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互联
财经热点 > 财经资讯 > 百会帮百镇 - 乡村共振兴
【种植】百会帮百镇 - 乡村共振兴
浏览次数:【17】  发布日期:2024-3-19 10:09:45    文章分类:财经资讯   
专题:项目
 

  眼下,正值春耕农忙时节。在 茂名市 电白区沙院镇沙院社区那房村的田野里,一片片的水东芥菜生机盎然,菜地里工人正忙着灌溉、施肥、收割、装运,田野上一派农忙景象。

  在基地不远处,沙院镇葵园村仁风国学文化传承基地收藏着描绘大地风光的壮美画卷,往来临摹、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已成为当地文化建设的典型。

  两处别样的风景是沙院镇近年来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与文化建设的成果,也是商会、企业、乡贤等社会各界力量汇聚发力的结果。如今,电白掀起了“百会帮百镇”的帮扶浪潮。来自一线的发展故事有何启示?在探索所有镇街全覆盖建立“百会帮百镇”结对帮扶机制的进程中,如何找准商会建设与 乡村振兴 的结合点?最近,笔者走进沙院镇,聆听一线的声音。

  ●苏斯铭邓建青

  引进商企资源

  做好“土特产”文章

  “芥菜适合沙性肥沃土壤种植,我们这里分布有许多红色或黄色的沙土地,种出来的水东芥菜脆口甘甜,品相较好。”沙院镇沙院社区党委书记、主任钟志刚说,沙院镇天然的水土环境适宜水东芥菜生长,吸引了很多外来人员来此从事水东芥菜种植,在政府的引导支持下,入驻的企业正不断助推该产业发展。

  沙院镇新洲村委会的何氏兄弟蔬菜种植有限公司责任人何成栋便是其中之一。9年前,来自罗坑镇的何成栋发现沙院镇适宜种植水东芥菜后,便从老家来到沙院镇,和当地农户合作,自己为农户引进精湛的种植技术与管理方法,还提供相关教学培训,全方位提升当地水东芥菜的品质。

  何成栋介绍,原来农户粗放式的种植方式,容易引发出产的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在市场上难以卖出高价,在政府的鼓励支持下,如今越来越多沙院镇种植芥菜的基地采用“种植合作社+农户”模式,企业为当地造成科学的种植管理技术,出产的水东芥菜产量和质量都有较大提升,销往国内各地和周围各大酒楼,深受客户喜爱。

  笔者在走访沙院镇水东芥菜种植基地时了解到,很多农户不仅可以通过出租土地种植水东芥菜获得租金收入,还能下田种植获得每天120元的劳务酬劳,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同时,灵活的工作时间使得群众既能就业增收,又方便接送小孩、照顾家庭,“引一企兴一村”效应明显。

  “沙院镇产出的芥菜具有爽脆可口、质嫩无渣、鲜甜味美的特点,在市场上非常受消费者青睐,属于热销蔬菜。”沙院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李智介绍,当前沙院镇水东芥菜产业发展势头火热,当地正不断引进企业,扩大产业规模。

  沙院镇沙院社区那房蔬菜基地曾是一片400多亩连片撂荒地,沙院社区“两委”领导干部通过实地走访,引进精湛的芥菜种植企业,积极盘活 土地流转 ,大力发展蔬菜的规模种植,如今丢弃的荒地变为了大片的水东芥菜,成了当地富民兴村的产业沃土。

  目前,沙院镇水东芥菜种植面积约1500亩,年产量约1.8万吨,年产值约1亿元人民币,引进企业与本土企业共14家,创造工作岗位近500个。如今,当地很多水东芥菜种植户还积极与沙院镇政府和当地村委会对接,希望继续参照沙院镇沙院社区那房蔬菜基地和新洲村委会何氏兄弟蔬菜种植有限公司的做法,盘活 土地流转 ,扩大水东芥菜种植面积。

  实现规模种植提升产量后,沙院镇还与在“百会帮百镇”工作中结对帮扶的 珠海市 电白商会加强对接,为沙院镇水东芥菜对接线上销售平台,拓宽市场销路,推动更多当地生产的水东芥菜走向全国市场。

  电白区工商联副主席李彩燕表示,将鼓励沙院镇继续积极探索“商协会(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合作方式,施展商协会、乡贤企业的资源优势,助力土特产等产品的加工生产、销售推广,增进农民就业增收,形成互惠互利良性循环。

  李智表示,沙院镇还将联合电白区工商联,广泛发动乡贤、商会,推动镇级商会的成立,引进冷冻技术、建立冷冻仓库,解决水东芥菜冷藏保鲜问题,为水东芥菜转销争取更充裕的时间,进一步推动当地水东芥菜产业规模化发展。

  汇聚乡贤力量

  建设文化创意园区

  走进位于沙院镇葵园村的仁风国学馆,岭南画派第四代传人、电白沙院籍画家胡江正在馆内举行“绿美茂名山海同辉”胡江山水画巡展,第壹次为家乡人民造成自己的山水画巡展。

  “期待能在这里把我对家乡浓烈的乡情乡愁和山水景象展现给家乡人民。”胡江说,仁风国学馆是展示沙院镇传统文化,进行国学文化宣讲,增进乡村文化发展的集中地,也是沙院镇乡贤汇聚力量的一大成果,因此选择仁风国学馆作为此次巡展的首站。

