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互联
财经热点 > 财经资讯 > 动力电池万亿投资在途 - 大建设、大浪费同时发生了 - 供给侧调查
【半固态电池】动力电池万亿投资在途 - 大建设、大浪费同时发生了 - 供给侧调查
浏览次数:【127】  发布日期:2024-1-25 16:05:46    文章分类:财经资讯   
专题:半固态电池】 【比亚迪】 【动力电池】 【GWh
 

  动力电池的产能过剩,没有在2023年画上句号。

  最近,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了最新数据,2023年动力电池累计销量为616.3GWh,累计装车量却仅有387.7GWh,剔除累计出口的127.4GWh后,还有101.2GWh的库存。如果按每辆 新能源 车50度电的容量来算,这些库存动力电池就可以满足超200万辆车的生产需求。

  在供过于求的环境下,大量的电池产能还在逐渐落地,行业产能利用率不断走低,近六成的产能已经闲置。这时,电池价格战开打,并逐步走入0.3元/Wh时代。

  一家头部动力电池企业老总曾向第壹财经等媒体表示,行业应警惕结构性产能过剩而造成的资源浪费,因为电池和整车不一样,整车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发展很成熟,大部分的生产线可以共享,而电池其实不是如此,老的设备、技术很快会被优质产能淘汰掉,造成的结果可能是行业上千亿的损失。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董扬在去年11月底称,当前 中国动力 电池产能增长较快的最主要因素,是地方政府给予高额补助。控制动力电池产能增长过快,建议优先采取限制地方政府过度补助的形式。

  产能闲置

  动力电池产能利用率也已远低于理想状况。

  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统计,截至2022年年底, 中国动力 电池产能为1260GWh,而到了2023年6月底,这个数据为1860GWh,仅半年增长了600GWh,增量都相当于1200万辆50度电 新能源 汽车的装车量。

  即便2023年下半年没有新产能落地,当年的产能利用率也仅有41.8%,而该数值在2022年为51.6%。董扬表示,一般产品产能利用率的合理范围在70%~80%,动力电池因为行业特性,综合产能利用率在50%~60%是比较理想的状况。

  行业整体产能过剩情况通过头部企业便可窥见一二。2023年上半年, 宁德时代 的产能254GWh,在建产能100GWh,产量154GWh,产能利用率跌至60.5%。该产能利用率创下了 宁德时代 有纪录以来的新低。2019年~2022年, 宁德时代 电池全面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89.17%、74.83%、95%、83.4%。 亿纬锂能 2023年上半年的 锂电池 产能利用率为78.47%,而2022年同期为93.06%。

  中创新航执行董事、顶级副总裁戴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大伙都看到了 新能源 行业的确定性成长,这也造成了大量资本的涌入,可能会形成一些阶段性产能的集中释放,造成名义上的产能过剩,这背后是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经过程,很多行业也皆经历过这样阶段,这也从侧面说明动力电池行业仍处于发展的早期,还没有到相对成熟、稳定、健康、可持续的状态。

  虽然产能利用率较低,但业内普遍认为这是一种结构性产能过剩,即低端产能闲置的同时,优质产能依旧紧缺。

  “投资过程当中如果测算不好,有些产能买了老设备、技术,整车厂可能马上就换掉你。”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而在动力电池紧缺的时候,很多公司挖一批人、买条产线就开始生产了,但随着行业供给逐渐上量,竞争不断加剧,一家企业做不到技术有独特之处、成本有竞争力,光有产能是无效的,最后肯定会失败,很多资源都浪费了。

  随同电池行业产能过剩一起到来的是残酷的价钱战。

  据上海有色网数据,截至1月19日,方形磷酸铁锂电芯(20~25Ah)的平均报价为0.42元/Wh,最低价来到了0.4元/Wh, 储能 型的方形磷酸铁锂电芯(280Ah)的最低价则跌破了0.4元/Wh,来到了0.37元/Wh,步入0.3元/ Wh时代。

