还是原料业务抑或医疗终端业务,都不会是高投入。
白云虎表示:“从研发角度动身, 华熙生物 的投入一直占相当高,但其实不是全部应用于护肤赛道,其主要的投入是偏重在基础科研,好比合成生物等,变现路径需要一定的周期。”
北京商报记者张君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