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商业洞察

【比亚迪】-智驾-也打价格战?分化的-智力水平-,加剧的性价比革命 - 智驾相对论②

查看信息来源】   3-28 9:08:55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丁莉广州报道

  造车圈的价钱焦虑仍在蔓延,只不过,今年聚光灯照向了自动驾驶。

  3月18日,奇瑞、广汽、极氪三家同日发布智驾方案并披露L3级自动驾驶量产时间表。其中,奇瑞宣布于今年实现旗下全系30余款车型搭载“猎鹰智驾”,身价最低的小蚂蚁智驾版仅售6.59万元。

  有趣的是,这一定价直逼其它对手。从 比亚迪 掀起“智驾平权”,智驾车型“海鸥自由版”低至7.88万元人民币,到吉利“浩瀚千里”智驾方案下放至6.88万元的吉利星愿,再到6.59万元的奇瑞小蚂蚁,智驾价格一路走低。据不完全统计,短短30天,已经有至少5家主机厂在相关方面有所动作。

  单纯卷价格已然过时,“智驾平权”开始取代纯粹竞价,成为新一轮竞争的标志符。但这个新故事的底层仍然脱不开技术普惠与商业分层的矛盾。

  在过去几年间,占整车价格一度高至4成的动力电池价格持续快速下跌,推动中 国新能源 车渗透率在去年迅速突破47.6%。而现在,相似的规律也将再次在智驾上重演。一方面,越来越多玩家入场后,车厂的决策权变大,供方市场转向需方市场;另一方面,智驾规模上量与价格下跌形成螺旋效应。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国内乘用车L2级及以上渗透率已过半,预计2025年将达到65%。

  车厂“杀价”

  新的一年, 比亚迪 再度成为那条“鲶鱼”。2月10日晚, 比亚迪 宣布“天神之眼”智驾系统覆盖全系车型。根据业内普遍预测, 比亚迪 今年将冲击500万辆的销量目标,这也意味着,中国乘用车的智驾渗透率将大幅提升。

  这一举措倒逼竞争对手迅速跟进,提前解锁技术下沉,吉利、奇瑞及广汽旗下的昊铂迅速接棒,相继宣布旗下全系产品将标配高阶智驾。随着车企洗牌加剧,智驾已经成为继续留在牌桌上的唯一选项。据相关媒体透露,2025年,中国将有约1500万辆新车配备自动驾驶功能。

  另一边,暴增的智驾需求也推动了上游供货商的规模化和市场集中度。

  例如,在国内ADAS(顶级驾驶辅助系统)解决方案领域,地平线独占40%市场,居行业第壹,根据预测,今年其产品出货量将跨越1000万套大关;另外,城市NOA(导航辅助驾驶)市场,去年Momenta、华为的市占率分别达到60.1%、29.8%,合占近九成份额。

  “智驾上车”渐陈规模效应之后,整个产业链成本也逐渐被摊薄,技术进一步被催熟,这反过来又会加速智驾产业的摩尔定律。

  另外,多重因素也在推动智驾的普及。一方面,大模型成熟惠及自动驾驶,尤其是DeepSeek的技术红利和流量效应均向车企外溢。自2月7日吉利率先官宣与DeepSeek完成融合后,短短一周内,合计20余家主流车企也接入了DeepSeek。

  此前开源证券认为,DeepSeek将对智能驾驶发生长远影响,其突破了传统蒸馏瓶颈,有望提升车端模型能力,同时能够提升云端算力使用效率,强化国产算力适配,缓解算力瓶颈,有望加速国内自动驾驶发展进程。

  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科技公司“跨界”入场,再加上部分新势力日益拥抱全栈自研,主机厂对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供货商的决策空间扩大,话语权随之提升。中研普华研究员张星分析认为,科技公司日益入局自动驾驶并成为“Tier 0.5”供货商,将为行业造成更多竞争压力,车厂也逐渐将价格战压力向上游供货商转移。

  背后,整个智驾产业链条的成本控制需求日渐紧迫。

  “一些主机厂要求供货商每年至少降价10%,要么降价要么退出。”一位不愿具名的自动驾驶公司责任人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整个供应链都在快速降低成本,早期英特尔旗下一个机械式雷达大约要六七十万元人民币,禾赛科技做出国产化后价格降到了10万元以内,今天深圳速腾的半固态雷达车厂拿货价就1000元出头;市场上的多数L2级智驾系统成本已经降到1万甚至5000元。

  其实,智驾供货商们早在去年就开始感受到日益严峻的成本控制压力。广州汽车软件制造商联友科技总经理胡永力也透露,自去年价格战以来,主机厂成本控制愈发严格,上游各环节务必在保证质量和交付周期的条件下,让渡部分利润空间。

