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专题 > 信息资讯 > 解码投资中国 - 外资企业在华发展进阶-三部曲-
【三部曲】解码投资中国 - 外资企业在华发展进阶-三部曲-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5-29 2:22:20    文章分类:信息资讯   
专题:三部曲

  5月23日,总投资约14.5亿元的 特斯拉 上海 储能 超级工厂正式开工;5月21日,广东太古可口可乐于广州投资的大湾区智能绿色生产基地正式启动建设,总投资达12.5亿元……近期,多家外资企业加码对华投资,彰显了高涨的投资热情。

  自去年创新开展“投资中国年”系列活动后,商务部在今年继续开展“投资中国”品牌活动,将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如何?当前对华投资有哪些新趋势?最近,证券时报记者走访调研了美国日化巨头宝洁、英国知名药企阿斯利康和德国汽车龙头大众,通过对话企业高管、走进一线工厂,感知实际水温。三家外企进入中国均已超30年,亲历了我国的沧桑巨变。尽管在今天,挣钱变得不像过去那么容易,但它们依旧坚定地加码中国,通过推进本土化、加强创新研发等策略,适应市场的变化,与中国企业共同成长。

  从进入中国到扎根中国

  在阿斯利康位于江苏无锡的生产供应基地的包装车间,一个个智能搬运 机器人 有序地从记者身边穿梭而过,将一箱箱包装材料运输到生产线,并与产线内的智能装载机械臂有效协作,完成说明书和纸盒的自动开箱与装载,药板与说明书自动入盒,自动封装和贴防伪标签并自动打包和码垛,一系列操作行云流水,瞬间即可完成。

  车间的一角,只是阿斯利康投资中国疆土的冰山一角。时针回拨至1993年,阿斯利康将一款用于治疗消化道疾病的小药丸带到了中国,正式开启在华投资的故事。31年过去,阿斯利康不仅将40多款 创新药 物带到中国,而且已在无锡、泰州、青岛等多地建立了生产供应基地,在全国五大城市布局区域总部。

  “近年来,阿斯利康在无锡累计投资10亿美元,贡献税收超45亿美元,为无锡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注入了强劲动力。阿斯利康已成为赋能无锡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城市合伙人。”在今年5月举行的第七届阿斯利康中国生态圈大会上, 无锡市 市长赵建军表示。值得注意的是,阿斯利康还是无锡生物医药产业的八家链主企业之一,致力于施展跨国公司的资源优势与平台作用,推动无锡成为生物医药产业高地。

  作为一家外企,经过多年投资布局后成为产业链主、城市合伙人,这正是以阿斯利康为代表的在华外企不断推进本土化、扎根中国市场的一个生动写照。

  “进入中国市场的第壹天,宝洁就带着扎根中国、长期发展的信念和决心。”宝洁大中华区老总兼首席执行官许敏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中国市场布满了活力和机遇,在日新月异的消费市场里,宝洁选择一切以消费者为方向,了解他们的切实需求,满足他们日益变化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30多年前,宝洁为中国消费者造成了海飞丝洗发水。从那以后,潘婷、飘柔、汰渍、舒肤佳等品牌产品走进了千家万户。许敏强调,对于一家公司的全球战略而言,布局中国是关键之路,投资中国是长期之选,扎根中国是共赢之道。宝洁长时间以来全方位、重资产投资中国,并持续增加投入。

  时直到今天日,宝洁不仅服务超过10亿的中国消费者,而且在中国建成了成熟的供应链和运营网络,在中国内地已设有8家工厂,20多个分销中心。这时,宝洁在过去几年不断推动智能制造,投资建设了三个“新智能制造”中心,缔造更智能、更柔性的供应链,持续推动绿色供应链建设。

  扎根中国,不仅意味着本土市场、本土工厂,还意味着本土人才。许敏对记者说,宝洁始终坚持本土化人才战略。从1989年第壹次招聘了20位应届大学生,宝洁中国到现在已拥有超过8000名员工,其中98%是本土员工,越来越多的中国员工走上了重要的管理职位。“同时,我们也在不断地把我国的管理人才输送到全球,更好地与世界融合。”许敏说。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研发

  2024北京车展上,大众的ID. CODE概念车第壹次亮相。这款主打“中国DNA”的概念车由大众汽车中国和德国团队共同研发,专门为中国用户量身定制,从外至内都迎合了中国市场的审美潮流。

  其实,为了中国市场而研发制造,是外企近年来投资中国愈发明显的一个趋势。回首上世纪80年代,上汽大众的首条总装生产线投入运营,一辆辆桑塔纳作为大众入华的第壹款车型驶出工厂,大众也开启了在中国制造汽车的历程。入华四十年以来,大众如今在中国已拥有涉及整车及零部件共39座工厂,建立起了完善的供应链体系。近年来,随着汽车产业向智能网联汽车转型,大众在以往基础上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加码本土创新。

  “放眼全球,没有哪个国家汽车行业的转型和创新速度能够比肩中国。”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老总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告诉证券时报记者,大众正积极加速在我国的电动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全面布局面向智能网联汽车时代的关键技术与产品。

