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互联
财经热点 > 财经资讯 > 严监管如何推动?证监会稽查局明确 - 紧盯四类乱象、坚持五大执法方向
【上市公司】严监管如何推动?证监会稽查局明确 - 紧盯四类乱象、坚持五大执法方向
浏览次数:【649】  发布日期:2024-5-18 14:32:56    文章分类:财经资讯   
专题:上市公司】 【证监会】 【资本市场
 

  “长牙带刺”严监管,是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当前工作的主基调。

  甭管是上市公司还是证券公司、会计所等中介机构,近期所收罚单均明显增加,被立案侦查、暂停业务资格者也时有出现。

  在受访人士看来,这是监管“零容忍”打击各类非法行为的鲜明体现。其或将给个别企业和机构造成短时间阵痛,但这是以投资者利益为本、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一环,有助于资本市场良好生态的建设。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稽查局了解到,下一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将抽调更多精干力量加入稽查队伍,进一步提高执法能力。

  这时,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将从强化线索发现、严查重大案件、提升执法效能、持续深化合作、重视惩防并举五大维度动身,从严打击严重危害市场平稳运行、侵害投资者合法权益、社会影响恶劣、群众反映强烈的证券期货市场犯法行为,为加快建设安全、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保驾护航。

  紧盯四类乱象

  “严监管”成为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工作主基调已经有数月。4月30日,沪深北交易所发布包含IPO新规、退市新规等在内的系列资本市场正式版本新规后,因各类非法行为被点名的上市公司数量进一步增加。

  其中,5月5日-5月12日上市公司处罚格外密集。短短8天时间内,至少12家上市公司被立案侦查,5家企业收到深交所股票终止上市事先告知书,9家上市公司由于被控股股东非经营性占用大额资金收交易所关注函,被监管点名的企业数量多达20余家。

  上市公司被严厉责罚的同时,券商等中介机构也频收罚单。5月10日以来,已经有包含 中信证券华泰证券中金公司国信证券兴业证券申万宏源光大证券国海证券东吴证券华西证券 、渤海证券、东莞证券等在内的十余家券商被监管点名。其中,渤海证券被立案侦查, 华西证券 被暂停保荐业务资格6个月。

  “长牙带刺”、有棱有角,强本强基、严监严管,这是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当前执法的目标。记者了解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将对四类资本市场乱象紧盯严打。

  首先,紧盯“关键少数”,着力革除欺诈发行、财务做假等资本市场“毒瘤”,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具体从四个维度动身:坚持“申报即担责”,杜绝“带病申报”“病从口入”,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坚持系统治理,聚焦滥用会计政策、大额计提资产减值调理利润等犯法行为,严打借减值之名行财务做假之实的犯法行为;坚持立体化追究责任,在加大行政处理力度的条件上,综合运用强制退市、刑事追究责任、民事赔偿等多种手段,全面提升犯罪成本;坚持精准追究责任,加大对“首恶”“关键少数”惩戒力度,并尽可能降低对公司经营的不利影响。

  其次,紧盯不勤勉、未尽责,压紧压实“看门人”责任,督促引导中介机构提升执业质量。

  一方面,坚持“一案多查”。在依法查处欺诈发行、财务做假等信息披露违规案件的条件上,全面核查涉案中介机构履职尽责情况,对涉嫌违法犯罪的,严厉责罚,严厉责罚不贷。另一方面,坚持“双罚制”。严厉惩戒履职尽责不到位的中介机构,依法对机构和人员进行“双罚”。

  再者,紧盯“内外勾结”“见利忘义”“惯犯累犯”,对违规减持、操作市场、内幕交易保持高压执法态势,积极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交易环境。具体从五大维度动身。

  维度一,严查快处违规减持行为。聚焦大股东尤其是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违规减持乱象。

  维度二,从严打击内外勾结操作股票价格。依法严厉责罚部分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董监高利用资金、持股、信息等优势,以市值管理之名实施操作市场等性质恶劣、影响极坏的非法行为。

