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互联
财经热点 > 财经资讯 > 涉药明系新版-生物安全法案-将于15日举行 美药企合同豁免权或延长8年
【生物安全】涉药明系新版-生物安全法案-将于15日举行 美药企合同豁免权或延长8年
浏览次数:【404】  发布日期:2024-5-12 0:59:50    文章分类:财经资讯   
专题:生物安全】 【CRO/CDMO】 【《生物安全法案》】 【豁免权
 


K图 603259_0


K图 02359_0

  财联社记者在美国会官方网站等查询获悉,美众议院监督和问责委员会将于15日举行全体委员听证会,对包含《BIOSECURE Act》(生物安全法案,编号H.R.8333)在内的多条法案进行讨论、投票,H.R.8333在国会官方网站对应法案名称为《H.R.8333 - To prohibit contracting with certain biotechnology providers, and for other purposes.》。财联社记者还注意到,H.R.8333与H.R.7085相比,最为关键的是其规定现有合同/产品的豁免权延伸至2032年1月1日,这或为美国医药企业提供了约8年的时间来更换合作伙伴,且所涉企业在此前的华大系、 药明康德 及子公司基础上,明确新增药明生物。《生物安全法案》H.R.7085 的发起人美共和党众议员Mike Gallagher已在众议院退休之后,同党派众议员Brad R. Wenstrup发起序号为H.R.8333的新一版《生物安全法案》,其它共同发起人与H.R.7085几乎雷同。
  相关报道

  美国《生物安全法案》波澜再起:中国 CRO 行业面临挑战与机遇并存

  自1月美国《生物安全法案》被提出以来,药明系与华大系便成了媒体和投资者关注的焦点。连带以 药明康德 为代表的国内 CRO /CDMO行业,在资本市场上也受到了不小的负面冲击。

  4月4日,Endpoints发表的一篇报道再次激起市场波澜。原文指出,美国生物安全法案(The Biosecure Act)所覆盖的企业名单可能会覆盖更多的中国 CRO /CDMO企业,例如总部办公地位于北京的 康龙化成 、总部办公地位于南京的金斯瑞等。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法案提出了扩大“值得关注公司”名单的存在性,但直到今天,外媒提及的两家中国企业并未被明确列入,外媒报道中所举例子也其实不意味着名单的扩容。近日 康龙化成 在投资者热线中也表示,目前参议两院官方版本的《生物安全法案》中未提及公司名称,后续情况尚不明确,外媒报道中的消息来源也无官方依据。

  同时不容忽视的是,美国的立法过程复杂且漫长,该法案在成为法律之前,还需经历众议院的正式表决、参议院的审议投票和总统的最终签署,不确定性较大。考量到各方利益的博弈,即便法案最终得以通过,其内容很可能在最终版本中经历明显的更改和调整。

  外媒文章也明确表示,此项法案仍在美国国会讨论中,可能永久不会成为法律,即便最终法案颁发,目前也不确定其影响是否会扩大到更多的企业。

  从行业视角动身,中美在医药领域的“脱钩”其实不符合美国本土药企和公众的利益。在全球 创新药 物研发的产业链中,我国的 CRO /CDMO企业已经饰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国内这些企业不仅享有全球稀缺的工程师资源,还得益于国内完善的产业链,能够为客户提供高质量、高效率及高性价比的服务,目前已然成了全球制药和生物技术企业的优先选择合作伙伴。对美国药企而言,若排除我国的 CRO /CDMO企业,寻找其它国家的替代者将是一大挑战。如果法案最终通过并实施,很可能会造成美国医药研发成本上升,甚至出现供应中断的危险,最终这些额外成本也将由患者承担,这显然不符合美国公众的利益。

  Endpoints的报道同样提及了这点,美国肿瘤药研发企业Enliven Therapeutics此前指出,若与 康龙化成 的合作被限制,Enliven的一款针对癌症的小分子激酶抑制剂的研发和生产可能会被迫中止。一旦中美相关政策发生变化,Enliven很可能面临产品供应中断和成本增加的危险。

  同样,与金斯瑞有合作关系的美国生物技术公司Calidi Biotherapeutics也有可能遭遇类似的困境。如果法案最终实施并将相关企业并入限制名单,Calidi正在研发的CAL1溶瘤病毒疫苗项目可能会受到不良影响。

  类似的情景其实不是特例。自《生物安全法案》提出以来,已经有多家美国药企公开表达了他们的担忧。如果包含 药明康德 在内的中国 CRO /CDMO企业被并入限制名单,美国生物制药行业可能会遭遇临床试验的延误和药品供应的短缺。这种担忧不仅限于个别 创新药 企,跨国巨头如默沙东等也在高度关注这一问题。这表明在全球医药产业中,维持现有的合作关系是各方共同的期望。

  无疑,在医药这样一个涉及民生且高度全球化的行业中,通过“脱钩”建立自我内循环其实不明智,也与美国本土医药产业及公众的利益南辕北辙。可预见的是,法案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越大,后续受到来自美国本土药企的阻力也将越大。

  外媒的报道也证实了这点。此次医药领域法案披露后,美国众多制药企业在向SEC提交的表格中明确指出,如果他们不能再依赖中国 CRO /CDMO企业,研发上将可能发生诸多困难和延期。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资讯推荐
2024-6-20【豁免权】违停还叫嚣-外交豁免权-,这份迷之自信源于何处
2024-6-17【药明康德】-生物安全法案-事件迎转机 药明康德难言-靴子-落地
2024-6-13【药明康德】直击股东大会 - 药明康德 -生物安全法案-事件迎来转机 细胞及基因疗法业务受影响显著
2024-6-13【生物安全】医药早参 - 药明康德回应 -生物安全法案-暂不进入美众议院立法议程
 ● 相关资讯专题
豁免权】  【国际组织】  【外交豁免权】  【药明康德】  【生物安全】  【股东大会】  【《生物安全法案》】  【基因疗法】  【绿叶制药】  【君实生物】  【众议院】 
  • 网络建设业务咨询

   TEl:136267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