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要求要出台程序化交易监管制度,强化对高频量化交易监管。
同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证券市场程序化交易管理规定(试行)》(下称《管理规定》)并公开征求建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市场监管一司司长张望军在4月12日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管理规定》进一步对程序化交易监管作出全面、系统规定,切实提升程序化交易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其中,包含对北向程序化交易监管作出安排,并对高频交易实行不同化监管。
北向程序化交易并入交易报告制度
《管理规定》坚持“内外资一致的准则”,对北向程序化交易监管作出安排。一是内外资均并入交易报告制度;二是内外资执行同样的交易监控标准。
“需要说明的是,对北向程序化交易进行监管不是对北向投资者刮目相看,也不是区别对待,而是天公地道,切实维护各类投资者交易和监管公平性。同时,北向投资者程序化交易监管涉及香港和内地两地监管安排,前期中国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与香港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就上述问题进行沟通,形成了基本共识。” 张望军强调。
张望军介绍,去年9月以来,证交所已经建立实施程序化交易报告制度。目前,包含公募、私募、券商和QFII在内的各类投资者已并入报告范围,北向投资者作为内地市场的参与者,并入报告制度是应有之意。目前,我们已研究形成针对北向投资者信息报告的初步思路。
具体来看,在报告内容上,与内地投资者总体保持一致,包含账户基本信息、资金信息、交易策略等。在报告路径上,考虑先由投资者向香港经纪商报告,再转由港交所通过沪深港通监管合作安排,提供给沪深交易所。在实施安排上,将为存量投资者设置过渡期,存量投资者在过渡期内完成报告就可以,新增投资者需在完成报告后,才能开展程序化交易。
另外,现行交易监控标准其实不区分内外资,对所有投资者都是适用的。对于北向投资者程序化交易进行监测监管,也将适用与内地投资者相同的监控标准。对于北向程序化交易的异常交易行为,沪深交易所将提请港交所进行协查,并对投资者采取相关监管措施。
下一步,监管将进一步强化跨境监管合作,推动两地证交所制定切实可行方案,在广泛征求境内外投资者意见基础上,尽快出台具体规定,增进北向程序化交易监管制度落地实施。
提高高频交易收费标准
另外,《管理规定》还对高频交易提出了更严格的不同化监管要求。具体包含以下四方面:
一是额外报告机制。高频交易进程中,系统安全性、稳定性非常重要。一旦发生故障,可能影响市场正常交易运行。因此,除一般报告要求外,《管理规定》还要求高频交易报告系统服务器所在地、系统测试报告、系统故障应急方案等额外信息。
二是不同化收费。很多境外交易所都对高频交易收取更高费用,目标是运用市场化调理手段,引导高频交易主动控制交易频率,规范交易行为。《管理规定》授权证交所提高高频交易收费标准,并考虑收取撤单费等其它费用。这方面证交所还将另行作出规定。
三是交易监管适当从严。根据《管理规定》,证交所将对高频交易进行重点监管,发现存在异常交易行为的,可按规定从严采取管理措施。这有益于督促高频交易投资者加强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依法合规参与交易。
目前,证交所对高频交易的筛选标准是,每秒最高申报速率300笔以上,或单日最高申报2万笔以上。从筛选结果看,高频交易账户数量总体不多,但交易金额较大,约占程序化交易金额的60%。从境外市场情况看,高频交易一直是各国监管机构关注的关键。
“我们对高频交易实施不同化监管,既不是要将这种交易方式拒之门外,也不是听之任之,而是体现了”趋利避害、规范发展“的思路。我们将通过有针对性的监察管理安排,一方面限制高频交易过度优势,保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管控好消极影响。另一方面通过提升系统安全性和稳定性,规范高频交易行为,推动资本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张望军表示。
四方面加强程序化交易
从全球资本市场看,程序化交易已经成为重要的交易方式,在一些成熟市场,程序化交易占比超过50%。我国资本市场程序化交易起步比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目前程序化交易投资者持股市值占A股总流通市值的比重在5%左右,交易金额占比约29%。
2019年《证券法》修订,将程序化交易并入规制范围,明确了法律依据。近年来,监管持续完善程序化交易监管机制,去年9月指导证交所建立程序化交易报告制度;今年2月,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指导沪深交易所及时对个别量化机构异常交易行为采取监管措施。
张望军表示,本次《管理规定》紧紧围绕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的主线,坚持“趋利避害、突出公平、有效监管、规范发展”的思路,进一步对程序化交易监管作出全面、系统规定,切实提升程序化交易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内容看,可以概括为“四个突出”:
第壹是突出维护公平。立足中小投资者数量众多这个最大的国情市情,针对程序化交易在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在报告管理、交易监管、系统安全、不同化收费等方面明确一系列要求,切实保护市场交易公平性,管控好消极影响,施展其积极作用,增进程序化交易规范健康发展。
第贰是突出全链条监管。事前,落实“先报告、后交易”要求,程序化交易投资者要提前报告账户基本信息、资金信息、交易策略等内容。技术系统应当符合证交所规定,相关机构应当制定专门的合规风控制度。事中,证交所对程序化交易实行实时监测,制定针对性的异常交易监控标准。证券公司要全面贯彻落实客户管理责任。事后,强化自律管理与行政监管的衔接,明确非法行为的责任追究。
第叁是突出监管重点。《管理规定》要求由证交所明确高频交易认定标准,可对高频交易实行不同化收费,并从严管理其异常交易行为。同时明确投资者在进行高频交易前,应当额外报告系统测试情况、系统故障应急方案等信息。
第四是突出系统施策。《管理规定》是程序化交易监管的条件性制度安排,明确了中国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及其派出机构、证交所、行业协会的职责分工,授权证交所、行业协会细化业务规则和具体措施,逐步构建行政监管和自律管理相互衔接的立体化规则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