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互联
财经热点 > 财经资讯 > 揭秘-百万保障-骗局 - 一通电话被骗几十万 她还要-替-骗子还网贷
【银行卡】揭秘-百万保障-骗局 - 一通电话被骗几十万 她还要-替-骗子还网贷
浏览次数:【585】  发布日期:2024-1-16 22:05:53    文章分类:财经资讯   
专题:银行卡】 【百万保障】 【通电话
 

  即便事情已过去30多天了,但当50多岁的梅女士(化名)回忆起她的这段受骗经历时,还是能从电话中清晰地听出她语气中的焦躁不安。

  根据梅女士的讲述,她遭遇的正是网上传言的“百万保障”骗局。不同之处在于,这次骗子更加贪婪无度,不仅骗走了她的几十万存款,还诱导她借了5万元网络贷款,且一并卷走。这意味着几十万存款尽失之后,这5万元贷款梅女士也不得不“替”骗子偿还。

  近年来,类似的“百万保障”诈骗案件多发。有律师建议,普通民众要做到不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信息,不向对方泄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等情况。

  遭遇讲述:陌生来电骗走几十万元

  事情要从2023年11月28日傍晚的一个陌生来电讲起,梅女士清楚地记得这一日期,来电号码是一串本地的电话号。

  据梅女士描述,电话另一边号称是微信“百万保障”的职员,并能精准地报出了梅女士的姓名和身份证号,因此她信以为真。对方以梅女士的“百万保障”免费期限即将结束为由,要求她选择是否退保。由于不了解“百万保障”业务,当听到如不退保将被收取高昂费用时,梅女士坐不住了,马上答应退保。对方声称,如果办理退保,需要解除名下关联银行卡,避免后续自动扣费。

  由于不太懂手机操作,梅女士便根据对方的要求,下载安置了ZOOM软件进入指定房间共享屏幕。而梅女士不晓得的是,正是因为这一步骤,让她接着的操作完全处于对方的监视之中。

  首先,对方谎称解除关联银行卡需要关闭银联代扣功能,让梅女士按要求在对方指定的微信公众号聊天框中输入指令,指令中包含了银行卡号和密码等关键信息。接着,对方以梅女士输入密码错误造成银行账户被冻结为由,要求她通过手机银行APP发送代码“101234”至职员手机号进行解冻。

  其实,梅女士事后才弄明白,“101234”其实不是代码,而是转账金额,足足十万余元。“我50来岁的人,的确不晓得通过手机号就可以把账转出去!”梅女士表示,她这样操作了3次,也就是3笔转账,几十万元存款就这样统统被卷走。

  当局者迷,彼时的梅女士已如提线木偶般,任由骗子摆弄,而骗子似乎也觉得梅女士容易上钩,不愿就此收手。接着,骗子又让梅女士通过某贷款平台进行一次所谓的“虚拟操作”,诱导她借了5万元贷款,也一并卷入囊中。

  “打电话(ZOOM通话)到夜晚十点半,骗子叫我老公最后转1.5万元人民币,那些钱就解冻了。我老公不答应,我们两个吵架,然后骗子就挂掉电话。我再查银行卡的钱,发现钱没了!”梅女士这才恍若梦醒,发现原来所谓的微信“百万保障”职员纯粹是捕风捉影,于是赶快报警。

  但为时已晚,报警后,警方告诉她,遇上这种精湛的电信诈骗,大多数情境下资金很难追回来。

  更不幸的是,由于之前梅女士在共享屏幕的进程中,泄露了自己的信用卡账号和安全码,她的信用卡两万多元额度后来也被坑子挥霍一空,买了一堆苹果官方产品。

  如何避免“百万保障”变“百万陷阱”

  记者了解到,“百万保障”骗局近期频繁出现,受害者很多。

  然而,真实的“百万保障”却无辜躺枪。“百万保障”其实是微信和支付宝等平台为用户支付账户提供的一项免费的保险保障服务,用于保障用户的钱财安全。此项保障完全免费,默认开通。当支付账户因被他人盗用造成资金损失时,均可申请赔付,每年累计赔付金额最高可达100万元。以微信“百万保障”为例,只要用户还在使用微信支付,就能够享受微信支付“百万保障”,保障不会“到期”或“过期”,不会要求“缴费续保”,更不会影响征信。

  为提醒用户防骗,“微信支付消费者保护”微信公众号曾发文称,不久前,有非法分子利用部分用户对微信支付“百万保障”的不了解,开始实施一种新型诈骗伎俩。他们谎称用户的“百万保障”已到期,需要缴费续保,不然还会影响征信,最后诱骗用户转账。对此,务必提醒大家:微信支付“百万保障”完全免费,不存在“到期续保”,不要信任任何“百万保障”缴费续保、影响征信的精心骗局。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留意到,该类诈骗案件中都存在“共享屏幕”这个“大坑”,很多受害者正是在共享屏幕的进程中,不小心泄露了自己的账户密码、验证码等信息,造成银行卡中的钱财被坑子转走。

