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互联
财经热点 > 财经资讯 > 成为文书鉴定专家有何秘诀?这个东北姑娘说 - 像老中医一样望闻问切
【周光磊】成为文书鉴定专家有何秘诀?这个东北姑娘说 - 像老中医一样望闻问切
浏览次数:【583】  发布日期:2024-4-7 13:36:19    文章分类:财经资讯   
专题:周光磊】 【陈独秀】 【望闻问切
 

  “这个证明不是我写的!”“这张存单是1000块,怎么成了1000万?”“我怀疑这份合同被对方篡改换页了!”……

  文书真伪,我们时常是争议中的焦点。怎样披沙拣金?在鉴定专家眼中,一个人的字迹如同指纹,有其独特的密码,这些密码可以让字迹说话。

  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司鉴院)文痕和微量物证鉴定研究室文书司法鉴定顶级工程师周光磊深谙此道。从业21年,她经手的鉴定数以万计,其中大多都是疑难复杂案件,好比《共产党宣言》手迹鉴定、大额保健品诈骗的决定性证据鉴定...。

  一般的字形和字体,常人肉眼就能分辨,但整日都在揣摩字迹间行、转、折、提、按、捻等的变化,专业鉴定人对细枝末节都洞若观火。

  当被问起其中诀窍,她笑着说:“无他,惟眼熟心细尔。”在她看来,文书鉴定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丰富的办案实践,办案就像磨刀,办一个案子等于磨一次刀,经手的案件越多,刀也就越锋利。

  望闻问切,解疑难杂症

  牛皮纸封套有些残缺,但历经百年,封面上“共党产宣言”五个浅红色字迹仍依稀可见,封面左上方,有两排飘逸的行楷字迹“敬贈岫廬先生”。这是我国首版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也是上海社会科学院图书馆2020年整理出来的“镇馆之宝”。

  这个版本的《共产党宣言》在全国仅发现12本,上海存有5本,而这本是迄今为止被发现封面处有赠书人题字的唯一一本,属于国家一级文物。据考证,“岫廬先生”是商务印书馆原总经理王云五,社科院委托司鉴院作比对,以确认赠书人是否为陈望道。

  “字迹鉴定的关键,是要找出每个人字体的规律和特征,包含笔顺、写法、结构、形体到运笔和搭配...。”周光磊说,他们联系了复旦大学馆藏室,找到陈望道先生的字迹,反复研究了大量他的字迹,汇总了其中的规律性特征,包含笔画间的高低搭配、行笔方向和转折角度...。“经过深入研究,我们发现望道先生的书写风格非常稳定,字迹特征明显,所以确定赠书人不是他。”

  根据委托事项,鉴定组可以不用找出真相,但周光磊和其它鉴定人没有放弃寻找这位神秘的赠书人。周光磊说:“这位赠书人一定是共产主义的先行者,因此我们就将目光投向了李大钊、鲁迅、俞秀松、陈独秀等人。”周光磊把他们的字一个个搜集来,仔细比对,但未发现能与赠书人字迹对应。

  看到陈独秀的行楷字迹时,周光磊突然觉得眼前一亮。“陈独秀的行楷中,有一些字的运笔与赠书人的字迹极为相似,我们感觉希望就在眼前。”字迹鉴定的难点之一,是要区别书写人自身习惯的变化,和受书写条件影响而发生的变化,还要考虑我是否存在伪装或模仿他人书写等原因。她说:陈独秀是书法大家,字体多变,规律难寻,鉴定难度就更大。

  陈独秀存世的墨宝颇丰,需要有一本经过验证的比对样本。社科院提供了一本能全面反映陈独秀字迹的文献资料《江上几峰青——寻找手迹中的陈独秀》。“他的字迹变化很大,书中有上万字,我们来来回回看了十几遍,反复推敲里面的一笔一画。”周光磊说,最终他们确定书上的手迹与陈独秀样本字迹存在诸多符合,是陈独秀所书,并出具了49页鉴定意见书,详细阐述了鉴定过程。

  周光磊介绍,在文书的字迹条件较好的情景下,也就是字数多、书写稳定、样本条件充分时,通常可以得出明确的鉴定意见。但如果字数较少、书写多变,比对样本也不充分时,鉴定人对于能否据此得出可靠的定论,和依据怎样的特征才能得出准确的定论等诸多问题就难以抓住了。

  前些日子,司鉴院接到某地公安部门的委托。他们从市场上查获了一批古籍,从编码发现是从当地的博物馆流出来的。公安认为博物馆的一名职员有偷盗文物重大嫌疑,理由是拍卖单上的签名和这个人的字迹吻合,并且其它职员指认有人夜间在古籍室附近出没,背影很像该职员,故委托司鉴院进行字迹鉴定。周光磊第壹眼就觉得不太对,这人的草稿本里,行书楷书隶书都有,字形与拍卖单相似,但个别字的笔顺却不同。

  “越是能灵活掌握书写笔法的人,鉴定越困难。所以取样时要尽量收集不同笔速、不同书体的字迹,研究书写者类型的变化。还要在大量分析的条件上,重点研究与需检字迹较为接近的样本,再三明确两者符合或不一样的地方。”周光磊说。

