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商业洞察
【2024】36家公募业绩出炉 - 9家净利润超10亿 - 近半数净利缩水 - 公募降费影响显现
【查看信息来源】 3-30 9:31:29随着券商、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上市公司2024年报披露,多家公募基金公司的2024年经营业绩也浮出水面。
财联社记者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直到今天,已经有36家基金经理披露2024年经营业绩。整体来看,这36家基金经理2024年净收入合计为272.98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增加了7.8亿元人民币。不过,实现了净收入同比正增长的基金经理仅为19家,占比刚过半。
各家净收入增减,既受到了行业费率改革的影响,也与管理人自身的产品布局、发展方向心心相印。
目前,有9家基金经理净收入超10亿元人民币,由高到低依次为易方达基金(39亿元)、南方基金(23.52亿元)、华夏基金(21.58亿元)、工银瑞信基金(21.1亿元)、广发基金(20亿元)、富国基金(17.51亿元)、招商基金(16.5亿元)、汇添富基金(15.47亿元)、博时基金(15.28亿元)。
头部效应明显
2024年,易方达基金营业收入、净收入双双仍居行业首位。 广发证券 2024年报提到,易方达基金的公募基金管理规模达到2.05万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末增长22.43%。去年易方达基金去年营业收入同比下滑了3.13%,至121.09亿元;净收入则是增加15.33%至39亿元人民币。
跟随其后的南方基金则在去年迎来营业收入、净收入的双增长。2024年,南方基金实现营业收入75.23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增加11.59%;净收入为23.52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增加16.92%,超过华夏基金。 华泰证券 年报提到,南方基金持续优化产品布局和业务体系,积极缔造以数智化、平台化为支撑的价值创造能力,截至去年底管理资产规模合计人民币2.47万亿元人民币。
华夏基金也在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80.31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底增加7.04亿元人民币,增幅为9.61%;实现净收入21.5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1.45亿元人民币,增幅7.2%。
工银瑞信基金2024年净收入也达到2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65%,暂列银行系公募基金公司之首。
在与2023年的净收入排名相比,工银瑞信基金的净收入已超越广发基金。广发基金则在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72.6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5.01%;净收入为2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2.56%。
富国基金、招商基金、汇添富基金、博时基金等4家公司2024年净收入也在15亿元以上。与2023年相比,富国基金、招商基金出现净收入下滑,而汇添富基金、博时基金则是净收入增长。
目前,净收入排名前十的基金公司的净收入合计值为199.06亿元人民币,占36家基金经理净收入总额的72.92%,行业的头部化效应依旧明显。
增规模不增收入
虽然头部优势依旧,但如果从收入端来看,前述的净收入前十家基金公司,半数去年的营业收入均出现同比下滑,这也是费率改革下的直接结果。
作为基金公司的最主要收入来源,管理费收入对公司整体营业收入较大,而去年更多基金降费率,基金公司整体多出现增规模但不增收入的情景。
好比,截至去年底,广发基金管理的公募基金规模合计1.47万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末增长19.93%;剔除货币市场型基金后的规模合计8403.56亿元人民币,行业位列第叁。而Wind数据显示,广发基金已披露的396只公募产品,去年合计的管理费用为58.43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增加33只产品却减少12.21%管理费。
营业收入稍有下滑的万家基金,截至2024年底公募管理规模合计4998.63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末增长26.81%。但Wind数据显示,该公司目前已披露年报中,旗下公募产品2024年底合计管理资金资产较2023年增加25.78%,但管理费减少4.11%至16.58亿元人民币。
收入的下滑,对基金公司尤其是中小公募基金公司的经营也造成较大挑战。并入统计的基金经理中,16家去年营业收入出现下滑;这些下滑的企业中,超七成净收入同步下滑,仅有易方达基金、广发基金、汇添富基金、中海基金等4家管理人实现增利。
除了中海基金因原有基数较小,去年得益于债基公募规模增长,公司结束亏损实现盈利;其余增利的均为头部公司。中泰资管去年净收入4767.09万元人民币,同比减少1.74亿元人民币,减幅达78.57%。 中泰证券 年报提到,中泰资管公募基金规模和业绩持续提升,公募化转型取得积极成效,但去年中泰资管手续费收入减少及销售费用等增加。
另外,由于去年债牛行情,债基规模攀升主动权益基金下滑,成为行业共同趋势。中基协数据显示,去年混合型基金规模缩水4438.53亿元人民币,而债基规模增加1.53万亿元人民币。同时,被动化投资环境下,以被动指数型基金为主的股票型基金规模增加1.62万亿元人民币。
但相较于主动权益基金,债基、被动指数型基金整体管理费率较低。以往主动权益基金规模比重较大的基金公司,即便近年加大发力债基、被动指基等,短时间也难以抵消规模流失的影响。
好比,交银施罗德基金是目前披露数据的企业中,去年净收入下滑最多的一家。数据显示,去年公司实现净收入8.79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减少3.22亿元人民币,减幅为26.81%。 交通银行 年报提到,去年,交银施罗德基金加速布局被动指数产品以满足客户资产配置需求。
而Wind数据显示,公司去年公募基金管理规模5374.22亿元人民币,增长502.38亿元人民币,但非货公募规模缩水449.17亿元人民币,其中混合型基金规模缩水了250亿元人民币。
费率改革影响仍在持续
并入统计的基金经理中,去年实现营业收入、净收入双增长的则有11家,不乏近年ETF产品发展势头较强的基金公司。
好比, 华泰证券 持有49%股权的华泰柏瑞基金2024年实现净收入7.3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增加2.28亿元人民币,增量仅次于同是 华泰证券 持股的南方基金,增幅为45.53%。去年,该公司营业收入23.13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增加31.69%。
从管理规模来看,截至去年底华泰柏瑞基金管理资产规模合计6882.08亿元人民币,其中公募业务管理资产规模6691.86亿元人民币。其中,非货ETF规模4707.04亿元人民币,排名行业第叁。年报提到,去年华泰柏瑞不断优化产品设计和投资策略,持续丰富产品线品类,指数类基金规模增长明显。
值得留意的是,去年11月以来,头部大型宽基迎来集中降费,降费对ETF管理人的2025年营业收入净利的影响或更明显。
也有基金公司依靠来自公司自身和股东的资源天赋,实现特色化发展,也造成净收入的攀升,中金基金就是其中一家。数据显示,中金基金去年实现营业收入4.5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34%;净收入为1.09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增长170.17%。
为何净收入快速增长? 中金公司 年报提到,中金基金去年积极丰富产品线布局,推出多支匹配各类市场需求的产品,并通过加强投研能力建设,逐步积累中长期业绩,保障公司业务经营稳健发展。去年新发5只公募基金,其中3只为REITs,公募REITs管理规模持续保持行业前列。
截至2024年末,中金基金管理公募基金规模增长至2073.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