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互联
财经热点 > 财经资讯 > 千亿级科幻市场凸显四条新赛道
【版权保护】千亿级科幻市场凸显四条新赛道
浏览次数:【534】  发布日期:2024-5-10 4:08:09    文章分类:财经资讯   
专题:版权保护
 

  在《三体》《流浪地球》等优秀作品的引领下,中国科幻产业加速发展。

  近日公布的《2024中国科幻产业报告》(下称《报告》)显示,中国科幻产业总营业收入第壹次跨过千亿元门槛。从科幻文学到科幻影视再到科幻场景,科幻产业进入全产业链发展阶段,内容消费、IP开发、游戏市场、版权保护等领域凸显新的“赛道”。

  记者调研发现,新兴领域发展势头强劲,但科幻产业整体仍存在产业链融合拓展不足、专业人才缺乏、关键技术薄弱、版权保护不够等“短板”。专家建议,重视科幻对传统产业的赋能和“翘板”作用,不断织补短板,促使今天的“想象力”变成明天的“生产力”。

  新路径浮现让“想象力”变“生产力”

  科幻产业是想象力照进现实的缩影。现代社会正在进入一个“梦想成真”的时代,第四次科技革命造成的 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 、脑机接口等技术,正在重塑我们的生活。

  记者调研发现,科幻产业已成为消费升级的大热门,并显现四条“新赛道”,。

  一是科幻题材中短视频衍生的内容消费新“赛道”。《报告》显示,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发展,科幻中短视频创作数量明显增长,科幻网络剧和微短剧数量明显增加。据统计,2023年抖音、快手、B站、微信视频号、西瓜视频等平台共发布47.39万条与科幻相关的中短视频,发布量同比增长192.2%。

  科幻阅读也在向线上发展。2023年科幻 数字阅读 营业收入为14.2亿元人民币,继续超过纸质阅读稳定增长。在市场的带动下,科幻网络文学优质作品持续出圈。中国作家协会近日发布的《2023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显示,2023年我国新增科幻题材作品约25万部,同比增长15%。其中《隐秘死角》借鉴《流浪地球》《三体》成功经验,以“近未来”的科幻想象唱响人类勇气赞歌,获第34届“银河奖”最佳网络文学奖。

  二是科幻地理产品成为IP开发新“赛道”。2023年,科幻文旅产业增速亮眼,全年营业收入310.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6.7%。其中,冷湖火星营地、“火星一号”公路等科幻景区去年旅游人数达140.26万人次。中国科普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中国科幻研究中心主任王挺说,国外在华投资主题公园科幻游乐项目成为年度旅游爆款,展现了中国科幻主题公园市场的广阔前景。亦有多个合作项目在海外落地,如“火星大战”主题公园将落地沙特阿拉伯。

  科幻IP对衍生品的赋能力度强劲。据统计,2023年刘慈欣科幻IP衍生品营业收入约为2.1亿元人民币,赛凡科幻空间出品的《流浪地球2》周围衍生品创造了约1.2亿元的高销售金额。另外,近年来科幻舞台剧发展势头初显,涌现出《深AI你》《云身》等代表性作品。

  三是游戏产业找到了海外市场这一新“赛道”。2023年,我国科幻游戏产业营业收入651.9亿元人民币,占中国科幻产业总营业收入比重最大,电脑端及主机端科幻游戏营业收入占比相较2022年明显提升。南方科技大学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主任吴岩说,科幻游戏海外流传态势良好,一些游戏的场景和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合,受到全球玩家喜爱。好比,《崩坏:星穹铁道》融传统徽派建筑于虚拟场景中,形成独特的“仙舟罗浮”世界观,颇受玩家青睐。

  VR、AR等互动技术进一步提高了游戏的视听体验,科幻游戏产业凸显实景化发展趋势。

  四是科幻版权保护逐渐成为未来发展的新“赛道”。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慧眼”卫星3D模型有了数字藏品,人民版权平台通过AI版权识别算法支持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自动确权……“ 区块链 +数字出版”等技术推动数字版权创新运用,已实现优质数字作品秒级确权、精准分发、可信交易,让包含科幻作品在内的数字内容得到更好保护。

