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互联
财经热点 > 财经资讯 > 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论-有悖事实与常理
【产能过剩】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论-有悖事实与常理
浏览次数:【264】  发布日期:2024-5-20 20:18:01    文章分类:财经资讯   
专题:产能过剩】 【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 【产能过剩论
 

  中 国新能源 “产能过剩论”有悖事实与常理——来自“中国经济圆桌会”的观察

  近期,美国一些政客和媒体大举炒作所谓中 国新能源 “产业政策扭曲全球市场”“产能过剩造成不公平竞争”等论调。

  中 国新能源 产能真的是“过剩产能”么?中 国新能源 产业竞争力源自哪里?美国炮制中 国新能源 “产能过剩论”背后的真实动机是啥?针对这些舆论关切,新华社20日推出第五期“中国经济圆桌会”大型全媒体访谈节目,邀约权威部门官员、专家同台共话,并连线多位海外业内人士,多维度透视中 国新能源 “产能过剩论”背后的真相。

  出口多就是产能过剩么?

  近年来,中 国新能源 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带动相关产品出口加速增长。去年,中 国新能源 汽车、 锂电池 、光伏产品等“新三样”产品出口额首破万亿元大关,增长近30%。

  很多国际人士为中国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点赞,但美国却给中 国新能源 产业贴上“产能过剩”的标签,鼓噪散播“出口多就是产能过剩”的论调。

  “产能过剩是指行业总的生产能力远远超出市场的切实需求。”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司副司长霍福鹏在接受“中国经济圆桌会”访谈时指出,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下讨论产能,应该从供求关系、全球市场、未来发展三个角度来综合观察。

  从供求关系看,适当的产大于需有助于市场竞争,有助于企业的优胜劣汰,从而实现一个动态的平衡。

  从全球市场看,将供需平衡限定在一个国家范围内,把各国出口优势产品等于于“产能过剩”,实质上是否定了比较优势的客观性、国际分工的合理性、经济全球化的规律性。

  从未来发展看,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绿色转型,对于技术卓越的绿色产能需求仍然较大。中 国新能源 汽车、风电、光伏等绿色产业的发展壮大,正是因应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切实需求。

  参加“中国经济圆桌会”的官员和专家认为,出口多就是“产能过剩”这种观点“完全站不住脚”。

  “把中 国新能源 产品出口多等于于‘产能过剩’,既有悖常理与常识,与客观事实也是严重不符的。”商务部政研室副主任丁维顺说,一方面,国际贸易的发生与发展,是各国基于不同产业的比较优势进行国际分工合作;另一方面,供给和需求的问题要从全球来看,不能只看一国。

  丁维顺列举了一组数据:美欧日等发达国家长期向世界大量出口一些产品,美国生产的芯片约80%用于出口,德国、日本生产的汽车分别有近80%、约50%用于出口,波音、空客生产的大量客机也是用于出口。就中国而言,2023年中 国新能源 汽车出口量占总产量的比率仅约12.7%。

  瑞士主流媒体《新苏黎世报》近日刊发评论文章说,“啥是产能过剩?西方向亚洲的出口属于产能过剩么?假如一个国家只为自己的市场进行生产,那么贸易从何谈起?”

  中英商务业务发展资深顾问、英国商会前首席中国事务顾问吴克刚近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也指出,国家之间的产能发展不平衡主要源于竞争力的地域性不同,将这种产能发展不平衡称为“产能过剩”是一种误导。

  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局长何海林指出:“当一个国家某一类产品的产能大于国内需求,可以通过出口去满足其它国家和地区的切实需求。反之,也可以通过进口来满足国内的切实需求。”

  何海林认为,有海外舆论通过产能利用率这一指标断定中 国新能源 “产能过剩”,这有失偏颇。目前,世界各国对于“产能过剩”并没有统一公认的判断标准或测算方法。衡量“产能过剩”,不能简单地看产能利用率,应考虑行业的特性、市场的周期、产品的价钱、企业的效益、发展的潜力等多种因素,和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做系统性的综合研判。

  专家们表示,从全球市场来看供需关系,中 国新能源 产能不仅没有过剩,反而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曲凤杰说,从国内看,2023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4.35亿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和纯电动汽车保有量仅为2041万辆和1552万辆,占比仍然较低。

  据国际能源署研究,为实现碳中和目标,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需要达到约4500万辆,是2023年的3倍多;2030年全球动力电池需求量将达3500GWh,是2023年全球出货量的4倍多,均远超现今全球供给能力。

  日本汽车问题专家、瑞穗银行商务解决方案部主任研究员汤进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追求绿色低碳是全世界的共识和潮流、电动汽车在全球的发展方兴未已,“其实其实不存在所谓产能过剩”。

  中 国新能源 产品竞争力是靠补助么?