  进入2024年后,电池产业的主基调也依旧是降价、去库存。

  最近,有消息称, 宁德时代 正在向车企推广173Ah的磷酸铁锂电芯,该电芯标配2.2C倍率快充,价格却不高于0.4元/Wh。记者了解到, 比亚迪 旗下弗迪电池、中创新航等也将降本增效当成了公司2024年的重要工作任务。

  万亿投资在途

  在低端产能被淘汰的同时,行业还在大举投资扩产。

  据电池网不完全统计,2023年电池 新能源 产业链投资扩产(新宣布)项目高达403个,其中328个公布了投资金额,投资总金额达1.4万亿元人民币,平均单个项目投资金额超43亿元;开工投入生产项目377个,其中开工奠基项目235个,204个项目公布了投资金额,投资总额约1.03万亿元人民币,平均投资约50.31亿元;试产投入生产项目142个,90个公布投资金额,合计投资约4587.48亿元人民币,平均每个项目投资约50.97亿元人民币。

  不过,随着前几年的快速扩张,2023年头部电池企业扩产节奏有所放缓, 宁德时代欣旺达 、蜂巢能源等电池企业主要为项目投入生产,新开工项目多为二、三线企业和新入局玩家。而且,百亿级项目数量也有所减少。

   长安汽车 老总、党委书记朱华荣曾在去年给出一组数据,即预计到2025年 中国动力 电池产能只需约1000GWh就能满足需求,而行业的(规划)产能已经达到4800GWh,产能出现严峻的过剩。

  根据规划, 宁德时代 的产能在2025年将达到670GWh; 比亚迪 和蜂巢能源产能规划目标也达到了600GWh,中创新航2025年的产能目标为500GWh,仅上述四家动力电池企业的产能之和在2025年就将接近2400GWh,可满足4800万辆50度电 新能源 汽车的生产需求。

  显然,这个数字已经超出了理性的范畴。重 新能源 汽车终端需求而言,增速正在放缓,2023年全年 新能源 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增速为35.8%和37.9%;中国汽车总体的产销量也刚在2023年第壹次迈上3000万辆的台阶。

  在这场投资、市场的角逐中,二三线动力电池企业在快速出清,行业集中度还在提升。

  2020年~2023年,装车量前10的企业市场份额分别为91.8%、93.4%、95%、96.8%。2023年,装车量前5的企业就占据了87.4%的市场,其中 宁德时代 占比43.11%, 比亚迪 占比27.21%,单这两家就拿下了超70%的市场。

  2023年,实现装车配套的企业较2022年减少了5家。去年11月,成立了14年的捷威动力天津工厂开始停工停产,有效产能达到10GWh,当年装车量不到1GWh。除捷威动力外,去年5月,日资企业松下蓄电池(沈阳)工厂宣布全面停止生产;6月, 明冠新材 称公司完全剥离锂电正极材料业务;9月,厚能股份也宣布,因 锂电池 生产规模小及设备陈旧等原因造成生产成本较高,不适应市场需求,公司决定停止 锂电池 生产。

  董扬曾表示,当前 中国动力 电池产能增长较快的最主要因素,是地方政府给予高额补助。对动力电池建设给予政府补助是世界通行的做法,地方政府过去几年对动力电池产能建设的高额补助,对产业的高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但现在 中国动力 电池产业已经发展壮大,并且有产能过剩的可能,现在需要严格控制地方政府的高额补助行为。

  “卷”向何处

  在 新能源 汽车和国内市场明显消化不了那么多电池产能的环境下,电池企业纷纷“卷”向了 储能 和海外市场。

  中创新航 储能 事业部责任人王小强向记者表示, 储能 市场建立在动力电池的条件之上,动力电池给其创造了良好的积淀,包含电池技术的革新、生产工艺的打磨等,所以只需要政策的支持,和市场在消费侧、用户侧、电网侧的推动就可以爆发。所以中创新航在2021年时就将 储能 当成双驱动的战略之一,并且在产能上做了很多布局。