  北京数字创意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马云飞认为, 知识产权 保护对推动IP开发、技术转移和国际合作等具有关键作用,科幻版权保护有望成为科幻产业新的增长点。

  “科幻产业迎来黄金机遇期,很多板块都在向上生长、向好发展。”王挺说,科幻产业形态不断丰富,通过科幻+制造、科幻+文旅、科幻+教育等方式,推动传统行业高质量转型,不断创造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增长点,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力量。

  “含金量”增长整体发展仍有“短板”

  科幻产业“含金量”增长,折射着国家科技实力的跨越发展。

  中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1年第29位提高至2023年第12位,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率从2015年的6.20%提升至2023年的14.14%。自主创新硬实力与科学文化软实力双曲线同步上扬,为中国科幻的“厚积薄发”提供了肥沃土壤。

  从《流浪地球2》用特效技术营造视觉奇观,到AI创作的科幻小说《机忆之地》在竞赛中获奖,技术革新成为科学幻想的源泉和基石,科幻创作也不断重塑产业和消费的未来格局。

  科幻同样增进了传统产业的转型。中国未来研究会秘书长陈辉说,想象力能重新定义产品、行业和商业模式等,促使产业深度转型。例如,索尼创造了音乐随身听,苹果引领了平板手机时代等。科幻衍生品的最终目标是满足消费者需求,有助于创造未来业态。

  科幻引领也在未来产业发展。吴岩说,科幻打通“内容”与“技术”的界限,往往能够“预见”未来、创造“赛道”,因为衍生品丰富、对行业“撬动”作用大,科幻产业更容易向社会提供繁华动力。

  在科幻优质内容、知识消费升级等原因共同作用下,我国科幻产业迈入“千亿时代”,但很多专家认为,科幻产业整体发展仍有“短板”。

  首先,产业链融合拓展不足。多位受访专家表示,以科幻内容为核心的全产业链尚未完全构建,IP开发领域有限,全产业链运营能力硬是不强。

  马云飞认为,目前市场上已经有一些受到好评的高质量科幻作品,还需努力缔造更多科幻头部IP,提升整体内容质量。她认为,企业应该加大对本土科幻作品的投资,重视挖掘和展现我国独特的科幻元素和文化内涵。

  其次,关键技术发展仍然较弱。多家企业反映,在成像显示、渲染处理、感知交互等技术领域,我国与世界最高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由于技术不稳定、成本不可控、导演惯性思维等原因,大量新技术无法在影视项目中应用。同时,只有少数影视基地有服务科幻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平台,基础设施不足。

  第叁,版权保护力度不够。王挺说,由于部分市场主体紧追热门科幻IP,对版权保护认识不够深入,近年发生了很多盗版、侵权、版权纠纷问题。网络使一些盗版、侵权作品更容易流传,侵权行为变得复杂多样,也更加隐蔽。另外, 人工智能 的发展提高了科幻创作的生产力,也为版权保护造成了新挑战。

  最后,专业人才整体不足。一些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我国科幻作家规模不断扩大,但专职科幻作家仍然较少。尤其是在科幻影视编剧类人才中,熟悉国际电影工业规范、掌握电影制作全流程和前沿技术的人才相对较少。

  王挺说,对科幻教育、科幻人才的定义学界尚未达成共识,一定水平上影响了相关制度的建立。同时,科幻教育发展的动力不足,校园科幻教育未并入教育评价体系,尚未形成科幻教育生态。

  发掘新业态助力创新开花结果

  科幻源自对前沿科技成果和科学发现的理性拓展,以科学探索的无穷魅力引发对未来和未知的无限遐想,是激发好奇心和想象力的重要源泉。业内人士建议,强化科幻业态的深度发掘,助力“想象中的一小步”变成“创新里的一大步”。

