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专题 > 信息资讯 > 8家金融科技公司2023年报透视 - 座次洗牌 资产质量承压 出海吸引新玩家
【金融科技】8家金融科技公司2023年报透视 - 座次洗牌 资产质量承压 出海吸引新玩家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4-1 23:06:12    文章分类:信息资讯   
专题:金融科技】 【陆金所控股】 【2023】 【奇富科技】 【金融科技公司】 【资产质量

  上市系金融科技公司正逐渐披露2023年业绩。4月1日,北京商报记者统计发现,陆金所控股、奇富科技、乐信、信也科技、嘉银金科、小赢科技、宜人金科、维信金科等8家金融科技公司已经对外发布了2023年度财报。

  从业绩表现来看,8家机构全员盈利的同时,业绩增幅拉开较大差距,座次也出现较大变化。其中,奇富科技以42.85亿元的净收入位列第壹,陆金所控股则出现了营业收入、净利双下滑。而在实现盈利的另一面,报告期内相关机构的资产质量有所下滑,从业机构在出海、AI等方面谋求变局。

  全员盈利

  净收入座次洗牌

  随着上市金融科技公司2023年财报逐渐发布,8家机构全员盈利,但净收入座次重新“洗牌”。

  其中,奇富科技交出净收入42.85亿元的成绩单,较2022年末同比增长6.49%。同期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小幅下滑1.59%,为162.9亿元人民币。

  根据净收入排名,信也科技报告期内净赚23.8亿元人民币,处于第贰位置,同比增长4.5%,营业收入为125.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7%。净利位列第叁位的宜人金科报告期内同样实现营业收入、净利双增,该公司2023年营业收入48.9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2.54%,净收入20.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4.09%,净收入同比增幅为8家机构中最大。 图片来源:北京商报

  整体来看,8家上市金融科技公司中,信也科技、宜人金科、乐信、嘉银科技和小赢科技均在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净利双增长,营业收入同比增幅最大的为嘉银科技,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7.1%至54.7亿元人民币。另外,乐信、嘉银科技、小赢科技的净收入均聚焦在10亿—15亿元人民币,其中乐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至130.57亿元人民币,重返百亿元大关上方。

  而营业收入位列第壹的陆金所控股,成了8家机构中唯一一家营业收入、净利双降的企业。报告期内,陆金所控股营业收入为342.5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41.1%;净收入为8.8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89.8%。2022年,陆金所控股净收入为87.75亿元人民币,排名行业第壹。

  报告期内,港股上市的维信金科出现增收不增利。根据财报,维信金科2023年营业收入为35.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4%;净收入4.5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14.8%。

  对于2023年的业绩表现,奇富科技方面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指出,面对市场环境的挑战,公司及时调整战略打法,2023年业绩整体符合预期。取得这一业绩表现的主要因素在于公司在多个业务环节都明显提升了效率,例如,进一步拓展多元化的获客渠道,提升对目标客群的覆盖能力;拓展与头部电商、支付、手机应用商店等多种场景的嵌入式金融合作。

  信也科技方面表示,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实施客群上浮战略和风控能力,持续锁定服务消费金融和小微金融领域的优质客户,并保持风险指标处于同业低位。

  陆金所控股方面提到,公司保持战略定力,推进业务模式改革。陆金所控股老总兼总裁赵容奭透露,已在2023年三季度末完成了向100%担保模式过渡,2023年四季度普惠新增贷款全部由消费金融子公司作为表内贷款发放,或由平安普惠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在100%承担风险的业务模式下提供,夯实金融牌照的主体责任。

  在素喜智研顶级研究员苏筱芮看来,2023年金融科技公司的整体表现较为亮眼,但也出现了一点分化,反映出金融科技公司所处的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

  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蓬博指出,整体来看,金融科技公司仍在持续发力中,运营效率提升发生了亮眼业绩。虽然陆金所控股有所分化落伍,但属于特例,原因在于陆金所控股刚刚完成转型。

