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要闻
国常会:加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加大对乱罚款的整治力度
2月2日,国务院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有关工作,审议通过《国务院关于进一步规范和监督罚款设定与实施的指导意见(送审稿)》,决定一揽子更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
会议指出,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提振经营主体信心的重要举措。要对标国际一流水平,围绕整体优化目标,一体推进强市场促公平、强服务增便利、强法治稳预期、强开放提质量、强改革抓创新等工作。要更加重视回应经营主体突出关切,加快建设全国 统一大市场 ,强化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政策环境。
会议强调,要对涉及罚款事项的行政法规进行系统梳理,及时按规定进行更改完善。要加大对乱罚款的整治力度,更好维护企业和群众合法权益。要强化事中事后监管,该管的要依法监管到位,尤其是对安全生产、生命健康、产品质量等领域事项务必严格监管,绝不能有任何松懈。
市场监管总局等15部门:对个体工商户进行分型分类,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
最近,市场监管总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国人民银行、税务总局、金融监管总局、国家 知识产权 局等14个部门,共同印发《关于开展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精准帮扶提升发展质量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针对个体工商户数量巨大、点多面广、利益诉求多元化、发展水平不同化的特点,采取个性化措施进行分型分类培育和精准帮扶,着力提升个体工商户总体发展质量。
《指导意见》提出,根据统一标准,将实际从事经营的个体工商户划分为“生存型”“成长型”和“发展型”,分别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结合各地实际,在分型基础上加大对“名特优新”四类个体工商户的认定和培育力度,推动完善各项支持政策。各省级市场监管职能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建立完善个体工商户分型标准,实现数据归集基础上的自动分型判定;指导建立个体工商户分类指标体系和政府引导、自愿参与、择优认定、公正公开的“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申报比选机制,逐步扩大参与面。建设全国统一的“个体工商户名录”,实现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结果有效运用。
《指导意见》明确了七项重点任务,包含推动构建涵盖个体工商户不同发展阶段的政策体系、加大对“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的培育力度、有序推进分型分类各项工作、增强不同类型个体工商户持续健康发展的内生动力、突出党建引领提升个体工商户发展质量、持续优化个体工商户发展环境,营造良好氛围和加强沟通交流、监测分析和问题研究。
《指导意见》还将《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精准帮扶总体方案(试行)》作为附件,明确了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的具体标准、方法和程序,为政策落实提供保障。
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会同相关部门扎实推进政策落地落实,共同增进个体工商户高质量发展。指导各地完善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标准,建成全国统一的“个体工商户名录”,施展“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的引领示范作用,推动各地区各部门出台更为精准的政策措施,提升个体工商户总体发展质量。持续完善总局与个体工商户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不断完善“全国个体工商户发展网”各项服务措施,举办第叁届“全国个体工商户服务月”活动,加大对优秀个体工商户的激励和宣传力度,为个体工商户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地方行动
上海:推进政务服务智慧精准公平可及,高频事项“首办成功概率”总体达到90%
最近,上海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深化“一网通办”改革行动方案(2024-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
根据《行动方案》,2024年上海要缔造“智慧好办”服务品牌,聚焦高频事项,优化智能申报和审批服务,探索智能技术审查,推进占年度总办件量75%的高频事项“首办成功概率”总体达到90%,实际办件网办率总体达到85%。今年还要推进惠企利民政策和服务“免申即享”,实现“政策体检”全覆盖,“小申”智能客服解决率达到60%。
未来两年,上海还将持续拓展“智慧好办”服务范围,持续优化“智慧好办”服务能力。方案要求,到2025年,“一业一证”行业达到40个,“随申办”移动端接入服务事项超过2000项,2026年基本实现政务服务全方位、全流程、全要素数字化运营、精准化管理,为企业群众提供“智慧精准”“公平可及”的“一网通办”品牌服务。
除此之外,上海还将持续推进政务服务“智慧精准”“公平可及”。具体而言,将推行少填少交智能审,构建全市统一的知识图谱,完善“免申即享”制度保障,深化集成服务改革,缔造企业和个人专属空间,夯实 线上线下 智能帮办体系等。
浙江:推出促投资扩内需等若干举措,加快推进交通强省重大项目建设
1月30日,浙江人民政府印发《进一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以下简称《若干政策》),包含扩大投资、科技创新、“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世界一流强港和交通强省建设、扩大内需和对外开放、 乡村振兴 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8个方面内容,旨在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增强政策取向一致性,增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推动高质量发展继续走在前列。