  首先,让新技术、新业态赋能科幻内容创作和IP开发。《报告》预测, 人工智能 等创新技术对科幻产业的影响将进一步显现,科幻与未来产业深度融合,有望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助益。

  科幻作家陈楸帆认为,人机互动共创、在线互动小说、AIGC集合生成平台等,有望成为科幻产业发展的新“风口”。当红齐天集团老总齐笑建议,引导优质科幻IP线上向影视、动漫、游戏等产业延伸,线下向主题乐园、实景娱乐等行业转化。培育精湛的科幻IP运营团队,持续开发中国自主科幻IP。

  其次,强化科幻教育顶层设计,保护和开发青少年想象力。澳门大学科学暨工程科普推广中心主任谭锦荣建议,加大对科幻教育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将青少年科幻教育作为服务科技创新发展和提升公众科学素质的重要内容。

  “创造机会,让有生命力的创意在社会中生根发芽。”王挺说,增加创业者与科技、管理等专家的交流机会,让更多有价值的创新开花结果。

  最后,完善科幻版权保护体系。多位受访专家建议,进一步完善技术手段,以便快速识别网络侵权行为,统筹多方力量,形成适应新形势、新业态的版权管理生态。马云飞建议,鼓励科幻作家、导演、艺术家创作具有独创性、独特性的科幻作品,通过跨界合作形成科幻内容多元生态。

  “随着中国科幻‘出海’,有必要推动科幻版权保护的国际合作,应对跨境侵权问题。”王挺说。

  随着中国科幻走红,科幻产业疆土加速拓宽。第八届中国科幻大会举办地北京,近年来持续优化科幻产业链布局,强化产业集聚态势。全市科幻产业总营业收入由2020年的187亿元上升到2022年的292.5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速25.1%。会址所在地石景山区,已集聚科幻企业和机构超200家, 裸眼3D 、实时动捕、数字人等视觉技术让人就像置身浩渺宇宙,为中国科幻在新时代贡献更多创新活力提供了广阔空间。

  “想象力集聚地往往也是创新策源地。”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孙立军说,科幻产业蓬勃发展,有助于营造创意风气,培育创新行为,带动“想象力”变成“生产力”,惠及所有人的美好未来。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资讯推荐
2024-6-25【蜜雪冰城】全产业链共筑食安防线 蜜雪冰城着力守护消费者的-舌尖-安全
2024-6-25【加盟商】沪上阿姨5.0版亮相,-全链条+多重品控-护航
2024-6-25【产业链】全产业链-失血-中 四季度光伏行业或现拐点
2024-6-18【半导体】半导体涨价潮全产业链扩散 - 港股芯片概念连续逆势走高
2024-6-18【机器人】市场引领全产业链发力 - ——来自深圳市的调查
2024-6-12【海洋经济】拆解珠海未来产业③ - 珠海发力海洋新质生产力,-三海联动-串联全产业链生态协作
2024-6-11【邮轮产业】国产大型邮轮-乘风出海- 加速构建全产业链
2024-6-11【乡村振兴】地头利农民 - 餐桌利市民 - ——深企望家欢全产业链助力民生事业
2024-6-9【宁德时代】-早报-世界首个!我国成功掌握这一关键技术;宁德时代回应 - 相关指控毫无根据
2024-6-7【大同市】大同黄芪远销80多个国家和地区 - 全产业链产值达8亿元
 ● 相关资讯专题
蜜雪冰城】  【食品安全】  【产业链】  【消费者】  【加盟商】  【全产业链】  【全链条+多重品控】  【光伏行业】  【半导体】  【科大智能】  【互动平台】  【机器人】  【江苏省】  【产业创新】  【深圳市】  【海洋经济】  【海洋集团】  【海洋产业】  【未来产业】  【三海联动】  【生产力】  【邮轮产业】  【乘风出海】  【乡村振兴】  【农产品】  【宁德时代】  【理想汽车】  【大同市】 
  • 网络建设业务咨询

   TEl:136267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