  他认为,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智驾领域的软件开发日趋走向跨平台、跨车型、跨代系复用,并高度重视标准化和模块化,“降本增效是今年的主题”。

  另外,通过深度绑定或自研关键部件,强化技术主导权,主机厂也进一步削弱了传统tier 1的议价能力。例如, 比亚迪 与华为云合作构建EB级数据存储集群、自研算力芯片, 长安汽车 也通过联营企业阿维塔对华为旗下引望的股权收购,深化了对智驾供应链的控制。类似的合作逐渐被转化为主机厂自身能力沉淀。

  总之,多管齐下,主机厂的定价权正强势恢复,这也是“智驾平权”的大背景。

  技术普惠抑或“平权陷阱”?

  过去一年,愈演愈烈的价钱战将整个行业拖入泥潭,使企业盈利承压。数据显示,2024年,汽车行业产销改善,但利润剧烈下滑13.5%,行业利润率仅4.3%,低于6%的下游工业企业利润率平均水平。苦“内卷”久矣,以至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被明确写入正文。

  但另一方面,汽车销量增速放缓,车市低迷使车企不敢轻易“退战”。为提振销量,并从纯粹卷价格中脱身,车企务必拿出新故事,智驾无疑是一个不错的抓手。智驾的技术普惠的确能让消费者体验到科技所造成的便捷,尤其是,低价车型更是成为搅动下沉市场热情的“撬板”。

  从市场反馈来看,智驾新故事似乎达到了理想效果。

  以 比亚迪 为例,智驾版车型发布后, 比亚迪 智驾概念股强劲涨停;两周内,其新增订单超15.5万辆,同月销量达31.82万辆,同比增长164%。此前,陷入瓶颈的小鹏汽车将高阶智驾车型门槛踢破20万元人民币,也推动小鹏重回增长正轨。

  那么,跳出车企的营销叙事,站在技术侧和产品侧来看,这一轮智驾竞争究竟是真平权还是造幌子?不同价位车型的智驾功能到底差在哪里?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发现,一方面,鸿蒙智行、 特斯拉 等车企对城市领航等高阶智驾功能采取了买断或订阅收费,看似降低门槛,实则将成本转嫁至后期服务,创造了新的溢价空间。另一方面,将高阶智驾作为“标配”的车企,不同价位车型的“智力水平”清晰分层,低价位车型硬件配置明显被“阉割”。

  以吉利为例,10万元以下的星愿仅配置后泊车雷达,全速自适应巡航、交通标志识别均为空白;10-20万元价位的银河E8则补齐了上述功能,普遍采取5颗毫米波雷达、12颗超声波雷达、10颗摄像头的配置,及至19.88万元的银河E8四驱星舰 激光雷达 智驾版,还配置了一颗 激光雷达 ,但续航里程上却有所牺牲。

  再好比, 比亚迪 尽管从百万元级仰望U8到7万元级海鸥均搭载天神之眼高阶智驾,但这套系统实际分为A、B、C三套方案,所谓“全民智驾”的天神之眼C,覆盖7万-20万元级的21款车型,实际仅支持高快领航、代客泊车等功能。

  总体来看,10万元以下的低端车型往往依赖纯视觉或低分辨率摄像头,大多仅支持高快速道路领航智驾和智能泊车,更加复杂的城市道路领航方面往往缺位;到20-30万元级车型, 激光雷达 入场,算力水平提升,并支持城市NOA,智能泊车功能全面升级;及至30万元以上的高端车型,进一步加码智慧座舱,并通过硬件堆料强化冗余设计,智驾水平甚至从常见的L2升级到L3。

  因而,“智驾平权”远未平权,商业分层仍是内核。以低价智驾车型吸引用户,在通过规模化降低基础功能门槛的同时,扩 大数据 规模,反哺优化高端车型算法,以维持品牌溢价,也成为很多车企的内在考量。

  当智驾越来越近乎流量密码,相关准入与合规限制也在收紧。去年年底,工信部对包含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即L2级智能驾驶辅助)在内的5项强制性国家标准计划项目予以公示。公示指出,通过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约束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功能表现,有助于组合驾驶辅助系统产品形态的全面覆盖。

  上述不愿具名的人士认为,技术普惠终是大势所趋,但短时间内各家鱼龙混杂,所谓“智驾平权”很多是幌子,未来在L2领域的洗牌将会更加严峻。

安大互联 - 您值得的拥有的网站建设专家
Email:401112684@qq.com
联系QQ:401112684
官方网址:www.fengbaosun.com
手机搜索:进入手机搜索导航>>

Copyright © 2006 www.fengbaosun.com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