  2024年第壹季度,中 国新能源 汽车产销同比分别增长28.2%和31.8%, 太阳能 电池产量增长20.1%,与光伏相关的多晶硅、单晶硅等产量增长50%以上,新能源产业延续良好发展势头。

  但这时,一些美国政客和媒体宣称中 国新能源 产品畅销依靠的是国内补助,并渲染“中国产品出口要挟他国产业发展”的论调。

  中 国新能源 产品优势是靠补助么?竞争力从哪里来?

  国内外受访业内人士认为,超前的产业布局、持续积累的技术品牌优势、完备的产业体系等,才是我 国新能源 产业得以迅速成长的核心原因。

  “以新能源汽车为例,我国率先明确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国家战略,接续制定面向2020年和2035年的产业发展规划,一系列举措让产业发展方向更明确、步伐更坚定。”霍福鹏说,在这一进程中,依靠庞大的工业体系,中国快速形成了从整车制造到部件配套、材料供应等完备的产业链。目前,仅动力电池及其关键材料全球市场份额就超过60%。

  超大规模市场激发了创新活力。从国产大算力芯片到驱动电机、轻量化材料,凭借产业各方持续的研发突破,中 国新能源 汽车具备可靠的技术优势。

  以电池这个关键部件为例,从液态 锂电池 到半固态 锂电池 ,从充电一次续航1000公里的 麒麟电池 ,到充电5分钟续航400公里的800伏高压 碳化硅 平台,核心技术不断突破。

  “中 国新能源 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是我国企业长期创新发展和艰苦打拼的结果,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形成的。”丁维顺说。

  凭借多年培育形成的比较优势,中 国新能源 产品广受海外市场青睐。通过提供优质产品、增进需求升级、加快技术迭代,中国优质产能也在不断推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持续为构建稳定高效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提供有力支撑。

  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5.1亿千瓦,我国的贡献超过一半。中国风电、光伏产品已出口到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效降低了全球清洁能源使用成本。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报告显示,过去十年间,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平均度电成本分别累计下降超过60%和80%,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归功于中国创新、中国制造、中国工程项目。

  位于泰国春武里府的上汽正大有限公司泰国工厂,上汽MG品牌在泰国的首款纯电动车在这里完成生产,走向市场。上汽正大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峰说,企业在这里成立了东南亚地区研发和制造中心,今年准备生产12000辆电动汽车。

  在泰国电动车协会副会长素罗·桑尼看来,中国汽车制造商在泰国设立工厂,组建合资企业,一方面造成了竞争,让泰国消费者有了更多选择,另一方面也造成先进技术,增进了就业,助力当地电动车产业链的完善。

  在开放中创新合作,中国技术、中国供应链,正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助力:

  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首席软件官欧孟宇对记者表示,奔驰辅助驾驶功能中的自动泊车和后座信息娱乐系统均由中国团队主导研发,面向全球市场; 特斯拉 上海超级工厂成为 特斯拉 在全球主要的出口中心,2023年在其全球产能中占比过半……

  “中国电动汽车出口将在全球范围内推动良性竞争、增进产业迭代和成本降低,改善整个行业发展形势。”德国芯片制造商英飞凌监事会主席、大众汽车集团前首席执行官赫伯特·迪斯说。

  炒作“产能过剩论”背后的动机是啥?

  不久前举行的2024(第十八届)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热闹非凡,278个 新能源车 型竞相亮相,零部件展区3天就吸引2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4.9万人次观众参观,海外观众占比37.6%。

  一边是全球消费者对我国绿色技术兴趣盎然,一边是美国不断炒作中 国新能源 “产能过剩”冲击全球市场,甚至宣布将对自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等产品加征关税,真相到底如何?

