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互联
财经热点 > 财经资讯 > 去年全国三甲医院专利转化近2000件,6个项目转化金额过亿
【专利】去年全国三甲医院专利转化近2000件,6个项目转化金额过亿
浏览次数:【377】  发布日期:2024-5-25 22:28:07    文章分类:财经资讯   
专题:临床
 

  5月25日,在2024第六届中国医学创新联盟(CMIA)医学创新大会上,《中国医院创新转化报告(2023)》正式发布。报告显示,过去一年间,我国三甲医院转化成效明显,专利许可明显加速。

  2023年全年,我国三甲医院专利转化总数量近2000件,同比增长28%;其中,专利转让量为1455件,同比上升17%,专利许可量为511件,同比上升69%。

  CMIA大会是我国医学创新转化的风向标。同时发布的《2023中国医院创新转化100强》榜单显示,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创新转化排名前三。

  从去年我国三甲医院的专利成果转化情况来看,专利转化量在20件以上的医院数量,从上一年的12家增长到27家,同比增长125%;转化合同金额超亿元医院共有5家6个项目,其中3个项目来自上海,包含上海交大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的脂肪干细胞在皮肤领域的应用、脂肪组织保存及应用技术两个项目,和上海第壹人民医院免疫年龄诊断试剂盒相关专利及技术,其它转化过亿的项目还有北京积水潭医院的智能化骨折复位 机器人 项目。

  根据上海交大公开信息,去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壹人民医院王宏林团队与广东 泰恩康 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就王宏林团队研发的“免疫年龄诊断试剂盒”相关专利签署技术转让合约,合同转让总金额6亿人民币,首期付款3000万元人民币,创下上海医疗机构专利转让首批到账金额最高纪录。

  包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在内的13家医院的15个项目的转化到账金额超过500万元人民币。

  在专利转化数量增长的同时,全国三甲医院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保持下降趋势,但降势趋缓。2023年全国三甲医院专利申请量共40990件,同比下降11%,专利授权量为40478件,同比下降17%。

  另外,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均稳步提升:2023年我国三甲医院发明专利申请量共22566件,同比提升3%;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9903件,同比增长31%。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创新联盟总发起人葛均波教授对第壹财经记者表示:“比专利申请和授权更值得注意的的指标是专利的转化。我国三甲医院在重要的专利转化方面成效逐年提升,医院专利质量越来越高,专利转化越来越被重视。”

  近年来,以临床为导向的医学创新和医产融合已经成为业内共识。临床医师在工作中发现问题、找到方案,形成科研成果,从学术价值到临床应用价值,再转化到发生产品价值、市场价值,这一过程漫长而艰辛,如何打通科研转化的全流程?

  对此,上海长三角新兴高端产业增进中心主任李昌浩对第壹财经记者表示:“要积极提倡践行创新思维,不断拓展产业发展新路径、新模式。同时也要充分施展资本作用,引导其流向产业关键领域,助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2022年12月17日,由上海科委、市卫生健康委等8部门联合印发的《上海增进医疗卫生机构科技成果转化操作细则(试行)》正式施行,其中明确提到:“建立完善 知识产权 盘点机制,唤醒‘沉睡专利’。”

  所谓的“沉睡专利”指的是虽然获得专利授权,但却未能转化为实际产品的医疗技术成果。葛均波对第壹财经记者表示:“‘沉睡专利’也被称为‘僵尸专利’,要让市场认可科研成果,最关键的是将临床问题与市场需求实际结合起来。”

  专业科研人员和医师能发现具有临床价值的研究方向,但其实不擅长满足临床以外的切实需求。一个成功的科技成果转化,关键在于扩展合作网络,精准地对接供给和需求,促使临床研究与市场需求充分融合。

  打通“医研企”全链条的优势在于能够更精确地对接临床需求和市场需求,在创新源头上充分预估项目的可行性,从而提高转化效率。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研企”平台诞生,例如葛均波发起的中国心血管医师创新俱乐部(CCI),这是国内首个以医师为主体的心血管器械及技术研发创新组织,目的就是让从事生物医药或医学研究的科研人员将临床上遇到的困扰转化为创新思路和研究课题,主动开展以解决临床问题为导向的科学研究,共同与企业设计改良出符合需求的专利产品。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资讯推荐
 ● 相关资讯专题
  • 网络建设业务咨询

   TEl:136267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