  于是她请警方去找对方再写些字,尤其多写几遍拍卖单上签的称号。这人的确“认了罪”,说着“我做得不对,组织怎么处罚我就怎么改过。”但周光磊还是从他的运笔习惯中发现,嫌疑人另有其人,警方重新侦查后,很快抓获了犯案的一对夫妇。原来,这名博物馆职员在工作时确有违反工作纪律的表现,他以为是此事事情败露。

  周光磊说:“这也提醒我们,做鉴按时千万不能先入为主,如果还没有把材料特征看透,就可能受种种条件的影响,觉得符合点挺多的,从而不自觉忽略那些真正有不一样的地方。作犯错误鉴定的关键,在于对纷繁复杂的字迹没有一个细腻的、条理分明的认知。”因此,鉴定人要多看多学,不断积累经验。

  对症施治,要看透特征

  2022年,公安部在全国部署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警方查获一条养老诈骗犯罪链,有多名老年人高价买了所谓的“灵丹妙药”,涉案金额巨大。此案的关键证据是诈骗分子向受害人出具的欠条,破案的期待就是认定书写人。但犯罪嫌疑人做了充分准备,故意改变字形,遮掩自己的书写习惯,多家鉴定机构都无法得出明确结论。

  任务紧急,周光磊接到任务的当天夜晚就连夜研究,同时请公安让嫌疑人再写更多样本,写的进程中要讲技巧:先写些其它内容,带出欠条上的字,还要不断跟他说话,一边问问题,一边让他快写和慢写。“写字是人的下意识动作,再伪装和变化,写得足够多之后还是会袒露出一些问题。”

  根据嫌疑人在书写时无意间露出的马迹蛛丝,周光磊认定欠条确是其所写。原本对方还始终在抵抗,看到鉴定结论后,立即认可了罪行。主犯被突破后,团伙其它人很快就都被挖出来了,帮老人追回了一部分损失。这种时候,周光磊也会觉得职业价值感非常强。

  比对样本太少时咋办?那就要把每个字的每个笔画翻来覆去地看。周光磊拿出笔在纸上演示,好比写一个撇,这个人写得可能比人家更往左倾一点,那究竟是偏横了,还是偏了45度,还是向右斜了?这就需要把所有字里的撇笔都拎出来,研究究竟是咋倾斜的,每个笔画也都要这样仔细核查。“要对纷繁复杂的字迹现象有一个细腻的、条理分明的认知,结论才能准确。”

  真假可辨,但人心难测

  除了手书,公章做假也屡见不鲜。有人找到某建筑公司,说他们工地上有个包工头借了自己几十万块,现在人跑了,但借条上有公司的公章做担保,所以要求公司偿还债务。管公章的人表示自己从未盖过这个章,可当地司法鉴定机构鉴定后认为章是真的。公司想了解公章是怎样被偷用的,就通过当地法院委托司鉴院对印章进行鉴定。

  “我们鉴定发现,其实这是个高仿章。”周光磊说,以前也听说过类似的案件,都是以同样的理由去告建筑公司,公司虽然感觉无缘无故,但也都赔付了。这家公司确信管理严格,章绝对出不去,才会追究下去,不然也就渺无回应了。

  在周光磊这样的专业鉴定人眼中,印章的确可以仿得很像,但毕竟是刻出来的,痕迹还是很明显的。除此之外,打印件的做假、覆盖描摹等伪装,在她的手下也无处遁形。她曾参与制订了文书物证鉴定专业8项国家技术标准,还主编了3部相关专著,获发明专利3项,对不同厂家的打印机墨粉区别甚至纸张印痕她都了然于胸。

  “你看这个存单,把1000元改成了1000万元人民币,实际就是用药水改的,很容易识破。”周光磊指着屏幕上放大数倍的字讲解。离远看,笔画周围或带着毛刺,或浸润开来,像一个大海参,再放大些,就像一张张细胞图谱。“印刷字和手写字的区别非常大,在显微镜下一看便知。最明显的就是手写字中间有一条压痕,印刷字都是墨粉颗粒的形态。”

  在她眼中,手书字迹在鉴定中最具有特征价值,甭管是机器还是其它人都无法复制,同时也是最难鉴定的。即便改变书写工具,好比用血书、喷漆或是刷子,和书写环境发生变化、年龄增长等等,字迹上都仍然带着自己的习惯。她说:“人本身就是一套最精密的系统,怎么运笔,如何安排每个笔画,都蕴含着长期的审美和肌肉运行习惯,这都是别人摹仿不了的。”

  用字迹断案,在中国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历代司法实践中,“对字迹”都是一个重要的办案手段,因此,文书鉴定堪称一项古老的鉴定技术。随着技术的进步,如今的鉴定人除了用肉眼看,还有了显微镜、文检仪等各类设备,鉴定范围也越来越大。

  周光磊是东北姑娘,性格开朗,却选了这个非常平静的工作。“有时一天都对着一个字,就那么几个笔画,来来回回地找,从每个角度去衡量,反复想一个字,有人觉得这是不是太无聊,太枯燥了?但我挺愿意看这些的,有时边看边想,这个撇写得很好,那个捺角度不错,哎呀这个人这样写太丑了。”她说着笑了起来,每年要看上万个人的字迹,她也能从中找到乐子。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资讯推荐
 ● 相关资讯专题
  • 网络建设业务咨询

   TEl:136267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