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中欧班列(越南·河内——中国·西安——匈牙利·布达佩斯)跨境公铁联运班列从西安国际港站发车,标志着中欧班列(西安)跨境公铁联运班列实现常态化开行。
今年以来,中欧班列(西安)已累计开行突破700列,创历史同期新高,取得新年开门红。作为共建“ 一带一路 ”的标志性品牌,中欧班列已经成为通顺国内国际双循环、联通“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快速发展的强劲动力。
《华夏时报》记者从全国人大代表,长江沿岸铁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老总马春山处获悉,当前,国家正在推进全国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布局,拟缔造一批具有较强区域影响力的现代国际物流枢纽,推动中欧班列开行由“点对点”向“枢纽对枢纽”升级,建立形成高效集疏运体系。
不过,全国政协常委、浙江政协副主席、民建浙江委会主委陈小平深入调研后提出,随着中欧班列车次越开越密、速度越来越快,因沿线国家发展不均衡引发的铁轨老化、配套设施落伍和仓 储能 力不足等诸多问题日益显现。
因此,他建议,升级改造中欧班列等铁路口岸和后方“卡脖子”路段,推动与周围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技术装备升级和信息化建设,缔造多维“ 一带一路 ”基础设施网络。
叠加辐射优势
3月7日,外交部长王毅表示,2023年是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双方各层级交流对话全面重启。中欧合作共建“ 一带一路 ”有许多成功例子,好比,中欧班列开行1.7万列,联结欧洲25个国家219个城市,在动荡世界中构筑起一条安全通顺的产供链生命线。
对地方而言,中欧班列造成的助力是巨大的。
近年来,从义乌动身的“义新欧”中欧班列,成为浙江企业出海的重要通道。其创新开行“茶叶专列”“侨商号”“CMEC 新能源 号”和“京东号”等企业定制化班列,满足企业对运输环境、时效等方面的独特需求,为高货值、高附加值、高科技产品走出国门提供了稳定的国际物流运输服务。
据义乌海关统计,2023年义乌市对法国进出口46.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7%。其中,对法国进口21.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3%。为服务“ 一带一路 ”倡议、高水平构建内畅外联的双循环开放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不仅如此,马春山向记者介绍,湖北武汉、湖南长沙均是《中欧班列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明确的枢纽节点,年开行规模均稳定在1000列以上。
他表示,武汉与长沙联合缔造长江中游的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将有益于统筹利用中部地区资源,增强中欧班列区域性聚集辐射能力,将中部地区缔造成内陆高水平对外开放重要引擎,进一步优化全国区域开放布局。
对此,他建议,在统筹布局全国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时,充分考虑新一批集结中心的特色性不同性,好比支持武汉与长沙联合建立长江中游的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填补长江中游布局空白,做强铁水联运特色。建议国铁集团、国家发展改革委统筹调动全国中欧班列线条资源,支持中欧班列(武汉)在现有每周4列去程图定线条的条件上,每周新增10列去程图定线条,解决湖北有货运不出的困境,帮助中欧班列(武汉)实现往返平衡发展;支持中欧班列(长沙)稳步增加去程图定线条,提升开行质量。
建立高效集运体系
针对货运情况,陈小平发现,中欧班列货物去程是集中式的,但回程货物市场较为分散,回程空载率较高,容易造成资源浪费。
对此,陈小平提出,要积极把握RCEP等自贸协定叠加优势,创新发展贸易新通道,推广应用“义新欧+义乌综保区+转口出口”模式,实现中亚和东盟互联互通。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中欧班列四处开花,全国各省市中欧班列的线路难免存在交叉重复。陈小平建议,要加强国家层面对国际班列发展的引导和规范,强化市场化运营机制,健全中欧班列考核评价体系和行业自律机制,进一步规范各地政府的补助行为,推动内外贸同班列和集拼集运模式发展,增进班列线路精简整合。
同时,创新发展“国际班列+海外仓”运营模式,缔造一批集分拨、配送、集货、堆场、保税、关务等于一体的境外物流分拨中心。
针对中外规则标准不一、货运服务相对缺失等诸多问题,陈小平则呼吁协调推动沿线国家在运输工具、装载单元、换装转运设备等方面的标准对接;加快推进各国检验检疫标准互认和检验手续简化,以数字技术构建“提前申报、运抵验放”的无纸化通关模式;支持部分中欧班列枢纽节点在运输组织、货源组织、金融服务、信息平台方面开展集结中心重点工程示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