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互联
财经热点 > 财经资讯 > 个人养老金制度两年 - 泰康养老个人养老金缴存人数5.8万人,缴存金额6.8亿元
【老年人】个人养老金制度两年 - 泰康养老个人养老金缴存人数5.8万人,缴存金额6.8亿元
浏览次数:【563】  发布日期:2024-4-30 16:40:53    文章分类:财经资讯   
专题:老年人】 【养老金
 

  华夏时报记者吴敏北京报道

  作为中国养老保险体系“第叁支柱”的重要制度设计,个人 养老金 制度于2022年4月正式出炉,同年11月在36个城市(地区)先行启动实施。

  今年1月24日,人社部表示,个人 养老金 制度先行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下一步将推进个人 养老金 制度全面实施。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对个人 养老金 制度的实施提出了进一步部署,即在全国实施个人 养老金 制度,积极发展第叁支柱养老保险。4月23日,人社部举行2024年一季度新闻发布会,再次提出研究完善个人 养老金 制度配套政策,做好全面推开前的相关准备工作。

  国家支持养老产业、银发经济的政策逐渐出台,发力 养老金 融和医养领域是人口、经济和行业发展共同作用下的大势所趋,也给正在高质量发展转型进程中的保险公司,提供了机遇,泰康养老就是其一。

  试点一年,泰康养老个养累计缴存6.8亿元

  建立“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以解决养老筹资问题,是“国际共识”。

  目前,我国已初步构建起以基本养老保险为基础,以企业、职业年金为补充,与个人自愿开展的各类养老储蓄包含个人 养老金 相衔接的“三支柱”体系。多数养老保险公司同时拥有经营第贰支柱企业、职业年金和第叁支柱个人年金保险业务的经验,这为他们参与 养老金 融建设打下了牢固基础。

  “2022年11月制度落地后,我们用了半年左右时间进行了充分的内部研讨和相关准备,在2023年4月报批了第壹个个人 养老金 产品,并开始推进相关试点。到今年4月份已经试行一年时间,累计为近2400家企事业单位,近6万名职工提供了个人 养老金 服务。”泰康养老首席职域业务执行官梁循标在该公司举办的个人 养老金 座谈会上如是介绍。

  梁循标表示,个人 养老金 制度的落地是应对老龄化、构建我国多条理养老保障体系的关键举措,从实践来看,泰康养老大力积极地配合推进制度落地,并且显现较好的落地成效。试点以来,泰康养老个人 养老金 业务累计缴存人数5.8万人,累计缴存金额6.8亿元人民币,总体显现“两高一长”的特点。

  “一是高参与率,我们在为企事业单位服务进程中,每2位客户中有1位主动了解咨询个养产品,每5位了解的人员中至少有1人为自己办理了个人 养老金 。二是高缴存率,我们人均缴存金额达到1.17万元人民币,接近1.2万元的缴存上限,74%的参与者根据1.2万元上限足额缴纳。三是长缴存期,我们的长期缴费年限十年以上的占比超过80%。根据5.8万缴存人数、1.17万人均缴存金额、十年交进行测算,我们的顾客未来为自己储蓄的养老资产已经接近60亿元的规模。”梁循标说道。

  值得强调的是,个人 养老金 制度正式落地实施以来,参加人数突破5000万人,远远超过了已实施近20年的第贰支柱企业年金的覆盖人数,但在试点中也出现了“三高”和“三低”等诸多问题。

  《中国 养老金 发展报告2023》指出,“三高”是指在个人 养老金 参加人中,为获得开户行提供的“权益奖励”(奖券)而开立个人账户的人数比例较高,开户以后立即申请销户并打算再转到其它银行开户以获取二次“权益奖励”的人数比例较高,账户资金缴存之后立即申请“退钱”遭拒后提出投诉甚至对簿公堂的人数比例较高。

  “三低”则是相对于开户人数而言,实际缴存人数比例过低,仅为22%;相对税优政策规定的缴存额上限而言,实际缴存金额比例太低,仅为2.5%;相对于缴存额而言,实际投资的钱财比例较低,约为61%。

