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热点 > 财经资讯 > 四箭连发!刚刚,证监会重磅发布!
【证监会】四箭连发!刚刚,证监会重磅发布!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3-15 15:32:34    文章分类:财经资讯   
专题:证监会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集中发布《关于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试行)》等四项政策文件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精神,推进建设之中国特色资本市场,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牢牢把握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的主线,落实监管要“长牙带刺”、有棱有角的要求,突出“强本强基”和“严监严管”,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的条件上,会同有关方面制定出台了《关于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试行)》、《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意见(试行)》、《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试行)》和《关于落实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标准全面加强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系统自身建设的意见》等4项政策文件。

  一、《关于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试行)》。文件着力于从源头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全面从严加强对企业发行上市活动监管,压紧压实发行监管全链条各相关方责任,维护良好的发行秩序和生态,提出了8项政策措施。一是严把拟上市企业申报质量。压实拟上市企业及“关键少数”对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的第壹责任,严禁以“坑钱”为目的盲目谋求上市、过度融资。对财务做假、虚假陈述、粉饰包装等行为及时依法严肃追究责任。二是压实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建立常态化滚动式现场监管机制,用好以上市公司质量为导向的保荐机构执业质量评价机制。三是突出交易所审核主体责任。把防范财务做假、欺诈发行摆在发行审核更加突出的位置。严密关注拟上市企业是否存在上市前突击“清仓式”分红等情形,严防严查,并实行负面清单式管理。从严监管高价超募。四是强化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派出机构在地监管责任。辅导监管坚持时间服从质量,现场检查切实施展书面审核的补充验证延伸作用。五是坚决履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机关全链条统筹职责。综合考虑二级市场承受能力,实施新股发行逆周期调理。大幅提高对拟上市企业的随机抽取比例和加大问题导向现场检查力度。六是优化多条理资本市场功能衔接。研究提高上市标准。从严审核未盈利企业。七是规范引导资本健康发展。督促企业根据实际需求合理确定募集资金投向和规模,强化拟上市企业股东穿透式监管,防止非法“造富”。八是健全全链条监督问责体系。拟上市企业和中介机构存在违规情形的,依照《证券法》等规定严肃问责。上市委委员和审核注册人员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违反廉政纪律的,终身追究党纪政务责任。

  二、《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意见(试行)》。文件着力于推动上市公司提升投资价值和加强投资者保护,围绕打击财务做假、严格规范减持、加大分红监管、加强市值管理等各方关注的关键问题,提出了4个方面18项政策措施。一是加强信息披露监管,严厉责罚业绩做假。推动构建资本市场财务做假综合惩防体系,提高穿透式监管能力和水平,努力实现业绩穿透、数据真实。加强全方位立体式追究责任。二是防范绕道减持,保护市场信心。将减持与上市公司破净、破发、分红等“挂钩”。对通过离婚、质押平仓、转融通出借、融券卖出等方式绕道减持的表现严格监管。责令违规主体购回违规减持的股份并上缴价差。三是加强现金分红监管,增强投资者回报。对多年未分红或股利支付率偏低的,强化监管约束。推动一年屡次分红,在春节前结合未分配利润和当期业绩预分红,增强投资者获得感。四是推动上市公司加强市值管理,提升投资价值。压实上市公司市值管理主体责任,推动优质上市公司积极开展股份回购,引导更多公司回购注销。

  三、《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试行)》。文件聚焦校正行业机构定位、增进功能施展、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和监管效能,提出了7个方面25项政策措施。一是校正行业机构定位。督促行业机构端正经营宗旨、校正定位偏差,把功能性放在首要位置,更加重视客户长期回报,切实履行信义义务。二是夯实合规风控基础。完善利益冲突防范机制,严厉惩戒股东和实控人侵害机构及投资者利益的不法行为。加强行业机构合规风控建设,坚持“看不清管不住则不展业”。三是优化行业发展生态。深入开展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建设,坚决纠治拜金主义、奢靡享乐、急功近利、“炫富”等不良风气。切实加强从业人员管理和廉洁从业监管。配合相关主管部门持续完善行业机构薪酬管理制度。四是增进行业功能施展。更好施展行业机构保护市场稳定健康运行的主力军作用。压实证券公司交易管理职责,提升不同类型投资者交易公平性。进一步压实投行“看门人”责任,提高价值发现能力。强化公募基金投研核心能力建设,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提升投资者服务能力。五是全面强化监管执法。坚持机构罚和个人罚、经济罚和资格罚、监管问责和自律惩戒并重,对无视、损害公众投资者利益的机构与个人依法坚决予以严厉惩戒。加强行业机构股东、业务准入管理,完善高管人员任职条件与备案管理制度。六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建立健全覆盖行业境内外、场内外、 线上线下 全部业务的穿透式监管体系。加强风险监测防范,健全多条理流动性支持机制,及时稳妥处置风险机构。七是抓好机构监管队伍建设。