  仁风国学馆由电白乡贤、金科伟业(中国)集团有限公司老总、香港企业家冯柏乔先生捐资建立,总面积30余亩,总投资超2500万元人民币,配套有办公大楼、展览馆、多功能文化室、国学文化培训大楼、运动场等设施建筑,集办公、展览、学习、交流、养生等功能于一体。

  “仁风国学馆的建立旨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全民艺术素养,增强百姓文化自信。”仁风国学文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金科伟业(茂名)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钟铁表示,仁风国学馆将电白名人书画收集起来,群众到这里能享受独特的本土文化盛宴,日常还有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前来参观、临摹画作,这里正逐渐成为群众文化活动的集聚地。

  在国学文化热潮下,沙院镇党委积极撬动党建资源,充分施展本土乡贤力量,利用特色“两新”党支部金科伟业(茂名)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党支部文化阵地作用,设立“仁风国学文化研究院”“仁风诗社”“老人儿童文化活动中心”“葵园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文化服务场所,强化党建引领乡村文化振兴,推动仁风国学文化良性健康发展。

  村民参与国学活动,在党群服务中心翻阅书籍,在广场唱歌跳舞看大戏……如今在电白区沙院镇,各种颇有文化味的活动和场景已越来越常见。

  仁风国学文化研究院责任人介绍,沙院镇历史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接着,沙院镇将积极发动乡贤、社会各界力量,以仁风国学馆为龙头项目,整合周围文化旅游资源,缔造电白区仁风文化创意园区,通过保护传承及开发沙院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缔造沙院历史传统文化的亮丽名片。

  其中,将缔造以电白区沙院镇葵园村仁风国学文化传承基地项目为龙头,重建、修缮和提升沙院古墟、烽火台、烟墩岭公园等具有历史考古和文化底蕴的项目,大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施展文化创意园区的资源整合作用,吸纳创新资源集聚,增进创意群体的形成,配套服务完善、社会效益与经济创收双赢的文化创意园区;激活文化资源及文化产业价值实现,把民间的手工艺人、艺术家和文化企业及其相关机构汇聚在一起,助力政府集中力量开展传统文化的保持、扶持和发展工作;持续发展文化创意园区,扩大文化产业市场,推动文化产业人才的切实需求不断增加,带动人才教育的发展和培训活动的开展;改善园区内的居住环境,增强文化创意氛围,施展示范、带动、引导作用,将文化产业园区缔造为具有品牌价值、可向外界推 广电 白的文化名片。

  电白区委统战部相关责任人表示,将积极发动乡贤、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和支持本项目的开发及资金筹集,助力电白区仁风文化创意园区建设,推进沙院镇高质量发展。

  ■延伸

  “百会帮百镇”取得阶段性成效

  24家商协会与

  21个镇街结对帮扶

  近年来,电白区委统战部、区工商联通过座谈、走访、倡议等多种形式,施展乡贤资源优势,发动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引导广大电白企业家积极建言献策,凝结社会各界力量及智慧。

  目前,电白区“百会帮百镇”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21个镇街在结对、签约、对接、立项等环节实现全覆盖。全区有24家商协会与21个镇街结对帮扶,其中市级商协会6个、区级商协会16个、镇级商协会1个、海外商协会1个。

  在区委统战部、区工商联推动下,各商协会充分施展资本、技术、市场、人才等优势,各镇街充分利用土地、劳动力、特色产业等资源,双方有机结合,谋划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乡村公共服务等64个帮扶建设项目,涉及投资额超21亿元人民币。其中,重点帮扶项目有 佛山市 电白商会帮扶观珠镇建设电白南药墟文化产业园项目,深圳电白商会帮扶岭门镇建设茂名 新能源 产业园项目,电白区坡心商会帮扶电海街道建设之中药颗粒自动化生产车间项目,振兴电白广州联谊会帮扶霞洞镇建设艾博电力霞洞研究基地项目,重庆广东茂名商会帮扶沙琅镇建设沙琅豉油豆豉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园、沉香种植园、太空舱文旅项目等。

  相关责任人表示,接着,电白区委统战部、工商联将在前期签订协议的条件上,从产业、投资、人才技术、公益、文化等方面精准对接,指导镇街梳理特色资源、项目需求清单,建立健全项目库,滚动更新项目库,向商协会、民营企业推介,鼓励商协会、乡贤企业回乡考察调研,积极组织协调解决进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扎实稳妥推进项目建设,缔造特色富民 新产业

  其中,重点结合地方资源天赋,着力“扬优势、锻长板”,全区缔造3到5个示范镇,每个镇缔造3个示范项目,及时总结一批可学习、可复制、可推广、可操作的成功和典型案例,示范带动更多镇街和商会做好“百会帮百镇”,实现以点带面破局。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资讯推荐
 ● 相关资讯专题
  • 网络建设业务咨询

   TEl:136267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