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家银行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
“临近年末,商业银行集中‘攻坚’,采取多种措施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其目标是实现不良资产考核目标,年底拿出亮眼指标。还有部分中小银行正根据统一部署,加快改革化险步伐。”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内蒙古银行研究发展部总经理杨海平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不良贷款转让火热
随着不良贷款转让试点的进一步推进,银行机构不良贷款转让不断扩容。
12月8日,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网站(以下简称“银登网”)披露了最新的已开立不良贷款转让业务账户机构统计表,今年11月以来,新增16家开户银行。
银登网显示,11月1日至12月11日,共有35家银行发布了不良贷款转让公告,而去年同期仅有18家银行发布相关公告。从转让项目详细情况看,个人类不良贷款和信用卡不良贷款占多数。
好比,12月4日,银登网信息显示, 浦发银行 (600000.SH)天津分行拟通过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以公开竞价方式向有资质的资产管理公司批量转让6217户个人不良贷款(共19955笔)。同日,北京农村商业银行拟转让信用卡不良债权116户。
近期,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其中,多处提到加快不良资产处置。例如,加大力度处置不良资产,推动不良贷款处置支持政策尽快落地见效,多渠道补充中小银行资本;探索拓展更加便捷处置普惠金融重点领域不良资产的司法路径;落实金融企业呆账核销管理制度,提高普惠金融领域不良贷款处置效率……
中国银行 (601988.SH)研究院博士后李一帆认为,银行积极推动不良资产处置,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理解:“一是从监管层面来看,2023年以来,监管逐渐以全面加强监管、防范化解风险为重点,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保障银行合法经营和稳妥展业。相应地,银行推动不良资产处置,正是对监管要求的积极响应。二是从银行层面来看,通过对不良资产的有效管理和及时处置,既能够确保资产质量核心指标处于合理区间,进而满足监管合规要求,又能够盘活部分被低效占用的信贷资源,加快信贷资金流转,通顺经济发展循环,从而为银行战略推进、经营管控和服务质效提升提供坚实支撑。”
从“处置”到“经营”
中国债券信息网显示,12月以来截至12月13日,共有30条资产支持证券相关公揭发布,其中25条涉及不良资产支持证券(以下简称“不良ABS”)。
对于不良ABS发行升温,李一帆认为:“一是随着年末临近,部分银行为确保资产质量核心指标符合监管要求,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由此催生不良资产‘出表’需求。二是不良ABS具有资本占用较小的优势,通过降低存量不良资产对资本金的占用,能够释放更多信贷资金投放至实体经济,优化银行信贷资产结构。整体来看,考量到不良ABS具有的相对优势,未来银行通过这一方式处置盘活不良资产仍然有较大空间。”
杨海平认为:“一方面,商业银行已经认识到不良ABS优化指标、盘活存量信贷资产的作用,将发行不良ABS作为常规性处置渠道。另一方面,不良ABS的发行量增加,一定水平上与个人房贷、信用卡不良资产量抬头有关。一般而言,不良ABS面临底层资产筛选难、估值难的问题,相对来说,个人房贷、信用卡不良资产的估值方法、估值结果更容易得到投资者认可。”
杨海平表示:“商业银行要将不良资产处置升级为不良资产经营,其创新空间主要在于用投行理念和投行手段挖掘、实现不良资产的价值。在宏观经济承压的环境下,商业银行已经将不良资产作为重要的可经营资产,并将不良资产经营作为服务客户的第贰条通道、服务实体经济的第贰战场。”
“具体而言,商业银行应该将不良资产经营与国家重大发展主题相联系,与产业发展、经济增长动能培育相联系,结合地区的发展战略与发展重点,寻找不良资产重估的支点;结合行业周期转折等原因,寻找不良资产重估的支点;通过扩展市场的深度,寻找不良资产重估的支点。探索从传统处置方式向以重组、重整为核心的综合经营转变;从偏重处置问题资产转为偏重盘活问题企业;从以往的资产买卖关系向共同经营的合作关系转型。”杨海平建议。
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严厉惩戒非法金融活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天公地道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增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未来,银行需要继续发力推动不良资产处置。李一帆表示:“一是加强科技赋能,在监管合规条件下将 大数据 、 人工智能 等技术应用于不良资产处置流程,提高不良资产处置效率。二是结合自身战略和发展需要,积极探索拓宽不良资产承接机构的类型和范围,积极推广资产证券化、资产收益权转让、 债转股 等多元化、市场化的处置工具,通过综合运用多种手段防范和化解不良资产风险。三是进一步提高不良资产核销效率,适时优化核销程序,降低核销门槛,实现应核尽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