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热点 > 财经资讯 > 向-新-向-质-向未来
【战略性新兴产业】向-新-向-质-向未来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3-9 0:37:30    文章分类:财经资讯   
专题:战略性新兴产业】 【未来产业】 【生产力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首都北京生机盎然,人民大会堂红旗飘扬,这场春季的盛会让人们信心倍增,满怀激情向美好未来发出邀约。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充分施展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 新型工业化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增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

  龙年春节前后,我们真切感受到Sora造成的冲击,这场AI领域的重大革新有望为千行百业赋能。我们看到了创新发展的力量,看到了未来产业向我们发出的变革信号。

  当前,全球未来产业正加速形成,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 新能源 技术、 新材料 技术等。只有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新动能、新优势,才能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最终抢占全球新兴产业竞争制高点。在我国,抢抓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机遇,夯实面向未来产业生产力的号角已然吹响。

  近年来,未来产业的发展得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2021年印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 储能 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 人工智能 、生物技术、 新能源新材料 、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2024年1月份,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发布《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把握全球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趋势,重点推进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六大方向产业发展。缔造未来产业瞭望站,利用 人工智能 、先进计算等技术精准识别和培育高潜能未来产业”。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建立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

  未来产业正成为全球经济竞争战略的必争之地。拥抱未来要做到立足当下,先立后破,既要向“新”,也要重“质”。

  首先,施展我国全产业链优势,传统产业做好优化升级,增强动能。

  我国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拥有完善的工业体系、完备的上下游产业配套能力、强大的生产能力和应变能力等优势,在高铁、电力装备、 新能源 、船舶等领域形成了全产业链竞争力。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建立国家 新型工业化 示范区,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作为上市公司,要施展好经济“基石”或产业“链主”作用。3月6日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吴清指出,“上市公司是市场之基”“务必聚焦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让企业更好施展主体作用,提升投资价值”。

  其次,巩固扩大“新三样”(电动载人汽车、 锂电池 、光伏产品)领先优势,带动上下游高质量发展。

  “新三样”代表着产业发展的新方向,是近年来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有这样一组数据,“新三样”出口增长近30%; 新能源 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这些数据是我国经济发展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的有力显现。在我国,“新三样”拥有丰富和完善的产业链、创新链,具有广阔的创新前景和商业价值。下一步,做好扩大“新三样”领先优势这篇文章,不仅有益于提振大宗消费、推动外贸稳规模,还能增进相关产业链继续保持稳健增长。

  再次,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包含缔造生物制造、商业航空、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

  新形势、新环境下,我国正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但也要看到当前产业创新能力有待提升,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仍然突出,发展新质生产力仍然有较大空间。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在新兴产业发展方面作出部署,“实施产业创新工程,完善产业生态,拓展应用场景,增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巩固扩大智能网联 新能源 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加快前沿新兴氢能、 新材料创新药 等产业发展,积极缔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加快新兴产业发展方面,下一步做什么、怎么做,已经有了清晰的定论。

  最后,增强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激励企业科技创新,增加研发投入。

  科技是第壹生产力,产业创新离不开科技创新。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尤其是以推翻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 新产业 、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激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深化产学研用结合,支持有实力的企业牵头重大攻关任务”。

  科技部部长阴和俊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上说,2023年,我国全年研发经费投入超过3.3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8.1%。从成效看,我国在量子技术、集成电路、 人工智能新能源 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成果。

  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在持续加大。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统计,2023年前三季度,上市公司研发支出1.0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79%;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上市公司前三季度研发支出分别增长20.50%、15.86%和12.14%,研发强度分别为9.15%、4.66%、4.32%。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我国发展未来产业优势突出,甭管是研发投入还是研发人员数量均世界领先,科技资源充分;另外,全产业链意味着市场空间大,在未来产业的市场应用方面具有规模优势。中国经济创新发展向未来,势必迎来万般精彩。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资讯推荐
【上市公司】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宋志平 - 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资本市场的支持
【并购重组】促进传统行业转型 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并购重组成资本市场-重头戏-
【高质量】深圳龙华区 - 以-四新融合-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 相关资讯专题
上市公司】  【投资者】  【宋志平】  【生产力】  【资本市场】  【并购重组】  【高质量】  【雷卫华】  【龙华区】  【四新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