深入实施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工程,2024年集中力量抓好省重大建设项目1000个以上,计划完成投资1万亿元以上,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左右。
深入实施“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重点在推进高等教育发展、开展有组织科研、缔造高能级科创平台、引育高条理科技人才等方面加大支援力度,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2024年,全省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7%以上。
深入实施“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建立产业链“链长+链主”制,加快缔造绿色石化、 新能源 汽车及零部件、智能物联、现代纺织与服装等4个万亿级和集成电路、高端 新材料 、智能光伏、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等4个五千亿级产业集群,积极争创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突破9万亿元人民币。
深入实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百千万”工程,重点在缔造服务业重点平台、培育领军企业、发展信息服务业等方面加大支援力度,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
深入实施世界一流强港和交通强省建设工程,全面贯彻落实一流强港改革,加快推进交通强省重大项目建设,构建现代化交通物流体系。2024年,完成综合交通投资3400亿元以上,力争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3700万标箱。
把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更好施展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条件性作用,持续打好外贸“稳拓调”组合拳,大力引进高质量外资,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2024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5%左右,出口占全国份额保持基本稳定;实际使用外资200亿美元以上,其中制造业外资占比超过29%。
深入实施县城承载能力提升和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全省域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加快推进以县城为载体的 新型城镇化 建设,增进城乡一体化发展。2024年,全省城乡居民收入倍差持续下降,95%的行政村实现集体经济总收入30万元且经营性收入15万元以上。
深入实施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切实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认同感。其中,提到支持推进“住有宜居”。坚持“房住不炒”,更好支持刚性和改善型住房需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稳慎有序推进配售型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
典型案例
上海:2023年新设经营主体增长29%,率先推出食品研发生产“一址二用”改革
上海市 场监管局发布了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白皮书。
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上海新设经营主体53.55万户,同比增长29.1%。截至去年12月底,全市共有经营主体341.76万户,其中企业289.17万户,每千人拥有企业116.8户,在全国省级行政区划中位居第壹。
市场监管职能部门表示,上海已推出全国首个集成式企业登记网上服务平台“上海企业登记在线”,全年累计采用全程网办方式办结登记业务36万件,新设企业全程网办率达90%。
同时,在全国率先推出食品研发生产“一址二用”改革,全年累计3个食品研发中心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5个食品研发中心正在孵化中。率先推出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许可补充检验方法改革,全年通过该改革合计核发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许可证47张。
在标准化方面,上海指导出台了全国首部关于增进标准化创新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全国首部CCC免办管理措施。CCC免办申请人主体资格改革试点,授权供应链企业申请资格,惠及全国500余家集成电路企业进口维修用零部件约2.5万批/年,约占全国总数的70%以上,将集成电路零部件的平均进口时间缩短3天,直接降低物流仓储成本数千万元。
上海还建成了72个质量基础设施“一条龙”服务项目,培育500名首席质量官和200名标准化总监,在核电仪器仪表等领域培育推动5家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落地上海,聚焦 机器人 等新兴产业领域推动建成51个国家质检中心,持续提升经营主体竞争力推进高质量发展。
上海在全国率先通过地方立法方式将商业秘密保护示范建设明确作为常态化机制,直到今天已建成322个市、区两级商业秘密保护示范区站点,开展62项企业商业秘密保护服务活动。
上海发布了不予行政处理清单4.0版、减轻行政处理清单,并入电子商务监管等10种涉网轻微犯法行为。推行动态管理,新增8种新业态领域免罚情形。并制发全国首个《互联网平台企业竞争合规评价指引》等9部合规指引,拓展“电费小程序平台”“ 区块链 +特殊食品信息追溯”等智慧监管场景应用,开展食品生产等领域预警触发式监管,全面放大监管规范和增进发展并重的改革效应。 在反垄断方面,上海查处了全国首起金融数据领域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 中国医药 领域反垄断第壹案,查处行政、经济垄断案件4件。还推进华东六省一市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试点,审结190件,占比全国50%。聚焦医药、教育、互联网等重点领域,开展反不正当竞争“守护”专项执法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