  资产质量承压

  从业机构急调整

  营业收入能力背后,是金融科技公司放款规模、资产质量方面的考验。根据8家金融科技公司财报数据,年内各机构放款规模、在贷余额也显现了不同变化。

  具体来看,除了陆金所控股外,剩余6家机构2023年撮合放款的规模均显现两位数的增长。其中,奇富科技撮合放款规模高达475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达15.4%;乐信促进交易金额249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9%;信也科技促进交易金额194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8%。陆金所控股方面,年内新增贷款总规模为2080亿元人民币,上年同期为4954亿元人民币。

  另在在贷余额部分,截至2023年12月31日,陆金所控股、奇富科技、乐信在贷余额总额均超过千亿元水平,分别为3154亿元、1864.78亿元、1240亿元人民币,同比分别增长-45.3%、14.1%、24.5%。宜人金科在贷余额最少,仅为18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9%。嘉银金科方面则未披露在贷余额数据。

  值得强调的是,多数机构业务规模扩张的同时,资产质量仍然是横亘在金融科技公司面前的一道大关。北京商报记者梳理8家金融科技公司财报发现,报告期内各家机构资产质量均显现不同水平下滑。

  以超过90天未偿支付贷款的M3+逾期率为例,报告期内,陆金所控股M3+逾期率达到4.1%,较2022年末增加1.5个百分点;奇富科技M3+逾期率2.35%,较2022年末增加0.32个百分点;信也科技方面,M3+逾期率为1.93%,较上年末增加0.51个百分点;嘉银科技M3+逾期率在同业中处于较低水平,报1.48%,2022年末这一数据为1.18%。

  “在2023年三季度,行业资产质量下滑就比较明显了,主要还是受大环境影响,为了改善这一情况,公司在三季度就开始进行细化调整,主要通过控制总量增上进行风险管理。”有金融科技行业从业人员向北京商报记者直言。

  这一情况在采访中也得到验证。谈及报告期内不良率抬升的原因和资产风险控制举措,奇富科技方面指出,2023年公司资产质量的确受到了一定水平影响,这主要是由于宏观环境的变化和一些行业面临的共性问题所造成。针对这一情况,公司从三季度开始逐步收紧风控策略,完善客户授信体系,提升优质客户授信比例以降低风险。新放款的危险指标从2023年11月开始持续改善,存量资产的危险指标预计于2024年1、2月开始逐步改善。

  乐信方面同样提到,受宏观环境叠加行业风险小周期影响,2023年下半年开始行业整体风险水平有所上升。乐信在风险管理和精细化运营方面采取措施,包含精准识别优质客群基础上,持续加大新客投放的力度,面对存量客户优化授信、定价和交易策略体系。

  “从去年12月开始,整体风险已见顶企稳,12月入催环比下降6%。公司 CRO 也在财报电话会上介绍,整体入催率在最近达到低值,相较11月已优化超10%的幅度,整体资产回收率在2024年亦从低位开始企稳。”乐信方面指出。

  小赢科技也在采访中提到,公司持续密切监控资产动态,并进一步通过具体措施来提升资产质量,目前已发生积极影响。

  知名经济学者盘和林表示,金融科技公司2023年资产下滑是多方面因素所致,年内居民消费和投资信心不足,信贷违约情况有所增加。同时市场竞争加剧,部分机构调整信贷政策,降低借贷门槛招揽客户,使得逾期率抬升。

  “这也要求金融公司提高审慎经营水平,比起规模层面更关注业务质量。”苏筱芮补充称。

  海外业务“吸金”