  四、《关于落实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标准全面加强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系统自身建设的意见》。文件突出严字当头、直面问题、刀刃向内,坚持以自我革命引领自身建设,推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明确了3个方面的措施。一是突出政治过硬,坚持和加强党对资本市场的全面领导。不断增强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坚定性自觉性。把政治性人民性的要求落实到具体监管工作中。提高政治站位,增强为民情怀,切实维护好广大中小投资人的合法权益。二是突出能力过硬,着力缔造堪当重任的监察管理干军队伍。健全激励干部负担负责作为的政策措施,引导干部吃苦在前、实干在先,在金融报国、钻研业务上作表率、当先锋。下大力气提升监管履职能力。严格监管问责,推动监管干部树立强烈的危险意识、责任意识。三是突出作风过硬,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从严加强干部监督制度建设。从严从紧整治政商“旋转门”。重拳纠治“四风”顽疾。持续保持惩办腐败高压态势。坚决革除腐败问题引发的土壤和条件。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将坚持系统思维、依法治市,抓紧制定修订相关配套规则,统筹推进各项措施落地见效。同时,坚持远近结合、标本兼治,研究出台一揽子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完善有益于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走好中国特色资本市场发展之路,为金融强国建设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积极贡献力量。

  附文件:

  关于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试行)

  上下滑动阅览

  中国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各派出机构,各交易所,各下属单位,各协会,会内各司局:

  为从严监管企业发行上市活动,压紧压实发行监管全链条各方责任,切实树立对投资者负责的宗旨,强化资本市场功能施展,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现提出以下措施。

  一、严把拟上市企业申报质量

  压实拟上市企业及“关键少数”对发行申请文件尤其是经营财务等方面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的第壹责任。督促拟上市企业树立正确“上市观”,以现代企业制度为保障,增进企业做优做强,与投资者共享发展成果,严禁以“坑钱”为目的盲目谋求上市、过度融资。要求拟上市企业充分配合中介机构核查和发行监管工作,确保所提供材料真实准确完整。一是督促“关键少数”增强诚信自律法治意识,完善公司治理,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并有效运行,按规定接受内部控制审计。二是要求拟上市企业的财务数据准确真实反映企业经营能力,严审“伪科技”、突击冲业绩等诸多问题,对财务做假、虚假陈述、粉饰包装等行为须及时依法严肃追究责任。三是研究要求拟上市企业的有关股东在招股说明书中承诺,上市后三年内业绩出现大幅下滑的,采取延长股份锁定期等措施。

  二、压实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

  中介机构应当从投资者利益动身,健全内部决策和责任机制,立足专业、勤勉尽责,保荐机构要以可投性为导向执业展业。一是建立对中介机构的常态化滚动式现场监管机制,督导检查保荐机构、律师和注册会计师履职尽责情况,三年一周期,原则上实现全覆盖,抓好责任追究和跟踪整改,涉嫌非法的坚决立案侦查。二是持续运用好以上市公司质量为导向的保荐机构执业质量评价机制,根据评价结果实施分类监管,增进提高执业质量。三是督促中介机构切实扛起防范财务做假的责任,充分运用资金流水核查、客户供货商穿透核查、现场核验等方式,确保财务数据符合真实的经营情况。

  三、突出交易所审核主体责任

  交易所应当坚守板块定位,严格执行审核标准,对申报项目依法作出明确判断。一是强化对拟上市企业的顾客、供货商、资金流水等方面的审核力度,把防范财务做假、欺诈发行摆在发行审核更加突出的位置,及时按要求报送重大非法线索。二是加强信息披露监管,提高审核问询针对性,对信息披露质量存在明显瑕疵、严重影响审核的,依规予以终止审核。三是严密关注拟上市企业是否存在上市前突击“清仓式”分红等情形,严防严查,并实行负面清单式管理。四是强化内部管理,强化对审核公权力运行的监督,有效施展质控制衡作用。五是优化发行承销制度,强化新股发行询价定价配售各环节监管,从严监管高定价超募,提升中小投资者获得感。

  四、强化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派出机构在地监管责任

  更好施展派出机构“桥头堡”作用,充实发行监管一线力量,扎实履行好辅导监管和现场检查职责。一是辅导监管坚持时间服从质量,重点关注板块定位、产业政策和“关键少数”口碑声誉,做好辅导环节与审核注册环节的衔接,发现疑点问题及时报告、及时处理。二是现场检查要切实施展书面审核的补充验证延伸作用,充分核验财务可靠性,有重大疑点的探索稽查提前介入、依法立案查处。对现场检查中的取消企业“一查到底”,切实落实“申报即担责”。

  五、坚决履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机关全链条统筹职责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机关抓好发行上市监管制度标准的制定执行,统筹调配监管力量,组织全链条各环节从严监管,切实维护投资者利益。一是综合考虑二级市场承受能力,实施新股发行逆周期调理。二是同步加大对拟上市企业的随机抽取和问题导向现场检查力度,大幅提升现场检查比例,形成充分发现、有效查实、严肃处置的监察管理链条,有力震慑财务做假。三是加大审核项目同步监督力度,常态化开展对交易所审核工作的检查和考核评价,督促交易所严格把好审核准入关。四是继续深化与各行业主管部门的对接协作,增进协同监管质效。推动地方政府把工作重心放在提高拟上市企业质量上,共同营造良好发行上市环境。

