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互联
财经热点 > 财经资讯 > 以知识产权立法推动人工智能发展
【人工智能】以知识产权立法推动人工智能发展
浏览次数:【435】  发布日期:2023-8-2 2:18:10    文章分类:财经资讯   
专题:人工智能】 【知识产权】 【商业秘密
 

  ChatGPT引爆了全球大模型产业发展。大模型通过 大数据 、大算力和大算法的结合,实现了对世界的深度理解。 大数据 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大算力使得模型能够快速有效地学习这些知识,大算法则帮助模型优化参数,提取有用信息。这三个维度的结合使得大模型具有强大的领会力,能够更好地理解和生成人类语言,处理更复杂的任务,如文本理解、图像识别等,从而极大地提升了AI的能力。大模型时代,也催生了 人工智能 领域一系列全新 知识产权 问题。

   知识产权 立法对于 人工智能 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保护创新者的权益,激励产业的投资和创新,也可以推动技术的进步,增进知识的流传。同时,也需要兼顾社会安全和社会伦理的考量,以保护社会的安全和伦理。

  全球 人工智能 的专利布局

   人工智能 的专利布局总体而言,主要聚焦在一些发达经济体,包含美国、日本、中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在 人工智能 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上都有着深厚的积累和优势。然而,专利布局的数量其实不能完全代表技术的质量和领先度。一个技术的应用,它的用户体验,和市场上它最终的实践情况,才能更科学地检验它的技术领先度。

  在 人工智能 的各个子领域中,不一样的国家和地区具有不同样的技术优势。例如,在工业 机器人 领域,日本、德国、瑞士的专利布局就比较明显。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美国和我国的专利布局也比较凸显。在 无人驾驶 领域,中国和美国的专利布局近年来发展迅速。这些专利布局反映了各个国家在这些领域的技术优势和发展方向。 人工智能 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生活、医疗、金融等多领域。例如,工业 机器人 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中;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如ChatGPT,被广泛应用于对话和交流中; 无人驾驶 技术正在逐步改变我们的出行方式。这些应用都有着相关的专利布局,反映了 人工智能 技术的广泛应用和长远影响。

  在这里要特别强调一点,对 人工智能 的保护,专利布局从某种水平上只能代表一个数量,它其实不能完全代表着质量,尤其是在很多技术领域中,可能后期你虽然有庞大的专利数量,但不代表着你占领了这个领域的核心技术,这是要特别关注的。一个技术的应用,它的用户体验,和市场上它最终的实践情况,以此来检验它的技术领先度更科学。

  还有一点需特别强调的是,隐藏在专利布局背后的,是商业秘密。例如说这次的ChatGPT,它的论文也没公布,具体的算法也没公布。这背后,至少目前它是技术秘密的状态。它在1.0版和2.0版公布了论文,可是到目前3.5版之后,它就没有公布论文,它是通过这种商业秘密的形式来保护。所以对将来的AI时代,我们要考察技术领先度应该是多维的,而不应该只是从专利布局的数量来单维考察。

  AI的 知识产权 保护的三种选择

  在专利布局背后,还隐藏着商业秘密。例如,ChatGPT在1.0版和2.0版的时候公布了论文,但在3.5版之后,它没有公布论文,而是通过保护技术秘密的形式来保护自己的技术优势。这种方式在将来的AI时代可能会越来越常见。另外,一些公司可能会选择在关键技术上申请国家专利,而在其它非核心技术上选择开源,以此来平衡保护技术秘密和推动技术发展的需求。

  在AI领域,开源、专利保护和商业秘密是三种常见的决策,它们之间的关系和选择决定于公司的战略和市场环境。

  开源是一种以共享和协作为基础的开发模式,它可以推动技术进步和社区发展。例如,Facebook(现Meta)已经将其最新的大型语言模型Llama 2开源,供研究和商业使用。开源模型可以助推开发者和研究者更好地理解和利用AI技术,同时也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源参与到项目中来,推动技术的进步和社区的发展。

