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国新”)旗下国新咨询发布BBB及以上级别合计890家A股上市公司的ESG(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评价结果。该结果基于中国国新ESG评价体系综合测评得出。中国国新ESG评价体系是首个央企发布的ESG评价体系。
从整体评价结果来看,其覆盖申万一级31个行业4900余家A股上市公司(评价数据来自2022年企业年报、ESG报告/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级别中枢为BB,而BBB及以上级别的上市公司共890家,占比18.10%。
从行业分布情况来看,虽然BBB及以上级别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覆盖全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但不同行业ESG评价结果分布存在不同。在上述890家上市公司中,机械设备行业占比最高,其次是医药生物行业、电子行业。
“此种不一样的存在,也侧面体现了不同行业的重要性议题和具体指标层面不同造成的结果不同。”国新咨询相关责任人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另从企业性质分布来看,BBB及以上级别的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占比达到23.40%,这一比率远超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在A股中的占比。再从企业财务表现情况来看,BBB及以上级别的上市公司在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所反映的收益能力方面,相对具有明显优势;同时,其三年净收入复合增长率为25.50%,三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为19.32%,可持续成长性明显。
由于这一评价结果是基于2022年上市公司年报、ESG报告/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记者从国新咨询获悉,彼时在其样本中,已经有约八成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披露了相关报告。这也意味着,尽管此时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相关专项报告尚未实现“全覆盖”,但其在ESG建设方面已经有不俗表现。
河北省 碳达峰碳中和研究会学术总顾问吴琦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称,ESG建设既是央企、地方国企实现绿色转型、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共同富裕下其履行社会责任、创造社会价值的内在要求。央企控股上市子公司通过将ESG融入公司战略、业务规划、投资决策、运营管理等全流程,也有益于规范公司内部治理,增进自身转型发展。
作为衡量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价值理念和运营方式的新“标尺”,近年来,随着各方愈加重视ESG建设,相关部门及监管机构也逐渐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以推动我国ESG高质量发展、规范企业ESG信息披露。
如2022年5月份,国务院国资委印发的《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提出,推动更多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披露ESG专项报告,力争到2023年相关专项报告披露“全覆盖”。2023年7月,国务院国资委发布《关于转发<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专项报告编制研究> 的公告》(以下简称《通知》),进一步规范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工作。2024年1月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方位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中提出,深化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探索开展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评价。随后,沪深北证交所于2月份发布《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可持续发展报告(试行)(征求建议稿)》,要求特定上市公司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并鼓励其它上市公司自愿披露。
在吴琦看来,一方面,高质量的ESG发展有助于企业改善经营状况、融资环境、股票价格表现等,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而在经济价值的内在驱动下,其又会进一步追求更好的ESG表现;另一方面,ESG发展也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大的非经济价值,良好的ESG表现有益于企业获得主要利益相关者的认同,企业为了提升企业形象、品牌影响力、扩大竞争优势,也将选择在ESG建设方面加大投入,将ESG理念融入企业文化。总的而言,随着政策体系和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未来有望看到越来越多有“质量”的上市公司出现,ESG也将真正成为上市公司甚至所有企业的标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