  六、优化多条理资本市场功能衔接

  坚守各板块功能定位,主板突出行业代表性,体现稳定回馈投资人的能力;创业板更强调抗风险能力和成长性要求,支持有发展潜力的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科创板凸显“硬科技”特色,强化科创属性要求;北交所持续提高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功能。一是以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为导向,研究提高上市财务指标,优化板块定位规则,为市场提供更加优质多元的投资标的。二是进一步从严审核未盈利企业,要求未盈利企业充分论证持续经营能力、披露预计实现盈利情况,就科创属性等逐单听取行业相关部门意见。

  七、规范引导资本健康发展

  贯彻落实好防止资本无序扩张、规范引导资本健康发展的要求,完善市场准入制度,有效预防风险,克服脱实向虚倾向。一是施展现代企业制度对于规范资本运行的作用,督促企业根据发展实际需求合理确定募集资金投向和规模,防范大股东资金占用、公司治理机制空转等诸多问题。二是强化利益分配的普惠性,要求企业上市前制定上市后分红政策等回报中小投资者措施,并向市场充分披露。三是精准落实各领域产业政策,对政策执行要求实施清单式管理。四是加强拟上市企业股东穿透式监管,严厉惩戒违规代持、以异常价格突击入股、利益输送等行为,防止非法“造富”。

  八、健全全链条监督问责体系

  完善全链条回溯问责机制规则,对上市后被发现欺诈发行等非法情形的,回溯全链条各环节履职情况。拟上市企业和中介机构存在违规情形的,依照《证券法》等规定严肃问责。审核注册人员和上市委委员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违反廉政纪律的,终身追究党纪政务责任。

  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意见(试行)

  中国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各派出机构,各交易所,各下属单位,各协会,会内各司局:

  上市公司是国民经济的基本盘,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微观基础。2020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国发〔2020〕14号)以来,上市公司结构持续优化,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回报能力稳步提升,总体面貌明显改善。但上市公司财务做假、大股东违规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等犯法行为仍时有发生,违规减持严重影响投资者信心,分红的稳定性、及时性和可预期性相对不足,上市公司对自身投资价值的注意水平不够,上市公司质量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和投资人的期待相比仍有差距。为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制定本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某某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目标,坚持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以更严的监察管理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和投资价值提升,为加快建设之中国特色资本市场和金融强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坚持将投资者利益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及时回应投资者关切,增强投资者获得感,并贯穿于监管规则制定、监管行动执行和市场文化培育的全过程。

  ——坚持立足国情市情。遵循资本市场一般规律,立足我国实际,准确把握上市公司治理特征,压实上市公司和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高管责任,健全上市公司监管制度体系。

  ——坚持全面从严监管。履行监管主责主业,确保“长牙带刺”、有棱有角,切实提高监管有效性,严厉惩戒财务做假、侵占上市公司利益、违规减持、“伪市值管理”等违法犯罪,对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袒露、早处置。

  ——坚持系统观念。重视综合施策、标本兼治,坚持信息披露、公司治理“双轮驱动”。尊重公司自治原则和强化监管约束并重,兼顾大股东权利和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坚持健全规则、强化监管、增进发展多措并举,努力培育市场良好生态。

  二、加强信息披露监管,严厉责罚业绩做假

  (一)构建财务做假综合惩防体系。加强上市公司监管法制供给,推动出台上市公司监督管理条例,强化对公司治理的监督管理,严肃惩处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第叁方配合做假行为。制定资本市场财务做假综合惩防工作方案,优化监管执法体制机制,增强部际协调和央地协同,强化常态化长效化防治,形成齐抓共治、有机衔接的监察管理协作格局。

  (二)提高穿透式监管能力和水平。健全常态化线索发现处理机制,强化上市公司年报监管和现场检查,对高风险可疑类公司循环筛查。加强数字监管平台建设,强化对上市公司重要往来主体、关联方等信息的收集串并,提高风险预警水平,提升发现能力。加强与各部门、地方政府数据共享。

  (三)严肃整治做假多发领域。严厉惩戒长期系统性做假和第叁方配合做假,坚决破除做假“生态圈”。严肃惩办欺诈发行股票债券行为。加大对财务“洗澡”的打击力度。依法惩办上市公司通过供应链金融、商业保理和票据交易、融资性贸易、“空转”“走单”等实施财务做假。

  (四)压实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责任。切实施展独立董事监督作用,强化审计委员会的反舞弊职责。推动上市公司建立绩效薪酬追索等内部追究责任机制。提高对公司内部人举报做假的奖励金额。对审计评估机构坚决“一案双查”、并联立案,对串通舞弊等违法案件从重处罚,对重大非法的中介机构,坚决执行暂停或禁止从事证券服务业务、撤消执业许可、从业人员禁入等制度。审计评估机构向监管职能部门报告执业中发现的做假和侵占线索的,依法从轻或减轻处罚。

