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互联
财经热点 > 财经资讯 > 游客-一次性消费-是景区的宿命吗?
【一次性消费】游客-一次性消费-是景区的宿命吗?
浏览次数:【776】  发布日期:2024-4-4 23:15:10    文章分类:财经资讯   
专题:一次性消费
 

  “不要买九寨沟的牦牛肉、不要在大理买珠宝首饰、不要在坝上草原骑马、不要在阳朔的酒吧里喝酒、不要在南京夫子庙吃小吃……”近些年,这一全国版“游客避坑指南”已经在国内各大网络平台小有口碑,且名单有不断丰富之势。这个清明小长假的预热之后,上半年五一假期重头戏即将到来,各旅游景点、景区的口碑两极分化严重。一些老牌景点虽然有绝美自然风光的加持,可是口碑近些年颇受负面新闻困惑,而景区周围产品、配套服务徒负虚名、价格偏高更是老大难问题,很多游客表示“试过一次就不会再消费了”,“一次性消费”难道真的是国内这些景区的宿命么?

  以笔者这些年自身经验为例,不论是多地景区成为陈旧见解的“义乌小商品集散地”,或是被网红风带偏,一个景区竖了N根“我在××很想你”的路牌,已经足以让人发生强烈的抵触感。尤其对大部分冲着当地美食去的“吃货”游客而言,花高价吃相当一般甚至劣质的食品,景区商家给到的失望是致命的。叠加节假日高速上容易堵车造成的焦躁,很难让人从一次旅游当中获得原来想得到的体验,期望值一降再降,最终只能以“不去了”或“下次再也不来了”自慰。

  至于全国的景区为啥都在卖同样的义乌小商品,可能也有自己的苦衷。不管口味正宗还是菜品一般,不论是销售同质化旅游产品还是时尚潮流的文创产品,景区店铺的生意其实不会因为价格、品质而受到明显影响。大理的小兜售的东西和山海关小贩的差不多,因为大伙都是从网上进的义乌货回来卖,既然价格差不多,那么追求的只能是短平快。设计自身特色的商品,已经超越了这些景区商店店家的开发能力和资金实力。再说即便有,短时间内被复制被模仿也是显而易见,所以不如从义乌进货,卖平庸一点的东西,赚得可能少,但风险也小。

  从这个视角去看,游客的“一次性消费”实质上反映的是景区商家的“囚徒困境”。都指望搭便车,都觉得光自己改变没有用,这就使得寻觅当地美食或特产务必要远离景区、远离网红点成为游客的常识。这样一个向下的螺旋形成之后,景区商家只有靠自己上门的“小白”“萌新”游客,或靠与组织“低价游”的旅行社联手来搞“割韭菜”购物,才能生存。

  这样的流量入口形成后,针对游客的陷阱密布,景区自身的光辉形象建构、产品结构,也会矛盾重重,一旦被某次负面舆情引爆,冲突就会被聚焦放大,连“一次性消费”可能都不会再有。好比最近的江西玉山恶房东“提灯定损”舆情对三清山、婺源旅游景区造成形象冲击,后者被无故波及。同样,假如是景区商家作祟,可以想象,造成的后果势必也很严重。

  “旅游无非是到别人熟悉的地方寻新鲜”,如果游客连这份“新鲜感”都难以寻觅,整天提心吊胆,防这防那,旅游的意义与快乐又在哪里?商家和相关监管职能部门都需要直面这样的问题,其实答案也许其实不如有些人想象的那般难,因为这些年毕竟还是出现了很多正面案例,用心用情,多想想法子,游客自然会给你回报。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资讯推荐
 ● 相关资讯专题
  • 网络建设业务咨询

   TEl:136267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