  另外,骗子之所以得逞,背后或许还离不开电话卡、银行卡买卖灰色链条的支撑。记者了解到,大量“实名不实人”的银行卡、电话卡被坑子购买后实施诈骗,涉案资金大部分通过买卖的银行卡走账,给警方的追查和打击造成了困难。梅女士前面转账的收款手机号,她曾事后拨打过去,发现其实不是骗子我账户。

  贷款平台该为受害人损失担责么?

  既然被坑走的钱款难以追回,梅女士现在寄希望于免掉自己的负债。她曾经找上述贷款平台官方进行商量,对方在了解梅女士的特殊情况后,表示愿意为梅女士提供申请免息的机会,但她暂时没有同意。

  因为梅女士认为,该贷款平台并未通过人工打电话的形式向她复核贷款意愿,这是造成她被坑子诱导借款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她觉得贷款平台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梅女士事后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补充了一处细节,除了上述贷款平台,其实骗子还曾继续让她在另一家平台贷款,可是未得逞。

  广东广强律师事务所顶级合伙人曾杰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受害人的遭遇的确让人同情和遗憾,但如果放贷机构本身具备相关资质,且不存在和诈骗分子勾结的情形,则难以认定其责任。

  上海久远律师事务所主任赵陆一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贷款机构有无复核借款人真实意愿的义务,并没有法律明文规定,根据《民法典》关于合同的规定,合同双方签订合约时需要真实意思表示。贷款机构在签订贷款合同时,需要尽到审慎的注意复核义务,如果没有尽到义务造成违约,则要根据其疏忽过错水平(违约水平)对损失担责。

  “就本案的金融借贷合同而言,讨论贷款公司是否担责,着眼点主要是合同的违约责任,而不是侵权责任。故贷款机构是否担责,则要根据其是否有违约行为来判断。在线借款平台设定了输入手机号获取验证码登录、输入真实名字和身份证号、银行卡号、银行预留手机号等信息,并且需要人脸识别才能贷款成功。从以上程序设定的视角看,司法机关很难认定该借款平台没有尽到审慎甄别贷款人可靠性的义务,故从未尽审核义务的视角要求该借款平台担责很可能无法得到法院支持。”赵陆一律师对记者说。

  律师建议: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电话

  赵陆一律师认为,骗子能够顺畅得逞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百万保障”项目的确是微信、支付宝平台存在的保障项目,骗子以知名公司存在的保险项目为幌子增加了可信性,在梅女士将信将疑的情景下,又能准确地报出梅女士的个人信息,打消了梅女士的最后一点疑虑;二是以自动扣费、影响征信等引起梅女士心理恐慌;三是梅女士自身不了解手机操作,对于诈骗伎俩缺少防范认知。“梅女士缺乏个人信息的保密意识,将涉及隐私的银行卡号、密码、手机短信验证码无防备地展示给诈骗人员。另外,诈骗产业化特征明显,犯罪组织化水平高,犯罪环节环环相扣,很难抓住犯罪分子真身。”

  曾杰律师认为,骗子之所以能够得逞,是因为抓住了一点受害人的心理,采用了相对新型的互联网诈骗方法,这些手段对于一些年轻的互联网用户而言,可能非常低级、不高明,可是对于一些中老年群众而言,则较容易挨坑被骗。

  近年来,类似的相关支付平台“百万保障”诈骗案件多发。赵陆一律师建议,短时间来看,线上全媒体平台,线下各机关企业等单位应全面开展宣传教育。另外,普通民众要做到不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信息,不向对方泄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等情况,不使用银行卡给陌生人转账转账,必要时咨询亲友或报警求助。

  曾杰律师表示:“当前是互联网时代,一些从事贷款或是相关服务的企业,不能仅仅只考虑年轻的受众,还应该更多地考虑对互联网操作其实不了解的中老年用户,因此可以在对相关用户进行年龄识别的同时,提供更加全面和人性化的服务。”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资讯推荐
2024-9-17【微信支付】注意!微信提醒 - 有不法分子以-百万保障-名义实施诈骗
2024-9-14【微信支付】微信 - 微信支付百万保障永久免费 无-到期-过期-等说法、更不会影响征信
 ● 相关资讯专题
微信支付】  【不法分子】  【百万保障】 
  • 网络建设业务咨询

   TEl:136267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