  (五)强化全方位立体式追究责任。充分施展公安、检察机关派驻体制优势,对财务做假、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等恶性案件启动情报道侦和联合挂牌督办。推动出台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司法解释,强化对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组织实施财务做假、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的刑事追究责任,深挖董事、高管挪用资金、职务侵占线索,强化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加大证券代表人诉讼适用力度,综合运用先行赔付、支持诉讼、行政执法当事人承诺等投资者赔偿救济制度,大幅提高犯罪成本。

  三、防范绕道减持,保护市场信心

  (六)全面完善减持规则体系。制定部门规章,提升减持规定的法律位阶,增强制度稳定性和约束力。构建以减持管理办法为核心,董事和高管、 创投 基金减持特别规定为补充的“1+2”规则体系。修订自律监管指引,完善询价转让细则。

  (七)严格规范大股东减持行为。严格执行破发、破净、分红不达标的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的规定;无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对持股5%以上第壹大股东的减持比照执行。要求大股东单次减持计划区间最长不高于三个月。明确大股东大宗交易减持股份的预披露要求。

  (八)有效预防绕道减持。坚决根据实质重于形式的准则加强监管。进一步明确大股东、董事、高管在离婚、解散分立、解除一致行动关系等情形下的减持规则,防范利用“身份”绕道。进一步明确司法强制执行、股票质押平仓、赠与等方式减持规则,防范利用“交易”绕道。禁止大股东、董事、高管参与以本公司股票为标的物的衍生品交易,禁止限售股转融通出借、限售股股东融券卖出,防范利用“工具”绕道。

  (九)严厉惩戒各类违规减持。加强减持行为技术控制,有效遏制违规减持。优化违法线索发现处理机制,责令违规主体购回违规减持股份并向上市公司上缴价差,及时纠正违规行为,切实减轻对中小投资者利益的损害。加大行政处理和限制交易措施运用力度,对拒不及时纠正或事情严峻的,依法从严厉责罚处。

  四、加强现金分红监管,增强投资者回报

  (十)对分红采取强约束措施。要求上市公司制定积极、稳定的资 金分红政策,明确投资者预期。对多年未分红或股利支付率偏低的上市公司,通过强制信息披露、限制控股股东减持、实施其它风险警示(ST)等方式加强监管约束。上市公司以现金为对价,采用要约方式、集中竞价方式回购股份并注销的,回购注销金额并入股利支付率计算。加强对异常分红行为的监察管理执法。

  (十一)多措并举提高股息率。落实新《公司法》,支持上市公司根据规定使用资本公积金弥补亏损,进一步便利未分配利润为负的绩优公司后续实施分红。督促财务投资较多的企业提高分红比例。完善信息披露评价制度,增大分红权重,鲜明体现鼓励分红导向。强化问询约谈和监管措施约束,督促不分红或分红偏少的企业提高分红水平。

  (十二)推动一年屡次分红。完善监管规则,进一步明确中期分红利润基准,消除对报表审计要求上的领会分歧。要求中期分红以最近一期经审计未分配利润为基准,合理考虑当期利润情况。简化中期分红审议程序,压缩实施周期,推动在春节前结合未分配利润和当期业绩预分红,增强投资者获得感。引导优质大市值上市公司中期分红,施展示范引领作用。

  五、推动上市公司加强市值管理,提升投资价值

  (十三)压实上市公司市值管理主体责任。引导上市公司高度关注市场对公司价值的评价,积极提升投资者回报能力和水平。制定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指引,明确统一的监察管理要求。要求上市公司建立提升投资价值长效机制,明确维护公司市值稳定的具体措施。研究将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并入企业内外部考核评价体系,逐渐完善相关指标权重,施展优质上市公司风向标作用。

  (十四)提升股份回购效果和监管约束力。推动优质上市公司积极开展股份回购,引导更多公司回购注销,增强稳市效果。要求主要指数成份股公司明确股票价格短时间大幅下跌等情形下的回购增持等应对安排。要求未增持或回购的破净公司在定期报告中说明改善公司投资价值的相关举措。

  (十五)支持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提升投资价值。多措并举活跃并购重组市场,鼓励上市公司综合运用股份、现金、定向可转债等工具实施并购重组、注入优质资产。引导交易各方在市场化协商基础上合理确定交易作价。支持上市公司之间吸收合并。优化重组“小额快速”审核机制,研究对优质大市值公司重组快速审核。加强对重组上市监管力度,进一步削减“壳”价值。

  (十六)鼓励上市公司综合运用各类工具提升对长期投资的吸引力。制定上市公司可持续信息披露规则,引导上市公司贯彻新发展宗旨,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吸引中长期资金。支持上市公司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充分调动高管、员工积极性,增厚经营业绩,提升投资价值。完善上市公司 股权激励 和员工持股计划制度,强化 股权激励 定价、业绩考核条件约束,严格员工持股计划定价、对象要求。鼓励上市公司积极吸引长期机构投资者,为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提供便利。要求上市公司做好投资者关系管理,通过多种方式主动了解投资者诉求,依法合规引导投资者预期。

