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互联
财经热点 > 财经资讯 > 乡村蝶变满目新
【博社村】乡村蝶变满目新
浏览次数:【483】  发布日期:2024-5-21 10:08:54    文章分类:财经资讯   
专题:博社村】 【上海村
 

  典型镇村的培育提升是“百千万工程”的关键抓手和重要工作,具有标杆示范作用。

  孟夏之月,走进陆丰乡村,上海村整洁的村容村貌让人眼前一亮;博社村实现社会治理由“乱差”向“善治”华丽转变,已经从昔日的“问题村”蝶变为 乡村振兴 的典型……

  从物质到精神,陆丰乡村正在进行各具所长的火热建设。一直以来,陆丰乡村立足自身自然资源天赋,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培育 新产业 新业态,开辟“文旅融合”新路子,缔造富民强村新高地,全力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南方日报记者彭骏

  上海村

  从“荒凉村”到滨海旅游打卡点

  村口,一块巨石巍然屹立,上面镌刻着苍劲有力的“上海”二字。村道两旁,房屋的外墙就像变成了一幅幅流动的画卷:外墙上蓝色海洋的惊涛骇浪与老上海的摩天大楼、黄包车交织辉映,让人就像穿越回那个繁华的旧上海,置身于繁华的街巷之间,感受着那份独特的韵味。

  这片曾经的宁静小渔村已经华丽转身,蝶变为一个备受瞩目的“网红村”。

  党建领航

  人居环境焕新颜

  踏入东海街道的上海村,一幅生机盎然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房屋错落有致,墙壁上维妙维肖的3D彩绘,就像艺术家用色彩为这片土地增添了几分梦幻与活力。碧海荡漾,阳光洒满沙滩,每一处景致都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几年前,上海村尚是一片落伍之地。村内道路狭窄而坎坷,路面破损不堪,基础设施的滞后使得“脏乱差”问题尤为突出。通往海边的主干道更是坑洼遍布,颠簸难行,加之地处偏远,是外人不愿涉足的“荒凉村”。

  2020年底,上海村迎来了村“两委”的换届时刻。新当选的党支部书记及其领导班子崭新亮相,承诺将办妥十件关乎民生的实事。其中,最有目共睹的便是“加强人居环境整治,缔造美丽乡村”的首项承诺。

  然而,蝶变之路从非一帆风顺。当整治行动触及到拆除危旧弃房、违章建筑,和清理群众房前屋后堆积的杂物时,村民们的抵触情绪如潮水般涌现。面对疑问与嘲讽,上海村的党员干部从自身做起,率先垂范,从自家开始进行完全的整治。在他们的率领下,原本杂乱无章的环境开始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村民们目睹着一天天变化的村容村貌,内心的抵触情绪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对整治行动的认同与参与。他们纷纷加入到这场环境卫生大整治的行动中,共同为上海村的蝶变贡献力量。

  通过开展“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行动,拆除了危、旧、弃房和违章建筑物,完成了村内道路硬底化和房屋外立面改造等工程项目。同时,上海村还建设了文体公园、爱心(长者)食堂等公共设施,为村民提供了更加便捷、舒适的生活环境。

  在绿化美化方面,上海村也下足了功夫。通过广泛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绿美上海建设,上海村在“四旁”“五边”进行了补绿增绿、见缝插绿等工作。同时,上海村还以“党建红”引领“生态绿”,施展“党建+网格”引领优势,动员党员干部与网格员组成“绿化小分队”,开展绿化美化管护活动。

  因外出人员较多,为照顾服务好村内孤寡老人、残障人士和留守儿童,村党支部动员筹集乡贤捐资、村民捐地,仅用1个月就将闲置房屋改建成爱心食堂。“村里条件越来越好,我们老人吃饭都有人管,很方便。”李城招老人边吃边说。

  目前,上海村成立了以村支部书记黄贤德为组长的“百千万工程”工作领导小组。通过选拔优秀人才进入班子,引导大学结业生、优秀青年回村任职,实现了村领导班子的年纪和学历“双优化”。同时,上海村还织密了党组“网格”,建立了3个网格党小组,由党小组长率领党员志愿者落实网格化管理工作,有效激活了基层治理的最小细胞。

