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互联
财经热点 > 财经资讯 > 国务院首次出台节水条例 - 极端气候下如何提高水安全保障?
【水资源】国务院首次出台节水条例 - 极端气候下如何提高水安全保障?
浏览次数:【212】  发布日期:2024-3-23 17:37:47    文章分类:财经资讯   
专题:水资源】 【国务院
 

  水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条件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3月22日第32个“世界水日”来临前夕,中国出台了水资源管理领域的重磅政策。

  20日,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国务院令,公布《节约用水条例》(下称《条例》),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条例》针对节水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从加强用水管理、完善节水措施、强化保障监督、严格法律责任等方面,着力构建全面全面的节水制度体系。

  “节水优先”是我国过去十年间传承的治水思路。尤其是在气候变化影响下全球极端气候灾害频发,水资源危机加剧的环境下,节约用水的意义更加凸显。最近,在以“提高水安全保证:气候变化下的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为主题的中国能源模型论坛(CEMF)系列沙龙上,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教授叶爱中向包含《华夏时报》在内的媒体指出,温度升高、水循环加速其实不意味着水资源的增加,气候变化造成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反而造成可利用水资源的减少,因此要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入手,做好气候变化应对,保障水安全。

  节水上升为国家法规

  2014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要求把节水放在优先位置。过去十年间,各地逐渐出台了一点地方性的节水法规或规章,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也联合印发《国家节水行动方案》。不过,虽然有了上述支持鼓励的引导性政策,但城市节水管理始终存在缺乏约束力不足的问题。

  《条例》的出台填补了这一空白。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水务院副院长张志果解读指出,进一步完善了我国节水政策法规体系。《条例》在全面总结城市节水工作成效的条件上,将实践证明已经比较成熟的改革经验和行之有效的改革举措上升为法规制度,对提升我国城市节水的治理能力、推动城市节水迈入法治化轨道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直以来,我国全国用水总体上保持着农业用水占50%以上,工业用水比例高于工业用水的比率。对此,《条例》提出对主要农作物、重点工业产品和服务业等实行用水定额管理。其中就工业用水方面,还强调了要控制高耗水产业项目建设,规定水资源严重短缺地区、地下水超采地区应当严格控制高耗水产业项目建设。推进工业节水减排。要求工业企业采用先进、适用节水技术、工艺和设备;高耗水工业企业推广废水深度处理回用技术措施,用水水平超过用水定额的限期进行节水改造;新建、改建、扩建工业集聚区统筹建设相关设施,实现一水多用和循环利用。

  在上述沙龙中,中国水科院教授级高工贾仰文也向《华夏时报》等媒体指出,要利用节水高效的技术,以“四水四定”的水资源刚性约束来管理,防止水资源的利用影响植被、河流生态。同时,在经济用水里面搞节水,调整产业结构,对高耗水的 煤化工 、煤制油、煤制气的行业进行控制,大力发展高附加值、低耗水的产业。

  全球变暖不等于水资源增加

  虽然过去长时间以来,节约用水一直是全社会提倡的重要宗旨,但也有部分人认为,气候变暖造成降水量增加、冰川融化,是不是水资源会用都用不完,不用再节水了?

  答案是,其实不一定。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6次评估报告显示,工业革命以来,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已经升温了1.09度,其中陆面升温明显高于海洋的升温。受全球气候发生明显变暖的影响,过去几年间,几十年一遇的高温、暴雨、寒潮等极端天气时有发生。在中国,从2021年郑州特大暴雨洪水到2022年长江流域大旱,再到2023年 京津冀 地区暴雨洪水,创纪录的气象灾害也连续出现。

  大量的研究证明,未来随着气候的变化,气温升高虽然造成降水量的增加,但降水在不同时间和空间的分布是完全不同 的。以北京为例,2023年 北京市 降水量达到726毫米,和北京长时间以来平均500多毫米的标准相比,是一个丰水年。然而有意思的是,这些降水是聚焦在三天下完的,7月20日—23日下了将近300—400毫米。7月20日之前,北京降水只有160毫米,始终在抗旱, 8月10日之后也只有160毫米。这400毫米的降水是无法变成水资源的,而是以洪水的形式,最终都从永定河在天津入海了。

  “表面上看上去我们的水资源好像是增加了,但其实真正可利用的水资源反而是在减少。这会造成出现两个极端:前半年在抗旱,基本上看不见有效的降水;到中间突然开始抗洪,成本特别高;抗洪后发现原本应该开始蓄水的水库已经全部放空了,可之后又不下雨,又开始抗旱。”叶爱中表示,气候变化造成了旱涝急转,使得水资源明显时空分布不均匀,加剧了调配的难度。

  冰川融化也是类似的事理。“我们7月份去了青藏高原边缘的海螺沟冰川,看到冰川上还有冰,等我们到回来以后,8月份冰川已经融没了。”他指出,冰川和积雪融化增加了水资源,也造成了西北暖湿化,眼前看好像是好事,但温度持续升高后雪线上升,冰川积雪水资源暴减的巨大风险也明显增加。

  因此他提出,除了要节约用水,更要将未来三日、30天,甚至30年的短时间和长期天气预报做准,把分辨率做到公里级,减少不确定性,就可和时蓄水和泄洪,用开源的形式去应对气候变化。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资讯推荐
2024-9-22【培训机构】国务院调查组相关负责人就佳乐苑小区特别重大火灾事故调查工作答记者问
2024-9-22【国务院】广州大消息!国务院正式批复
2024-9-21【调查组】国务院调查组相关负责人就江西新余佳乐苑小区特别重大火灾事故调查工作答记者问
2024-9-14【抽样调查】国务院决定于2025年开展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
2024-9-14【抽样调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202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通知
2024-9-14【政府债务】首份国务院政府债务管理报告,有何看点
2024-9-12【乘用车】财经早参 - 纳指涨超2% 英伟达市值大增1.5万亿元;金融圈重磅!国务院发布;海银财富被立案 多人被抓
2024-9-3【国资委】-假冒国企-举报平台上线 专家 - 将形成震慑效应
 ● 相关资讯专题
培训机构】  【调查组】  【国务院】  【抽样调查】  【2025】  【国务院办公厅】  【政府债务】  【胡恒松】  【《报告》】  【乘用车】  【微信支付】  【海银财富】  【国资委】  【假冒国企】 
  • 网络建设业务咨询

   TEl:136267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