  (十七)合力支持优质公司加快发展。建立会同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走访上市公司、解决实际问题的常态化机制,推动解决上市公司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健全央地协同,协调地方政府加大支援力度。施展好上市公司规范运作专题工作小组作用,持续完善工作机制,推动相关部委在提升规范运作水平、增进提质增效、处置突出风险等方面增强合力。

  (十八)依法从严打击“伪市值管理”。准确把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合法性界限,强化信息披露与股票价格异动联动监管。“零容忍”从严打击借市值管理之名,实施选择性或虚假信息披露、内幕交易和市场操作等犯法行为的“伪市值管理”。加强对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高管的警示教育和培训,督促严守市值管理合规红线。

  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试行)

  中国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各派出机构,各交易所,各下属单位,各协会,会内各司局:

  近年来,证券基金经营机构(以下简称行业机构或机构)稳步发展,成为我国资本市场甚至金融体系的重要中介力量,在服务实体经济、国家战略、居民财富管理等方面作用日益增强,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但对标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行业机构经营宗旨有偏差、功能施展不充分、治理水平待强化、合规意识和水平不高等诸多问题仍较为突出,证券基金行业监管效能有待进一步提高。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强化监管、防控风险、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制定本意见。

  一、总体要求

  力争通过5年左右时间,基本形成“教科书式”的监察管理模式和行业标准,行业机构定位得到校正、功能施展更加有效、经营宗旨更加稳健、发展模式更加集约、公司治理更加健全、合规风控更加自觉、行业生态持续优化,推动形成10家左右优质头部机构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态势。到2035年,机构监管体系完备有效,行业机构治理水平全面加强,行业作为直接融资“服务商”、资本市场“看门人”、社会财富“管理者”的功能得到更为充分的施展;形成2至3家具备国际竞争力与市场引领力的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力争在战略能力、专业水平、公司治理、合规风控、团队、行业文化等方面居于国际前列。到本世纪中叶,形成综合能力和国际影响力全球可靠的现代化证券基金行业,为中国式现代化和金融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校正行业机构定位

  (一)牢固树立大局意识。督促行业机构强化使命感、责任心,成为增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推动行业机构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充分施展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关键作用,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督促行业机构端正经营宗旨、校正定位偏差,把功能性放在首要位置,坚持以客户为方向,切实履行信义义务,始终践行金融报国、金融为民的发展宗旨,正确处理好功能性和盈利性关系,引导股东单位在机构经营考核中明显加大功能性考核的权重。

  (二)督促实现高质量发展。引导行业机构坚持功能型、集约型、专业化、特色化发展方向。督促行业机构专注主业、优化供给、提高价值创造能力,形成适合各类投资者需求的多样化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落实好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金融等“五篇大文章”的战略布局。督促行业机构合规稳健经营,审慎开展高资本消耗型业务,合理确定融资规模和时机,严格规范资金用途,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坚守业务根源、稳慎推进业务创新,确保组织架构设置、业务发展与合规风控水平、专业能力相匹配。适度拓宽优质机构资本空间,支持头部机构通过并购重组、组织创新等方式做优做强;鼓励中小机构不同化发展、特色化经营,结合股东特点、区域优势、人才储蓄等资源天赋和专业能力做精做细。

  三、夯实合规风控基础

  (三)提高公司治理效能。推动行业机构建立股权结构清晰、组织架构精简、职责界限明确、信息披露健全、激励约束合理、内控制衡有效、职业道德良好的企业治理架构,健全组织架构运行机制。压实机构股权管理主体责任,完善关联交易管理等利益冲突防范机制。严厉惩戒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不妥干预、占用资金等侵害机构及投资者利益的不法行为。引导上市证券公司在规范公司治理等方面施展标杆示范作用。

  (四)加强合规风控建设。强化日常监管、现场检查和执法问责,督促行业机构树牢“合规创造价值”宗旨,坚持“看不清管不住则不展业”,落实全面风险管理与全员合规管理要求,纵向覆盖境内外各级子公司及分支机构,横向覆盖各类业务、场景及人员,实现母子公司全业务链条“垂直”一体化管控。引导行业机构加大合规风控人才和技术系统建设力度,提高合规风控考核权重。进一步施展内外部审计监督作用,提升业务运作规范化水平。

  (五)深化金融科技应用。督促行业机构建立健全与金融科技应用水平相适应的信息科技治理架构和考核机制。鼓励加大信息科技投入,提升自研能力与重要信息全面的自主可控水平。督导加强信息系统与 数据安全 管理,定期开展压力测试及应急演练。加强行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行业通行的数据使用技术标准框架,强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

  四、优化行业发展生态

  (六)深入开展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建设。督促行业机构及从业人员大力弘扬和践行“老实守信,不逾越底线;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依法合规,不为非作歹”的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坚决纠治拜金主义、奢靡享乐、急功近利、“炫富”等不良风气,坚决破除“例外论”“精英论”“特殊论”等错误论调。压实行业机构文化建设主体责任,强化监督问责。不断完善行业文化评估机制,强化正面典型示范作用与反面案例警示教育。