  转型的背后,依托的是金银财宝的投资。今年1月,聚焦智能网联汽车开发的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众科技”)在安徽合肥正式投入运营。这是大众在德国总部以外最大的研发中心,投资金额约10亿欧元。贝瑞德表示,通过大众科技,集团新产品及技术的开发周期将缩短约30%,并把中国本土先进技术引入产品开发的早期流程,使集团车型产品能更敏捷地响应中国客户的切实需求。今年4月,大众再次宣布将投资25亿欧元,进一步拓展位于合肥的生产及创新中心,强化本土研发实力。

  记者采访发现,外企加码本土研发主要由两个因素推动。一方面,随着中国消费市场日渐成熟,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日益旺盛,唯有加码研发才能赢得中国消费者的青睐。“我国的消费者,是最拥抱创新的消费者。”许敏表示,宝洁最初进入中国时也是先引进成熟的产品和品牌,到1998年时设立北京研发中心。“如今,它已成为我们在亚洲最大的研发中心,平均每年能支持100多款新品上市,不仅主导我国的研发项目,也把我国的创新输出给全世界。”许敏说。据介绍,去年2月,宝洁启动了北京研发中心扩建项目,预期今年7月将正式投入使用。

  另一方面,中国本土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在一些领域已经具备了国际可靠的实力,正成为创新的策源地。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国际业务主席及中国总裁王磊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以前中国在医药行业还相对落伍,只是开发仿制药,现在中国创新如漫山遍野,最近几年更是呈爆炸式增长,在细胞治疗、基因编辑等领域已看到弯道超车的迹象。由于看重中国本土创新,阿斯利康密集投资布局,在过去一年斥资60亿美元与中国本土创新企业达成了7项国际化交易,包含收购亘喜生物、和诚益生物达成口服GLP-1授权许可...。

  从高速增长到共同成长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批外资企业涌入中国。彼时,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早期,中国市场遍地都是黄金。甭管是宝洁、大众还是阿斯利康,都分享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红利,获得了丰厚的投资收益。

  然而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结构持续转型升级和本土企业的崛起,外资企业在华的投资回报增长也趋于平缓。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过去几十年,中资企业已由加工陪跑角色成长为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优秀企业,部分企业已具备与外资企业开展良性竞争的能力。“可以说,中资企业与外资企业的合作已由梯度转移下的垂直分工合作转向开展协同研创的水平分工合作。”刘向东说。

  麦肯锡中国区主席倪以理认为,中国目前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本土企业在过去20年飞速成长,属于跨国企业“躺赚”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外企需要适应这一变化。今年5月,中美商会发布的《2024中国商务环境调查报告》显示,“来自中国民企日益激烈的竞争”成为影响美资外企在华业务的五大商业挑战之一,有24%的受访公司选择了这一项。

  虽然受访的三家外企是各自行业的翘楚,但急剧变化的中国市场仍然给它们造成了一点挑战。不过,一个健康和持续成长的市场,变化是永恒的主流。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想要始终居于行业前列,秘诀是顺应中国经济脉动的变化,与中国市场同频共振,与中国企业共同成长。

  例如,面对我 国新能源 市场持续扩容的 势头,大众近年来在推进电动化的进程中火力全开,投资频繁:与小鹏汽车合作,开发面向中国中型车市场的两款大众汽车品牌电动车型;与本土合作伙伴携手,通过合资公司开迈斯共同推进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加速在我国的充电网络布局……“大众将以更加深入的本土化布局、强大的新能源汽车产品阵容,在智能网联汽车时代饰演领导角色。”贝瑞德表示。

  面对我国创新医药企业的崛起,王磊表示,“竞争肯定有,但合作大于竞争”。近年来,阿斯利康积极构建生物医药生态圈,将许多优质的中国创新企业并入“朋友圈”,或邀约它们入驻由阿斯利康缔造的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或与其共同缔造治疗一体化方案,或通过参股、收购、授权许可等方式赋能。记者了解到,阿斯利康和中金资本2020年联合发起建立的阿斯利康中金医疗产业基金,聚焦生物医药、数字医疗、诊断服务、医疗器械这四大医疗领域已投资20余家创新企业。

  虽然市场环境有所变化,高速增长、轻松“躺赚”已成过去式,但对受访外资企业而言,中国市场仍然重要且不可替代,它们也在持续加码投资中国,在共同成长中继续分享我国的发展红利。“30长时间以来,宝洁中国从生根发芽到枝繁叶茂,中国市场对于宝洁的吸引力一直是有增无减。”许敏表示,过去十多年,我国的开放大门越开越大,为企业缔造了高水平的营商环境,给包含跨国公司在内的各类企业厚植了发展土壤。宝洁未来将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加速产品创新、技术创新、营销创新,开拓中国市场的商业机会。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资讯推荐
 ● 相关资讯专题
阿斯利康】  【首席执行官】  【中国市场】  【CEO】  【三季度】  【同比增长】  【HER】  【巴斯夫】  【外资企业】  【零和博弈】  【睿昂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