  专利保护是一种法律手段,通过获得专利权来保护技术成果和市场份额。专利保护可以防止他人在一定期限内未经许可使用、销售或进口专利产品,从而保护发明者的利益。然而,专利的申请和维护成本较高,且专利信息公开可能会袒露技术细节。

  商业秘密是一种通过保密措施来保护核心技术和竞争优势的形式。例如,OpenAI在发布GPT-3后,没有公开其详细的技术细节和算法,而是选择通过商业秘密的形式来保护其技术优势。商业秘密没有时间限制,只要信息保密,就可以一直保护。然而,一旦秘密泄露,就可能无法获得法律保护。

  随着AI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开源、专利保护和商业秘密这三种方式可能会并存和互补。一方面,开源可以推动AI技术的进步和社区的发展,另一方面,专利保护和商业秘密可以保护公司的技术成果和市场份额。具体选择哪种方式,需要根据公司的战略、技术特性和市场环境来决定。

  未来,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的混合策略出现。例如,一些公司可能会选择在关键技术上申请国家专利,而在其它非核心技术上选择开源,以此来平衡保护技术秘密和推动技术发展的需求。同时,随着AI技术的发展,一些新的技术领域可能会出现,这些领域可能会有新的保护方式出现,例如,数据保护和算法保护可能会成为新的保护方式。

  另外,在涉及技术保护问题上, 人工智能 公司也会在选择商业秘密还是专利保护问题上进行平衡。一般通过产品可以复现技术,会申请国家专利,这样权利人就获得了专利的独占权,可以有效防止产品上市后,其它商家通过分析产品复现技术。在这种情景下,商业秘密是无意义的,因为产品一旦上市,商业秘密也就不存在了。然而,像对话类 机器人 ,产品通过网络使用,在使用中对底层算法是无法复现的,权利人也就不担忧产品上市后复现,这样的话,一般会通过商业秘密的要领保护。当然,随着技术迭代,落伍的技术会逐步开源,最顶尖的技术会通过商业秘密进行保护的。

  AI引发 知识产权 立法的全面变革

   人工智能 大模型的发展,对版权法的挑战与变革将是全面而深远的。 知识产权 法基本上解决了三个关键问题:创作者(发明者)身份的确定,智力成果的定义,和如何保护。然而, 人工智能 的发展将对这三个问题提出新的挑战和解决方案。下面以版权为例进行讨论。

  首先,作者身份的确定问题。一般而言,作者是一位具有专门技能的艺术家或创作者,往往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和磨炼这些技能。然而,大模型的出现可能会对我们对“作者”的定义提出全新的要求。它要求我们重新考虑独创性的定义,并为此设定全新的标准。这不仅关乎版权法的问题,也涉及到教育的问题,包含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技能。

  其次,作品的定义问题。传统上,作品的存在和价值在很大水平上决定于它的可复制性,复制权是版权中最重要的一种权利。然而,大模型的出现和发展可能会改变这种情景。将来的作品可能不再是陈旧见解的复制品,而是可以根据每个人的切实需求进行个性化调整的产品。预测未来,大模型的发展可能会使得每个人观看的电视剧、玩的游戏都具有举世无双的特性。这种转变在未来都将实现。

  最后,版权的保护方法。过去,我们主要依靠法律诉讼来保护版权。然而,大模型的出现使得技术性的保护方法成为可能。在这种情景下,我们不再需要通过频繁的法律修订来保护权利,而是可以依赖于技术来实现版权的保护。相比较法律保护,技术保护可以极大节省权利人保护权利的成本,同时极大提升保护效果。

  总的而言,大模型的出现和发展将对版权法提出全新的挑战,也将为版权法的改革提供全新的存在性。我们需要高度关注这一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应性的改革。