  (七)加强从业人员管理。督促行业机构切实加强从业人员管理,严把任职“入口关”,突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个人品德,引导从业人员珍惜职业声誉、恪守职业道德,推动培养德才兼备的金融团队。完善从业人员执业行为基本规范和操守准则,建立健全从业人员分类名单制度和执业声誉管理制度。完善处罚信息公示通报、健全从业人员诚信档案应用、强化入职任职审查等机制,依法严格限定非法人员“带病流动”,坚决惩戒、出清非法和行为严重失范的从业人员。配合相关主管部门持续完善行业机构薪酬管理制度。

  (八)加强廉洁从业监管。推动行业廉洁从业文化建设,持续完善廉洁从业监管规则,督促行业机构完善廉洁从业风险防控机制。针对注册制下“围猎”监管、不妥入股等廉洁从业突出问题,强化问责惩办,形成有效震慑。建立行贿惩戒长效机制,大力整治各类谋取、输送不正当利益行为。不断加强防范证券基金领域政商“旋转门”的制度执行、惩戒震慑和长效机制。

  (九)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引导行业机构充分利用专业优势,主动加大对国家宏观产业政策和资本市场的宣传解读力度。引导做好广大投资人的沟通工作,建立媒体沟通长效机制,稳定投资者预期,提振投资者信心,重视并有效回应市场和投资者关切。引导行业机构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践行普惠金融,树立良好社会形象。

  五、增进行业功能施展

  (十)保护市场稳定健康运行。督促行业机构规范自身交易行为,重视把握长期大势,强化逆周期布局,强化投资行为稳定性,更好施展保护市场稳定健康运行的主力军作用。压实证券公司交易管理职责,提升不同类型投资者交易公平性,维护正常交易秩序。施展证券公司交易主渠道综合优势,加大服务中长期资金入市力度,有效管控客户异常交易。有效施展行业机构作为经纪商、交易商、专业机构投资者、财富管理者的积极作用,维护和提升市场运行的内在稳定性。

  (十一)增进提高专业能力。严格落实“申报即担责”要求,建立健全执业负面清单和诚信档案管理制度,进一步压实投行“看门人”责任。督促证券公司健全投行内控体系,提升价值发现能力,强化项目甄别、估值定价、保荐承销能力建设。强化公募基金投研核心能力建设,完善投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摒弃明星基金经理现象,强化“平台型、团队制、一体化、多策略”投研体系建设。督促提高行业机构风险管理能力,坚持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稳慎发展业务创新。支持聚焦主业有序设立专业子公司,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与居民财富管理。强化行业机构产品与投资者服务能力建设,提高服务的适配性。

  (十二)提高服务中长期资金能力。构建长期资金、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的良性机制。加快引入各类中长期资金,积极推动健全有益于中长期投资行为的考核、投资账户等制度,支持行业机构推出更多匹配中长期资金需求的产品与服务,持续推动壮大社保基金、基本 养老金 、年金等各类 养老金 专业投资管理人队伍,培育更多耐心资本。提升上市公司投资吸引力,缔造长期资金“愿意来、留得住”的条件投资环境。

  (十三)提升投资者长期回报。督促行业机构强化服务宗旨,持续优化投资者服务,严格落实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健全投资者保护机制,切实提高投资者获得感和满意度,持续维护好社会公众对行业的信任与信心。聚焦投资者长期回报,健全基金投资管理与销售考核及评价机制。强化管理人、高管及基金经理与投资人的利益绑定机制,做好投资者服务和陪伴。扎实推进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稳步降低行业综合费率水平。持续优化基金行业销售生态,督促基金经理、销售机构加大逆周期布局力度。

  (十四)助力推进高水平开放。统筹开放与安全,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支持符合基本条件的外资机构在境内设立机构。有序推进“基金互认”“ETF互挂”“跨境理财通”等跨境互联互通业务试点,研究探索推进跨境经纪业务试点。支持证券公司通过投融资、财务顾问、跨境并购等专业服务助力中资企业“走出去”,积极服务企业跨境投融资便利化。

  六、全面强化监管执法

  (十五)全面深化监管理念。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依法将各类证券基金活动全部并入监管。健全行业机构分类监管体系,突出“扶优限劣”。围绕“五大监管”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加大对公司治理、关联交易、投行业务、创新业务、境内外子公司及分支机构、异地经营等领域监管力度。

  (十六)健全监管制度体系。针对监管短板,以案为鉴,抛砖引玉,远近结合,加快完善规则制度,形成系统权威、简明清晰、实用有效的三大基础制度体系,持续完善行业机构与人员规则体系(股权管理、公司治理、合规风控、人员管理、薪酬管理、子公司管理等)、业务规则体系(经纪、投行、资管、咨询、两融、衍生品等)和监管规范制度体系(规则制定、许可实施、监管措施、分类监管、监管协作、问责追究责任等)。