  有玩家计划入场

  在行业竞争加剧、资产质量承压的考验下,上市金融科技公司也在寻找新的前途,海外市场成了公司的“第贰成长曲线”。

  延续2023年二、三季度的良好势头,几家对海外业务已经有布局的金融科技公司继续开拓市场,带动国际收入提升。根据信也科技财报,2023年公司国际业务增长异常出色,全年国际交易量飙升至78.5亿元人民币,未偿支付贷款余额提高至12.6亿元人民币,增幅分别为84.7%和57.5%。加速增长也推高了2023年信也科技国际收入增长,达到21.3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5.9%,占公司总收入的17.0%。

  在本次发布的财报中,嘉银科技未对海外业务成绩进行披露。不过在2023年三季报中,嘉银科技曾提到,公司已经在人口数量达到2亿的非洲尼日利亚获得了阶段性突破,盈利能力取得明显改善。目前,嘉银科技已布局东南亚、拉丁美洲等多个新兴市场。

  海外的“吸金”能力,也再度吸引了同业机构,有机构瞄准了这条赛道准备寻求突破。奇富科技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在海外业务方面,公司目前处于研究阶段,尚未形成具体的布局。然而,我们认识到海外市场的巨大潜力,并将持续关注市场动态和机会,将根据市场情况和自身实力进行综合考虑,制定相应的策略和计划”。

  乐信也在财报电话会中提到,出海是公司将来的战略方向之一,目前公司在东南亚与南美初步展业,不过规模不大且发展处于相对早期阶段。维信金科则称,通过收购一家在葡萄牙银行注册的信贷机构Banco Português de Gesto, S.A.(BPG),从而进军葡萄牙及更广泛的欧洲市场。

  随着新型商业模式的成熟,具备科技实力和成功实践经验、兼具敏锐市场嗅觉的金融科技公司,纷纷开始布局海外市场疆土。但值得强调的是,想要在这其中“分一杯羹”,面临的挑战也不小。监管政策、汇率波动、用户习惯、风控难题……海外纷繁复杂的市场环境和良莠不齐的数字基础设施水平,尤其考验着出海企业的金融科技核心竞争力。

  面对北京商报记者的采访,嘉银科技表示,下一阶段,对于海外市场的决策有着诸多考虑。“在尼日利亚地区,目前当地的汇率波动及市场风险水平的波动仍旧存在,进一步实现业务规模的突破也将颇具挑战。嘉银将持续关注当地业务环境的发展趋势并对应作出下一步决策。”

  嘉银科技表示,印度尼西亚是另外一个重点关注的市场。在2023年底,印尼监管机构发布了新的监察管理政策,对降低费率提出了新的要求,市场监管日益严格。公司正在高度关注这一趋势,并且计划通过帮助合作伙伴优化资产结构和挖掘高质量客群等措施来应对。另外,在坦桑尼亚等具有潜力的泛非洲市场,公司也正在积极寻找布局机会。

  “市场竞争激烈,参与者有更多先发优势;宏观环境继续承压,M3+人群占比仍然在提高。”谈及金融科技公司出海面临的挑战,王蓬博总结道。

  不过,在苏筱芮看来,从三、五年前开始,金融科技出海就已经处于前期探索的进程中,彼时面临海外监管环境不确定性较多、风控水平较为局限等现实困境。但如今海外环境的不确定因素有所减少,机构自身在海外风控等业务的探索也逐步成熟,预计后续将有更多机构进一步进军海外市场,寻找更多业务增长点。

  对此,盘和林建议,谋局海外的金融科技公司宜采取本地化策略,让海外分部融入当地社会;同时,谋划战略合作策略、创新研发战略,以中国数字技术优势推进海外业务发展。

  站上AI大模型风口

  仍是下阶段发展重点

  2023年同样被称为中国“大模型元年”。作为以科技为核心驱动力的机构,很多金科公司亦抓住了这个“风口”,推出自研大模型或在AI上付诸研究。

  一方面,众机构对科技研发投入的力度加大。例如,2023年信也科技研发投入同比增长4%,达5.1亿元人民币,特别在小微服务平台建设、视觉反欺诈、多语种语音 机器人 等方面获得了突破性的表现。维信金科研究及开发费用为1.2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8.8%,专注AI领域的探索与应用实践。