  资源富集

  文旅产业蓬勃发展

  靠海吃海,上海村拥有全市最长海岸线。海岸线绵延5千米,沙子细软、水质清澈,沙滩上更有上世纪70年代栽植并保护直到今天的木麻黄、苦楝树等2000多亩省级生态防护林,自然风光旖旎,非常适合观光游玩。

  上海村党支部立足得天独厚的近海优势和优质的海滩资源,积极争取相关部门资金和技术支援,把缔造“上海滩”生态旅游项目作为破解村经济发展困境的突破口,探索出了“政府搭台、支部引领、群众主体、社会参与、市场运营”的发展模式。以“生态旅游、浪漫上海、滨海休闲”为主元素,倾力缔造“一轴一带一心多片区”旅游格局。

  早在2023年初,外滩运营公司通过公开招标,签约引进社会资金对上海外滩旅游核心区进行投资、开发、经营,项目分三期持续推进完善景区设施建设。

  “已经投入1.8亿元了,完成道路、生态林修复和停车位等硬件配套建设,还建了30间民宿,陆丰味道旗舰店和网红美食街也建起来了。”陆丰上海外滩旅游区项目主管王长征介绍说,作为陆丰“谷乡慢城” 乡村振兴 示范带重要节点,上海外滩旅游区项目将与滨海走廊示范带相接,同金厢银滩、碣石浅澳点缀在滨海旅游带,已成为极具吸引力的滨海旅游景点。

  如今,项目一期已大体完成主要配套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建设,上海外滩景区于2023年5月正式投入运营,全年游客成功突破150万人次,营业收入达67.4万元。

  接着推进的项目二期建设涉及约4万平方,目前已初步形成设计方案。积极推进项目建设土地征转合一,计划实施建设五星级水上酒店,后续建设水幕剧场、民俗文化广场、儿童森林乐园、水上乐园等系列滨海旅游建筑。项目三期主要以生态康养项目为主题实施建设。

  除了外滩旅游区外,上海村还充分使用其丰富的海洋资源,发展海洋渔业和海洋休闲产业。村民们通过养殖海鲜、开展海上垂钓等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同时,上海村还建设了多个海滨浴场和海上运动中心,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海上娱乐项目。

  根据旅游区年收益20%为村集体所有的分红模式,外滩旅游景区全面建成后,上海村集体经济预计3年突破500万元人民币,“富民兴村”未来可期。

  博社村

  昔日“问题村”变 乡村振兴 典型

  在 广东省 东南部的陆丰市,曾经存在一个闻名遐迩却又饱受争议的村子——博社村。这个过去问题较为突出的地区,曾一度流传着“生意做不做,关键看博社”的顺口溜。

  然而,今日的博社村已经焕然一新,再也看不到昔日问题留下的痕迹。村口崭新的大门路标,整洁有序的街道,村里还建起了红色文化园,成为村民们闲暇之余的聚集之地,大家在这里聊聊家常,了解最新的毒品防范知识。

  如今的博社村,已经从昔日的“问题村”蝶变为 乡村振兴 的典型。博社村是怎样施展基层党组织在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并通过特色产业的助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强化基层治理

  村民安居乐业

  “博社村变化太多了,最大的变化是党组织强起来了,村民的素质提高了,村里的凝聚力大大增强了。”

  博社村,作为电视剧《破冰行动》中“塔寨村”的原型,坐落于广袤的粤东大地之上,占地面积近10平方千米,拥有总人口达1.5万人的庞大社群。

  昔日的泥巴路变成了水泥路,海边的窝棚变成了连片鱼塘,堆放杂草的荒地建起了种植大棚……博社村的转变,离不开当地政府对基层社会治理的加强和特色产业的助力。

  自2021年博社村涉毒逃犯正式清零以来,当地党组织积极施展在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核心作用。通过加强党组织建设、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等措施,有效遏制了毒品犯罪的繁殖扩张。

  博社村党支部书记蔡龙秋回顾过去,自2014年起,博社村从曾经的阴霾中挣脱出来。如今,博社村焕发出勃勃生机,年轻人纷纷回村创业,深耕农业、养殖业,为村子造成了新的活力。村里还积极引进龙头企业,精心缔造“一村一品”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不仅创造了众多家门口的就业机会,更为村民铺设了增收致富的康庄大道。暑期,很多村里大学生回来当志愿者,为乡亲们普及禁毒知识。