  (十七)提升监管能力手段。全面提升对场外衍生品等重点业务的监察管理,强化对底层资产、资金流向、杠杆水平的看穿式监管。根据市场情况加大对 融资融券 等业务的逆周期调理力度。强化科技赋能,缔造以机构监管信息系统为主体、各类机构画像及现场检查小工具为辅助的智慧监管体系。不断健全机构自治、股东管理、行业自律、行政监管、行业主管、司法惩戒协同治理的制度体系,强化与相关部委和地方党委政府的信息共享与协同联动。

  (十八)加大监管执法力度。落实监管“长牙带刺”、有棱有角,依法严厉责罚行业机构及从业人员利益输送、违规融资、不公平对待、误导销售、恶性竞争和为监管套利、绕道减持、内幕交易提供通道服务等非法行为。保持监管执法高压态势,坚持机构罚和个人罚、经济罚和资格罚、监管问责和自律惩戒并重,强化全链条问责,对无视、损害公众投资者利益的机构与个人依法坚决予以严厉惩戒。加强行业机构股东、业务准入管理,完善高管人员任职条件与备案管理制度。全面强化对入股资金、股东及其关联方的穿透识别与监管。

  七、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十九)加强风险监测防范。落实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袒露、早处置原则,建立健全覆盖行业机构境内外、场内外、 线上线下 全部业务的全景式、穿透式监测体系,及时识别并有效管控风险机构和产品,对重点机构及时实施审慎监管、贴身监管。强化跨市场跨行业跨境风险识别。持续健全以净资本和流动性为核心的风控指标体系,完善常态化压力测试机制。健全具有硬约束的危险早期纠正机制。

  (二十)健全多条理流动性支持机制。压实行业机构及股东主体责任。施展好行业基金、风险准备金在流动性支持、提升行业抗风险能力的功能作用。研究建立公募基金托管人授信机制、提升流动性风险管理能力。支持头部机构在通顺非银机构流动性传导方面积极施展作用。

  (二十一)及时稳妥处置风险机构。根据“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基本方针,把握好权和责、快和稳、防和灭的关系,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综合运用兼并重组、司法重整、破产清算等措施稳妥处置风险机构,强化对股东、实际控制人等责任主体的追究责任问责。

  八、抓好监管队伍建设

  (二十二)提升干部“政治三力”。认真学习贯彻习主席关于资本市场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扎实做好行业机构监管工作践行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强化政治机关意识,胸怀“国之大者”,坚守监管的政治性、人民性。

  (二十三)提高履职本领素质。坚持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标准,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强化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坚持谦恭虚己、求真务实、敢作善为、真抓实干,提高抓落实的本领,扎实开展调查研究,主动聆听市场各方意见建议,强化学习、更新知识体系、补齐能力短板。

  (二十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刀刃向内、自我革命,主动接受纪律检查巡视审计监督,坚定不移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斗争。持续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入纠治“四风”,强化重点岗位监督;着力健全“三不腐”的制度机制,完善公权力规范运行机制,持续推进阳光审批、透明监管、规范执法、廉洁用权。

  (二十五)健全监管问责机制。对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会党委决策部署不力,监管失职渎职、风险处置不力、隐匿不报和造成重大损失、严重后果、恶劣影响的严肃问责,对重大问题终身追究责任,坚持失责必问、问责必严。加强与纪律检查监察、巡视审计、组织、财会、司法机关等沟通协作,严防道德风险和处置风险的危险,一体推进金融腐败惩办和金融风险防控。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落实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标准全面从严加强自身建设

  为全面学习贯彻习主席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和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落实习主席关于加强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系统自身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国务院第贰次廉政工作会议精神,最近,中国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制定印发《关于落实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标准全面加强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系统自身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未来一个时期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系统自身建设的努力方向、目标任务和具体举措,为一体推进资本市场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建设之中国特色资本市场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意见》强调,打铁务必自身硬,强化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系统自身建设是加强党对资本市场全面领导的重要基础,是负担负责一体推进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重任的一定要求,是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要强化目标导向,缔造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监察管理干军队伍,坚持履责意识与履职能力的同步提升,坚持从严管理监督和鼓励负担负责作为高度统一。要强化问题导向,坚决做到严字当头、刀刃向内、自我革命,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抛砖引玉,着力处理好。要强化以上率下,中国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身先士卒,带头加强政治建设、强化理论武装、提升专业能力、深化作风建设、推进廉政建设。要强化转变作风,全面贯彻严管理严监管的要求,以自身建设的严,带动监管工作全面从严,真正在思想观念和行动上来个大转变。要强化责任落实,认真落实中央纪委国家监委、中央组织部、中央巡视审计部门、中央金融工委等要求,自觉接受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纪律检查监察组监督,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政治责任和主体责任,持续推进和巩固全面从严治党严的氛围。