  除中创新航外, 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 、瑞浦兰钧、蜂巢能源等动力电池企业也早已“卷”向 储能 行业,其中很多公司 储能 业务占比已达到两成左右。

   中国动力 电池应用分会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 储能 电池出货量为173GWh,同比增长60%,的确比 新能源 汽车的动力电池装车量增长速度(31.6%)更快。

  可是随着资本的不断涌入,行业竞争也日趋白热化,一哄而上的剧情也同样在上演。据高工产业研究院初步统计,2023年新注册 储能 公司超7万家,初步形陈规模的 储能 系统企业约100家,且仍逐渐有企业进入。

  去年年末,协鑫集团老总、全球绿色能源理事会主席朱共山在公开演讲中坦言, 储能 行业“没有最卷,只有更卷。”价格持续走低, 储能 投标价半年下降三分之一;产品同质化严重,价格战愈演愈烈,冲业绩、抢份额、报价跌破成本。

  相比 储能 ,另一条消化电池产能的热门道路——出口,则显得更加有生气。2023年,我国动力和其它电池合计累计出口达152.6GWh,占前12月累计销量的比重为20.9%。其中,动力电池累计出口127.4GWh,占比83.5%,累计同比增长87.1%,远高于国内增速;其它电池累计出口25.2GWh,占比16.5%。

  此前,有多位动力电池企业高管向记者表示,中国电池产业链完善,在全球市场都具备成本优势,产品在国外市场也具有很大竞争力。

  2023年, 中国动力 电池产量占全球产量的比重已经超7成。高工锂电老总张小飞也在2023高工锂电年会上表示:“2024年、2025年,海外布局是头部企业一定要走的路,甭管是去东南亚、欧洲还是美洲。”

  不过,随着近两年 中国动力 电池“大航海时代”的到来,动力电池出海的阻力也在明显增大。

  2022年,美国《通胀削减法案》规定,从2024年开始,如果电池中的材料和关键矿物是由“受关注的外国实体”(中国在列)提取、加工或回收的,则会取消税收抵免资格。几乎同一时间段,德国经济部长罗伯特·哈贝克也表示,德国要减少对我国原材料、电池和半导体的依赖。

  2023年7月,欧洲理事会也通过了此前欧洲议会批准的《新电池法》相关协议,这一协议将规范在欧盟销售的所有类型电池的全生命周期——从生产到再利用和回收。这一法案也被认为提高了 中国动力 电池企业出口欧洲的门槛和成本。

  可以看到的是,全球各个区域推出分化的政策以扶持本土电池企业的 势头特别突出,一家全球性咨询公司分析人员向记者表示,这也会直接关联到未来全球电池市场格局。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资讯推荐
2024-10-4【比亚迪】库克抛售苹果!套现约五千万美元
2024-10-4【摩根大通】-财经早报-摩根大通 增持!腾讯 回购!
2024-10-3【摩根大通】比亚迪获摩根大通增持近18亿港元H股
2024-10-2【新能源汽车】汽车早报 - 比亚迪单月汽车销量首次超过40万辆 阿斯顿·马丁下调业绩预期
2024-9-29【新能源汽车】比亚迪、起亚召回部分电动车
2024-9-21【比亚迪】出海周报 - 霸王茶姬马来西亚门店数量突破130家;蔚来否认-收购奥迪布鲁塞尔工厂-传闻……
 ● 相关资讯专题
比亚迪】  【美国银行】  【新能源汽车】  【伯克希尔】  【摩根大通】  【比亚迪股份】  【香港交易所】  【中国太保】  【贝壳财经】  【上汽通用五菱】  【乘用车】  【汽车销量】  【阿斯顿·马丁】  【动力电池】  【电动汽车】  【2024】  【电动车】  【马来西亚】  【收购奥迪布鲁塞尔工厂】 
  • 网络建设业务咨询

   TEl:136267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