  梁循标在接受《华夏时报》等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三低”背后,是“三不”引发的,也就是“不知晓、不了解、不方便”。“不知晓”是指知晓率较低,许多人虽然知道有个人 养老金 制度,但不知晓这个制度本身和背后的具体运作。“不了解”指即便知道制度,但却不了解具体,例如怎样用好1.2万元的上限额度;怎样在四类产品中选购适当的产品;如何办理个人 养老金 、如何退税等流程。“不方便”指的是购买渠道分散和专业门槛高,购买渠道被分散在不一样的个人 养老金 提供方,便捷性不够;且如何选购匹配个人需求的产品是有专业门槛的。在梁循标看来,这些问题都能通过职域服务模式去解决。

  养老保险产品收益更关注稳和长

  在 养老金 融多元化发展格局下,养老第叁支柱不再是保险行业的专属势力范围,曾经的囊中之物,已经成为整个金融领域群雄逐鹿之地。当养老保险全面走向 养老金 融之时,更具实力的金融领域接连入局。在面对银行、基金、理财子公司和可以预见更多行业的 养老金 融产品,养老保险产品是否能够守住C位?

  梁循标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养老保险产品对于风险厌恶型的消费者来讲是很好的决策,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也是养老资产配置的必选项。从四类产品来看,养老保险是托底养老资产,施展压舱石的作用,能用确定性的钱财流去弥补第壹支柱跟第贰支柱替代率的不足,去获得“稳稳的幸福”。

  梁循标向《华夏时报》记者分析指出,养老保险产品有三大特色优势。一是稳健安全。养老保险产品追求长期积累和绝对收益,相对于收益的高和快,更关注稳和长。从二支柱的运作来看,目前投资管理份额排在前几名的是保险资管类公司,他们在长期资金运用、大类资产配置等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善于“长钱”管理,而第叁支柱的管理逻辑和第贰支柱一样,确保稳健安全。

  二是长期明确的钱财流。与其它产品相比,养老保险产品的运作原则基于生命表的大数法则,能够施展保险精算的能力优势,可以以合同的形式去明确养老产品的长期稳定、确定性的钱财流。好比泰康养老有保证领取到106岁的养老保险产品,它拥有和生命等长的钱财流。

  三是产业生态链的优势。保险的长钱可以投资长周期的养老和健康产业,这些产业投资回收期长、投资收益稳定的特征与保险资金的属性相匹配。以泰康的实践为例,“保险+服务+投资”的模式下,保险产品提供者同时也作为养老、健康服务提供者,构建了“保险+养老服务”、“保险+健康服务”的闭环,对客户来讲,不仅能提供养老的长期资金储蓄,还能获得养老和健康服务。

  在梁循标看来, 养老金 融的创新目标就是要消除老龄化的焦虑,其核心是要处理长寿时代下的筹资问题。而这个焦虑来自于社会和个人两个方面。

  从社会层面来讲,老龄化和劳动力的供给减少,公共服务供给、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会面临挑战。从个人层面来讲,超预期的寿命延长对个人的养老健康和财富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因此,我们提出的创新目标应该是要用前瞻性、主动适应的视角积极看待老龄化。从国家层面培育长寿经济,发展适老、公平的社会。从个人及家庭层面要做好健康和财富的双重筹资规划。从供给产品的企业层面,应该要提供更有效率的健康和养老服务,同时帮助人们积累、扩大各时期的财富,以匹配和满足养老、健康的切实需求。”梁循标说道。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资讯推荐
2024-6-29【农商行】破解-不可能三角- 农商行构建养老金融生态圈
2024-6-28【老年人】大家养老全部股权拟被挂牌出售 大家保险 - 公司正常的经营决策
2024-6-28【老年人】-深度-十年涌入超千亿 险资养老社区超速扩张背后的-人才之困-
2024-6-28【老年人】-在外互帮父母-,官方也应-搭把手-
2024-6-28【丝绸之路】旅游市场急需-适老化-设计
2024-6-27【老年人】达沃斯论坛热议气候危机 - 除了钱 还缺什么?
2024-6-26【老年人】凯博文 - 医疗系统的核心应该是照护,而不是利润 - 专访
2024-6-26【老年人】强迫让座,确实不妥!
2024-6-26【老年大学】民生银行成都分行携手青白江区老年大学推出-悦享课堂-
2024-6-26【安联投资】招商银行再度获评-亚洲银行家-2024年 -中国最佳退休/养老金融服务-银行
 ● 相关资讯专题
  • 网络建设业务咨询

   TEl:136267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