  博社村经历了天翻地覆的蝶变,这一切归功于一套社会治理的“组合拳”,包含强化党政领导、严格责任落实、铁腕整治和全民参与。曾经,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是博社村问题的根本。

  为此,甲西镇党委对村“两委”进行了重新调整,明确了职责,强化了党员教育管理,建立了村级“小微权力”清单,推动实现党的领导更加有力、党员教育管理更加有序。

  最初,村民对整治工作持怀疑态度,但博社村“两委”干部通过解决村民的急难愁盼问题,如清理环境、推进民生项目建设,和发展经济产业等,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如今,博社村社会治安全面改观,村民主动参与禁毒,共同守护家园。

  博社村以党建为引领,深入实施禁毒示范建立工程,推出了“以图管毒”等创新举措,构建了基层治理体系。博社村还通过建立党群“连心桥”机制,确保每一户村民都有党员、村领导、网格员进行对接联系。这一机制有效拉近了党群关系,使得村民的诉求和问题能够及时得到回应和解决。

  蔡龙秋回忆道:“之前,在我们选定建设红色文化园和村史馆的地点时,遭遇到了荔枝林征收的困扰。出乎意料的是,众多荔枝林的主人在得知我们征收土地是为了建设这样的文化设施后,表示主动放弃赔偿,令我深受感动。”

  同时,博社村深化了“一中心四组”的基层治理模式,即以一个综合服务中心为核心,下设社会治安组、环境卫生组、公共服务组和文体活动组。通过这一模式,博社村成功化解了多起矛盾纠纷,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目标。

  另外,博社村在基层治理中还特别重视法治宣传和教育。通过定期开展法律知识讲座、制作法治宣传栏等方式,提高了村民的法治意识和依法维护权益的能力。

  年逾六旬的博社村村民蔡汉能原本在深圳定居,近期他回到阔别已久的博社村。眼前的一切让他眼前一亮,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社风民风也愈加浑厚。他欣然发现,如今的博社村,白天无需再担忧家门的安全,停放在门前的摩托车也无需再提心吊胆地防备被偷。

  破解撂荒难题

  振兴乡村经济

  产业振兴无疑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坚实基石和核心驱动力。

  农业作为乡村的核心产业,对于博社村的发展尤为重要。然而,受到历史因素的影响,博社村曾经面临着严峻的耕地撂荒问题,高达3000多亩的肥沃土地闲置,这是对珍贵资源的极大浪费。

  为了唤醒这片沉睡的土地,博社村的党组织展现出了高度的责任感和决心。他们屡次召开 土地流转 研讨会,通过“两委”成员的深入调研和普查,结合村民的自报与严格的核对登记流程,高效地完成了撂荒土地权属的明晰化和上报工作。

  经过不懈努力,最终有2700多亩耕地成功参与了 土地流转 ,实现了土地的规模化经营,为博社村造成了56万元的村集体收入增长。

  种植大户蔡木练表示,博社村如今已培育缔造出独具特色的“麒麟西瓜”特色品牌、博社甘薯种植园区等。同时,村民们也纷纷种植荔枝、龙眼等果树,和开展鱼虾养殖等多元化农业活动,很多撂荒地的亩产值甚至超过万元人民币,为村民们造成了实实在在的收入和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电视剧《破冰行动》的热播,让博社村引起人们关注。博社村使用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为村民造成了可观的收入。

  为了改善村子环境,博社村大力开展绿化美化行动。今年以来,已完成4445株乔木的种植任务,逾额完成了年初制定的4200株的种植计划。

  同时,博社村还积极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通过实施“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村子的卫生环境得到了明显提升。另外,博社村还加强了农村生活废弃 垃圾分类 和资源化利用工作,推动了乡村生态文明的进步。

  在农业发展方面,博社村重视绿色农业的推广和实践。通过引进新技术和新品种,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同时,博社村还积极探索农旅融合的发展模式,将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为村民开辟了新的增收渠道。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资讯推荐
 ● 相关资讯专题
  • 网络建设业务咨询

   TEl:136267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