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互联
财经热点 > 财经资讯 > 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 - 专家指路-学习能不能讲竞争-
【教育】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 - 专家指路-学习能不能讲竞争-
浏览次数:【547】  发布日期:2024-5-28 13:50:01    文章分类:财经资讯   
专题:学习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峰北京报道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学生成长环境的不断变化,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凸显,因过度竞争引发的焦虑、抑郁、厌学、拒学等诸多问题也日益蔓延。

  2004年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联共同决定将5月25日定为全国大中学生心理健康日。教育部决定自2024年起,将5月确定为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

  最近,在中关村“教育+科技”创新周期间,大儒心理与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朗心心理合作举办第叁届青少年心理成长与心理健康教育论坛,以“学习不能讲竞争”为主题,围绕“学习能不讲竞争吗”及“停止内卷,学校可以怎么做”,探讨营造使青少年健康快乐成长的教育环境。

  学习能不讲竞争么?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2020年,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2021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团队开展的中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率为17.5%。

  青少年的抑郁是从哪里来的?

  大儒心理开创人徐凯文介绍,长期高强度高压力的学习是造成抑郁的重要成因。他用“心理雾霾”来形容青少年普遍面临的心理状况。“如今的小孩们物质条件越来越好,可是缺乏快乐,甚至健康。”

  “如果100个孩子中有1个孩子存在心理问题,那可能是他自身的问题。但如果100个孩子中有30、40个甚至更多存在问题,那可能就是孩子们成长的环境出问题了。”通过近三十年的青少年学生咨询经验,徐凯文认为互联网、学业压力是孩子出现“心理雾霾”的原因所在。

  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边玉芳提出,竞争能够在一定水平上激发孩子学习的动机,但它只是一个外部动机。真正要让孩子能够更好地学习,务必要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

  边玉芳认为,学习一定会有竞争,但应是一种积极的竞争,而不是不择手段的恶意竞争。相较于与他人竞争,孩子更应该跟自己比较,激发自己内在的兴趣,认识到知识本身的重要性,认识到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发展成更好的自己。

  北京大学教授李玮则认为,竞争可能是人的天性。之所以孩子心理问题越来越重,其实不是竞争本身的问题,而是现在社会上的竞争文化出了事情,当前的社会环境太强调所谓竞争的胜利者和失败者之间的差距。

  对于过度竞争给孩子造成的心理上的不良影响,李玮认为,应该从教育文化和竞争文化方面着手努力,要让孩子知道人生肯定是要竞争的,可是对竞争的结果不要那么在意。

  “心理健康问题就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会长期存在,需要我们健全预防机制和治疗机制,推动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行业高质量发展,走向规范化。”李玮说。

  世界科幻最高奖“雨果奖”得主、童行书院开创人郝景芳认为,竞争给孩子造成不好的心理感受的槽点来自家长、学校、老师,甚至同学的评价。

  她认为,对于那些处于竞争中的小孩而言,要给他们安全感,让他们知道竞争时赢了固然好,但如果输了也不会有任何糟糕的结果。另外,以团队为单位竞争,也能减少给孩子个人造成的压力。

  电子科技大学附属于事实验小学党委书记康永邦认为,现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普遍面临三个问题:一是身体素质差,二是情感素质堪忧,三是创新想象能力较弱。这三个问题都指向学生健康。针对这些问题,需要树立健康第壹的教育理念。

  “每个学生就像手指一样,有长有短、有粗有细,只要找准位置,天生我材必有用。教育的任务就是帮助每个人找位置,要教育学生看得起自己。”康永邦说。

  停止内卷,学校可以怎么做

  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顾明远对目前部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感到痛心和焦虑,他认为出现这个问题,有社会普遍认知的原因,也有传统教育观念的原因。

  顾明远认为,化解家长的焦虑和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转变观念,二是制度设计。教育既要培养高精尖杰出人才,又要培养大国工匠、现代农民。要加强科学的制度设计,强化公共教育供给,使同学的学习生活丰富多彩。

  具体而言,要大力推进学校的均衡发展,强化薄弱学校的建设;要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教书育人要体现在细微处;要开展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中国石油 大学(北京)心理健康教育及咨询中心主任、学生工作处副处长邓听分享道,在对1.2万名学生关于压力来源的调研中,54%的学生说太功利了,以分数作为最终的追求;53%同学说太累了,在无效竞争,过度内卷。

  “很多同学觉得没有上清北就没有达到自己的梦 想,这样的认知背后是他们对于成功、成才的观念,这个观念可能来自社会,也有可能来自家长。作为学校体系而言,如果以成绩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同学们就不得不卷。”邓听说。

  “如果育人的视野变得更宽一些,变得更长一些,教育就能找到更多的价值。”邓听说。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原司长、国家副总督学、清华大学教授王文湛认为,要重视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先于学校教育,孩子年龄越小家庭教育对他的作用越大。

  他建议家庭教育要坚持“六个一”:每天有一个小型家庭聚会;每周和孩子谈心一次;每月带孩子到一次商店,走向社会,接触群众;每季度带他旅游一次;每学期找班主任谈一次;每年给孩子过一次家庭派对。

  “作为家长务必要守住两大身心健康底线:一是保障孩子每天有8个小时的睡眠,二是让孩子每天有3个小时的体育活动或户外活动。做到这两条,目前80%以上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都能不治而愈。”徐凯文说。

   山西省 太原市 迎泽区教育综合服务中心主任侯爱萍谈到,要让卷停下来,就要改变两支队伍的理念:一个是教师队伍,第贰个是家长队伍。要做到多元评价、因材施教、家校共育,家长和教师更多地在各自角色中定好位、尽好责,读懂孩子,高质、有效陪伴孩子健康成长。

  “我们都期待孩子不只是在学业上优秀、在品德上优良,同时希望他们有积极的心理资本,要有自我效能感,要有韧性,同时还要乐观向上。”朗心心理总裁王刚说。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资讯推荐
 ● 相关资讯专题
  • 网络建设业务咨询

   TEl:136267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