  另一方面,从年报释放的信号来看,许多机构逐步探索 大数据 及AI大模型在金融场景的拓展和落地,实现金融“提质增效”。

  “2023年四季度,乐信自研大模型开始在用户画像识别领域施展效用。通过训练,大模型可以自动分析多种数据源,识别出用户所在行业、还款意愿等信息,构建不同化、个性化的顾客画像和标签体系,实现数据驱动的分客群精细化经营。”乐信方面透露。

  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各机构运用AI大模型的偏重点不尽相同,但大多集中于营销、风控、客服方面。例如,嘉银科技的AI技术赋能包含反欺诈监测、营销获客的投放模型、客户服务的智能质检等多个维度,助力公司提升风控能力、提高获客效率和客户服务满意度和合规性。维信金科将AI大模型技术应用于智能信贷、智能办公、智能IT、辅助风控四大维度,嵌入业务及办公全场景。奇富科技表示,AI大模型被主要运用于小微业务、对话 机器人 、智能营销、研发及商业分析。

  而大模型强大的计算能力与智能输出造成的通常是业务效率的提高。奇富科技介绍,通过大模型构建对话金融业务场景,训练现有电销对话系统,帮助电销 机器人 精准理解真实用户需求,提高对答拟真度与服务专业度。经过大模型陪练 机器人 的帮助,电销系统通话时长提升了15.1%。在语音 机器人 话术生成场景,生成话术优质率已达70%。通过大模型赋能的电销座席累计覆盖了约1300万用户的沟通,使单用户动支金额提升约5%。

  其实,在对合规有着严格要求的金融领域,想要用好AI大模型,也不是件易事。在业内人士看来,大模型为金融领域创造价值增量,但落地仍面临挑战。通用大模型在金融专业知识上欠妥,对复杂市场的深度认知难;行业大模型的研发却又需要投入专业技术与人才,考验金融科技公司的实力背景和对大模型“幻觉”等诸多问题的危险把控。金融科技公司自身还需更多围绕金融市场的切实需求发力。

  “在我们看来,现阶段金融大模型就是一个效率工具,务必依托具体的业务场景才能释放能效。某种水平上而言,我们现在做的,就是要用大模型把过去 大数据 所做的事情再重新做一遍。”奇富科技如是说道。

  尽管挑战重重,在数字化浪潮下,“AI赛道”仍是金融科技公司下一阶段发展重点。苏筱芮表示,2024年,以大模型为代表的 人工智能 技术的研发或成为众机构“追逐”的方向。

  正如宜人金科提到,“未来, 人工智能 战略将作为公司长期战略,通过投资及战略合作模式扩大公司 人工智能 生态系统,将 人工智能 技术从金融科技领域应用扩展到更多选定的领域,赋能B2B和B2C客户和其它合作伙伴搭建新质生产力”。

  苏筱芮指出,2023年以来,金融科技领域精细化的发展趋势愈发明显,在“AIGC+金融”深度融合的大环境下,预计金融科技公司将进一步探索运用科技等行径在前期做好授信工作,探索用自动化建模、智能审核等方式提升业务效率,持续挖掘数据在金融领域存在的价值潜力。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资讯推荐
 ● 相关资讯专题
华澳信托】  【财信集团】  【2023】  【瑞信证券】  【北京国资公司】  【证券公司】  【证监会】  【增资扩股】  【净利润】  【尽职免责】  【ST百灵】  【贵州百灵】  【立案调查】  【建发股份】  【地产黑马】  【长城人寿】  【上市公司】  【明冠新材】  【信息披露】  【闫洪嘉】  【赖锡安】  【海上风电】  【装机容量】  【绿色金融】  【远兴能源】  【中国证监会】  【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