  完善 知识产权 立法

  将进一步推动AI产业发展

  1.对 人工智能 产品的专利保护有益于激励产业投资与创新。

   人工智能 产品的核心往往是与算法有关。然而,算法在现行的专利法中,可能会被并入到智力活动规则的范畴,从而不受专利保护。这种情景下, 人工智能 产品的创新和投资可能会受到阻碍。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专利法,区分算法类产品与纯粹的智商活动规则之间的区别,制定更科学的专利保护范畴。这样,不仅可以保护创新者的权益,也可以激励更多的投资和创新。

  在现实中,许多 人工智能 产品的创新都是基于算法的。例如,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等技术,都是基于复杂的算法。这些算法的创新,为 人工智能 产品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然而,如果这些算法不能得到专利保护,那么创新者可能会失去创新的动力,因为他们无法从他们的创新中获得经济回报。因此,对 人工智能 产品的专利保护,对于激励产业投资与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2. 人工智能 时代,做好利益平衡,有助于推动技术进步。

  许多 人工智能 技术的发展都是基于数据共享、技术共享和模型共享的。例如,许多深度学习的模型,都是基于公开的数据集进行训练的。这些数据集的共享,为深度学习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由此,就需要在保护数据私有性和推动技术进步之间找到一个平衡。在 人工智能 时代,数据共享、技术共享、模型共享成了一种趋势。这不仅可以推动技术的进步,也可以增进知识的流传。然而,这也需要我们在保护创新的同时,合理设定权利限制,如合理使用、法定许可等制度。这样,我们既可以保护创新者的权益,也可以让技术成果、文学艺术得到极大的流传与交流。

  3. 人工智能 产业发展还要兼顾社会安全和社会伦理考量。

   人工智能 的发展,不只是技术的问题,更是社会安全和社会伦理的问题。因此, 知识产权 法也需要划出红线,对于违反社会安全和社会伦理的 人工智能 产品,我们需要坚决说不。这样,我们既可以保护社会的安全,也可以维护社会的伦理。在现实中, 人工智能 的发展已经引发了许多社会安全和社会伦理的问题。例如, 人工智能 的决策可能会引发歧视问题, 人工智能 的自主性可能会引发法律责任分配问题,相关问题也都有必要在 人工智能知识产权 立法中进行充分的考虑。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科技与法研究中心主任)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资讯推荐
2024-9-15【人工智能】服贸会观察 - 大模型遇数据瓶颈、算力不足,电信运营商如何应对
2024-9-14【大模型】智谱AI狂奔!视频通话功能-首秀-,国产大模型解锁新能力 - 聚焦服贸会
2024-9-13【OpenAI】AI新时代揭幕!会-思考解题逻辑-的OpenAI推理大模型登场
2024-9-10【格灵深瞳】视觉模型底座超越OpenAI,格灵深瞳开启多模态落地的Scaling - Law
2024-9-9【公司】商业秘密 - 爆雷、承压、转型……中小货代企业艰难求生
2024-9-7【大模型】当企业都在谈出海 - 鹅厂的这朵云能做啥?
2024-9-7【回购股份】硬科技投向标-十一部门 - 优化布局算力基础设施 大模型独角兽智谱完成新一轮数十亿元融资
2024-9-7【大模型】AI领域多项-首个标准-发布 近百名选手参与开源模型代码接力对抗-深度伪造-
2024-9-7【大模型】AI有无泡沫、卷向何方、风险如何规避...你要的答案都在这
2024-9-4【大模型】数智早参 - 生成式AI之父 - 中国将在几年内缩小硬件差距
 ● 相关资讯专题
人工智能】  【中国移动】  【中国电信】  【电信运营商】  【大模型】  【OpenAI】  【GPT】  【思考解题逻辑】  【格灵深瞳】  【多模态】  【汤道生】  【腾讯云】  【回购股份】  【股权激励】  【供应链】  【张朝阳】  【石清华】  【生成式AI】 
  • 网络建设业务咨询

   TEl:136267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