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是自内而外散发的一种安全感,其易碎需备受呵护。
川渝 天然气 多计多收事件发酵数日后,4月19日晚 重庆市 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联合调查组进驻燃气企业调查情况。联合调查组调查确认, 重庆燃气 集团等燃气企业存在部分市民反映的多计多收燃气费等诸多问题。
原因其实不是燃气表计量和质量问题。联合调查组查明, 重庆燃气 集团等燃气企业存在错抄和违规估抄、燃气计费周期混乱、价格政策执行不到位、换表工作组织无序、工作力量严重不足、部分燃气企业内部监督管理不到位等6个方面的问题
对已经查确认多收取的燃气费,将责成燃气企业进行全额退钱。目前, 重庆燃气 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车德臣已经被其上级机构免去了职务。
民生是顶尖的政治。相关部门及时回应值得肯定,反映其对舆情的敏感适应能力和快速响应机制。从舆情危机处理流程,及短时间突发事件的应对策略等方面看,重庆相关部门的应对是教科书级的。
不过,燃气费多计多收事件,震动的不单是一个可快速消解的公共舆情,其背后震动的是人们对燃气及其它公用事业的可信问题。这显然不会一退了之,也不是单纯通过对相关责任人免职等就可善解。
舆情是经济社会向治理体系传输的反馈,这种反馈本身就是信任构建和重塑重构的过程。应对这些舆情和突发事件,存在应对之策,急功近利的做法是将舆情当作敌情,采取各种应对手段,快刀斩乱麻地掐断舆情发酵的传导链,目标是让舆情尽快结束,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将信任问题埋深,留下一个不按时炸弹;善导之策则是将开启信任构建之旅,理顺问题的真正脉搏。
当前燃气多计多收事件,发生在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下,地方政府、企业和居民都亟需启动资产负债表修复,此时带有公用事业特征的燃气费"乱收费",容易引发人们对公用事业运营模式的普遍性疑问。
同时,在地方政府财力不再充裕,政府开始过紧日子的当下,人们担忧公用事业出现更多"乱收费"问题。这种担忧得不到有效解答,就会触发信任危机,增加经济社会治理成本。
要有效纾缓这种信任危机,基于现代治理理念的应对方案是,搭建各参与方良性互动的信任传导机制。
当前要在公用事业领域搭建良性互动的信任传导机制,需标本兼治、短长期策略配合。短时间看,搭建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服务监督体系和质量评估体系,这就要求燃气等公用事业服务搭建起全产业链的过程控制平台,这方面可借鉴欧盟在食品领域的HACCP认证体系,基于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搭建政府、企业和居民共同参与的服务监督和质量评价体系,让企业在阳光下作业,让一切成本和收益都可视化,同时对监督责任设定激励约束兼容机制,严格杜绝无所谓的监督问题。
中长期的信任传导机制,就是推动燃气等公用事业领域的市场化改革,可参照电力体制、电信领域等改革,推进管网、输配和配售分离等市场化改革,搭建市场化的竞争性信任传导机制,以重塑和重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