  从历史角度看,美国针对所谓中国“产能过剩”的抹黑话术已不是第壹次出现。

  专家指出,美国反复弹唱所谓中国“产能过剩”的老调,本质是另一种形式的“中国冲击论”“中国要挟论”,是将经贸问题泛政治化、安全化、意识形态化的又一翻版。

  “炒作中 国新能源 产能过剩是一个明显的双标行为。”曲凤杰分析,美国此番“老调重弹”是针对我国的新叙事陷阱,一方面意在把中国锁定在产业链低端,遏制中 国新能源 产业发展;另一方面为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找托词。

  英国伦敦经济与商业政策署前署长罗思义指出,美国担忧在国际贸易中自己越来越多的产品无法保持价值链高端地位。这正道出了美方的意图——遏制打压中国新兴产业发展,为本国谋求更有利的竞争地位和市场优势。

  相似的一幕也曾经在日本上演。

  日本经济学家田代秀敏对记者表示,上世纪70年代,美国就曾以“生产过剩”为由打压日本纤维产业。随着日本汽车、半导体等产业崛起,影响到美国的利益,相关企业也受到美国遏制,造成日本高科技产业发展受阻。“现在炒作所谓中 国新能源 ‘产能过剩论’和当时日本的遭遇换汤不换药。”

  正如西班牙《起义报》网站近日发表的文章所说,这不过是基于地缘政治理由的经济保护主义。

  一边高举绿色发展大旗,一边又挥舞保护主义大棒。美国罔顾事实、心怀叵测,在更大范围和更深水平上对全球经济、全球市场发生了不良影响。

  2022年8月,美国颁发的《通胀削减法案》明确提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相关补助政策,并规定美国消费者购买的电动汽车若含有“受关注外国实体”生产的电池组件,就不能享受7500美元的清洁能源汽车税收抵免。

  丁维顺指出,这种做法具有明显的歧视性和排他性,违反了世贸组织基本规则,也违反了自由贸易宗旨,本质是一种贸易保护主义。

  “历史和现实都已经屡次证明,各国之间削减壁垒、扩大开放,国际经贸才能打通血脉、焕发生机。”丁维顺说,反过来讲,以邻为壑、孤立封闭会影响全球经济健康发展。

  霍福鹏认为,推行这种措施不仅无益于自身内部产业问题的解决,而且会严重打乱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稳定运行,也给全球新能源产业发展和经济绿色转型造成新的障碍。“搞贸易保护主义损人不利己,是没有赢家的。”

  绿色低碳转型蕴藏着海量的切实需求,也是世界各国的共同机遇。

  何海林建议,各国应充分施展各自比较优势,强化政策的组织协调和标准的统一,协同推进技术创新和成果共享,营造公平竞争和贸易的国际环境,共同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流畅。加强能力建设和人才培养,在开放合作中共同推动全球新能源产业发展。

  “全球范围内新能源产能不是过剩,而是短缺;中 国新能源 产业发展对世界不是要挟,而是贡献;全球新能源产业发展不要封闭设限,而要开放合作,才能行稳致远。”丁维顺的话,道出参加“中国经济圆桌会”官员和专家和全世界有识之士的共同心声。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资讯推荐
2024-7-2【交易日】全球市场早报 - 欧美股市普涨 苹果、微软股价创收盘新高 国际油价涨2%
2024-6-29【金融账户】全球市场早报 - 美股上半年收官 纳指累涨18.13% 英伟达暴涨近150%
2024-6-28【诺和诺德】诺和诺德回应-减肥神药在华限量供应- 负责任的方式在全球市场分配现有产品供应
2024-6-21【章建华】国家能源局 - 中国新能源产业不存在-产能过剩-
2024-6-18【标普500指数】三巨头占全球市场总市值10% - 美股是否已经过于拥挤?
 ● 相关资讯专题
交易日】  【英伟达】  【金融账户】  【上半年】  【诺和诺德】  【司美格鲁肽】  【章建华】  【国家能源局】  【产能过剩】  【新能源产业】  【标普500指数】  【人工智能】  【集中度】  【伊曼纽尔】 
  • 网络建设业务咨询

   TEl:136267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