  《意见》提出,要突出政治过硬,坚持和加强党对资本市场的全面领导。要不断增强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坚定性自觉性,严格落实“第壹议题”制度,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持续深入抓好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要坚持不懈用某某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认真领会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八个坚持”的基本要义,强化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落实“五要五不”要求,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强化干部政绩观教育。要积极践行资本市场监管的政治性人民性要求,深入推进政治机关建设,强化政治与业务深度融合,增强政治机关意识、公职人员身份意识和公权力意识,把政治性人民性的要求落实到具体监管工作中,切实维护好广大中小投资人的合法权益。要切实施展各级党委的领导作用,充分施展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深入实施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基工程”,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资本市场领域一贯到底、执行有力。要持续推进中央巡视整改“回头看”和中央审计整改,落实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工作要求,对中央巡视整改和中央审计整改事项逐项“过筛子”,抓好对沪深交易所整改的指导监督,增强全系统整改协同效能。

  《意见》提出,要突出能力过硬,着力缔造堪当重任的监察管理干军队伍。要着力锻造坚强领导集体,强化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系统各级“一把手”和班子其它成员管党治党责任的意识和能力,持续抓好系统各级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要健全激励干部负担负责作为的政策措施,引导干部吃苦在前、实干在先,在金融报国、钻研业务上作表率、当先锋。要切实加强从严监管,把严的导向体现到监管执行、监管效果等各方面,坚决落实监管要“长牙带刺”、有棱有角的要求,坚持既要管合法、更要管非法,严禁“无照驾驶”,严查“有照违章”,落实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要求,提升发行上市监管效能,提升机构监管效能,提升科技监管效能,提升稽查执法效能,尤其是对于投资者反映强烈的违法问题,要严查快办,让违法者付出惨重代价。要下大力气提升监管履职能力,全面贯彻落实中国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三定”规定,理顺职能定位和监管职责,强化全系统“一盘棋”,增强一线监管力量,优化监管资源配置,提高监管的协同性和有效性,扎实开展多条理任职培训、专业培训,增强监管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要提升依法监管能力,聚焦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大资本市场法律法规和监管政策供给。要严格监管问责,推动监管干部树立强烈的危险意识、责任意识,务求承担起发行审核、持续监管等全过程的责任。

  《意见》提出,要突出作风过硬,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要自觉对照党中央要求和投资者向往,深刻反省自身作风建设存在的差距和不足。要以学习贯彻新修订的纪律处罚条例为重点,扎实开展集中性纪律教育。要突出制度管人,巩固干军队伍教育整顿成果,从严加强干部监督制度建设,增强制度执行刚性和权威性。要紧盯“一把手”等关键少数和年轻干部、上市委和并购重组委委员等重点群体,强化关键岗位干部轮岗交流。要从严从紧整治政商“旋转门”问题,聚焦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纪律检查监察组提出的削减离职人员“职务身份价值”这个根本,从严限制入股和从业行为,对重点部门和关键岗位职员设置离职“冷冻期”,强化离职后从业跟踪管理,强化穿透核查,严肃惩处贪污腐化犯法行为,强化我们时常性警示教育。要重拳纠治“四风”顽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从严落实“过紧日子”的要求,教育引导干部构建亲清监管关系。要持续保持惩办腐败高压态势,强化与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纪律检查监察组协同联动,在前期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纪律检查监察组查处十几起腐败案件基础上,支持配合继续加大力度深入开展发行审核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治理,严厉责罚腐败与风险交织、资本与权力勾连、不收敛不收手问题。要坚决革除腐败问题引发的土壤和条件,强化对公权力全链条监督,强化监管透明度建设,持续开展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要彻彻底底抓落实,闻风而动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推进监管文化建设,坚持“四下基层”,大兴调查研究,引导系统广大干部带着使命、责任和感情做好资本市场工作,对市场反映问题和投资者诉求,及时坦诚回应,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

  下一步,中国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根据中央金融工委要求,在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纪律检查监察组监督下,切实抓好《意见》落实,以高质量的自身建设增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资讯推荐
【双成药业】警惕!这家企业或-披星戴帽- 神秘人已获利离场?
【杭汽轮】杭汽轮与海联讯公告重组预案 - 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
【上市公司】苏州吴江区上市公司协会2024年度大会召开 共促资本市场-吴江板块-高质量发展
【海洋经济】王伟中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 - 研究做好促进产业有序转移、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等工作
【进博会】-直通进博会-中外旅游业界加深合作 推动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
【地理标志】地理标志助推重庆江津花椒产业高质量发展
【广州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 奋力推动产业升级 -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出台系列惠企利民政策助推城市高质量发展
【资本市场】事关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2024上交所国际投资者大会召开首日干货分享
【投资者】规范展业 - 有头部投顾机构正接受监管现场检查 - 还有两投顾接了罚单
【马钢集团】-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安徽马鞍山 - 看-智慧大脑-如何-一键炼钢-
 ● 相关资讯专题
双成药业】  【现场检查】  【FDA】  【披星戴帽】  【杭汽轮】  【海联讯】  【吸收合并】  【上市公司】  【资本市场】  【吴江区】  【海洋经济】  【现代企业制度】  【进博会】  【地理标志】  【江津区】  【广州市】  【自然资源】  【不动产登记】  【自然资源局】  【投资者】  【上交所】  【分公司】  【马钢集团】  【智慧大脑】  【一键炼钢】  【马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