  维度三,从重处理操作市场累犯惯犯。对个别操作市场被屡次处罚仍未收手的非法分子,依法予以从严从重处理。

  维度四,从实查办新型违法案件。运用数据化分析手段,依法打击不断变异、升级的资本市场新型犯法行为,坚决杜绝遏制蔓延势头。

  维度五,从严查处关键人员内幕交易。对于上市公司或上市公司收购人、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交易对手方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监高,将职业道德抛之脑后,利用身份便利获取内幕信息,“见利忘义”为自己非法牟利的,予以严厉责罚。

  另外,紧盯债券、私募、期货等各领域,向犯法行为坚决亮剑,不留金融监管执法暗角、死角。包含加大对私募、期货违法的执法力度;坚决打击债券市场非法行为。严肃查处债券违约背后隐藏的信息披露违法、挪用资金等诸多问题;严厉惩戒从业人员非法行为。对从业人员加强管理,对非法行为“露头就打”,对管控不力的机构从严问责等。

  坚持五大执法新方向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吴清5月15日表示,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将扎实推动资本市场“1+N”政策措施落地见效,核心内容即为一体推进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强本强基、严监严管,加快缔造安全、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

  记者从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稽查局了解到,下一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将进一步壮大稽查队伍,并从五方面动身进一步提高执法综合能力,维护投资者利益。

  首先,强化线索发现。加大科技监管应用,不断提升线索发现的敏感度和精准度,强化跨部门跨领域跨市场监管协作,强化现场监管与非现场监管联动、信息披露与交易监管联动、现场检查与稽查调查联动,坚决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

  其次,严查重大案件。重点打击欺诈发行、财务做假、占用担保、违规减持等非法行为,密切盯防并严厉惩戒操作市场、内幕交易等影响市场正常秩序的犯法行为,为投资者入市提供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

  再者,提升执法效能。加强对案件办理全流程全周期管理,强化过程监督、动态管理、关键环节把控,切实提升查办质量。优化执法力量配置,通过“联合调查”“以案代训”“援派组长”等模式,快速查处重大案件。

  这时,持续深化合作。充分施展公安、检察驻会办公、沟通便利的机制优势,联合公安、检察机关集中部署、督办案件办理相关工作。加强与相关部委、地方政府在信息通报、数据共享、案件办理等方面的联动,形成各司其职、有机衔接、齐抓共治的工作格局。

  另外,重视惩防并举。施展稽查执法“责罚”“治理”“预防”“教育”功能,让挑战法律底线者付出应有代价,并以罚促改,以罚促管,实现对市场生态的涵养和修复。提升执法透明度,及时通报财务做假、操作市场等类案办理情况及典型案例,实现“办理一案,教育一片,警示一方”效果。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资讯推荐
2024-6-26【财务造假】全面落实-零容忍-要求 最高法发布五个财务造假典型案例
2024-6-26【陕西煤业】深市分红生态持续向好 - 超八成公司完成2023年度派现任务
2024-6-26【并购重组】证监会 - 到今年一季度末 已累计办理私募股权创投基金股份减持和投资期限-反向挂钩-申请超2000单
2024-6-26【投资者】投服中心 - 不断加强民事赔偿诉讼及诉调对接 支持投资者维护合法权益
2024-6-26【创业投资】证监会 - 继续保持境外上市通道的畅通
2024-6-26【财务造假】最高人民法院发布财务造假典型案例 - 不断加大对财务造假等行为惩治力度
2024-6-26【创业投资】证监会 - 为创业投资营造更为有利的市场环境 做好差异化监管安排
2024-6-26【财务造假】涉及财务造假 - 最高法发布
2024-6-26【昆明产投】半天仅1/100资金出逃 昆明产投-踩雷-鹏都农牧面值退市
2024-6-26【财务造假】全方位各环节打击财务造假 - 最高法发布财务造假典型案例
 ● 相关资讯专题
财务造假】  【上市公司】  【挂牌公司】  【零容忍】  【陕西煤业】  【派发现金红利】  【并购重组】  【私募股权】  【投资期限】  【市场监管】  【反向挂钩】  【证监会】  【创投基金】  【投资者】  【服务中心】  【实际控制人】  【创业投资】  【境外上市】  【最高人民法院】  【差异化】  【资本市场】  【会计师事务所】  【昆明产投】  【鹏都农牧】  【全方位】 
  • 网络建设业务咨询

   TEl:136267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