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互联
财经热点 > 财经资讯 > 寻找人类基因组-暗物质- 她的研究如何破解生命传承密码
【刘默芳】寻找人类基因组-暗物质- 她的研究如何破解生命传承密码
浏览次数:【630】  发布日期:2024-5-30 22:06:31    文章分类:财经资讯   
专题:刘默芳】 【mRNA】 【不明原因】 【暗物质】 【基因组
 

  编者案:

  每一项重大科技成果的背后,是一个个鲜活有趣的科学家。对于这群“板凳甘坐十年冷”的群体,第壹财经于2023年策划推出融媒体产品《原来你是这样的科学家》,通过长期跟踪采访,走近这些追逐“星辰大海”的科研工作者。

  作为最有创造能力的群体,青年科技人才是我国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生力军。2024年第贰季《原来你是这样的科学家》将聚焦中青年科学家,探讨当前原始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落地等内容。

  本世纪初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以后,科学家们发现基因组中其实蕴藏大量的“暗物质”——非编码RNA,它们不参与编码蛋白质,却占全部RNA的98%,是生命活动调控的“幕后推手”。因此,寻找“暗物质”也被视为生命科学研究的前沿热点。这些“暗物质”它们是干啥的?会如何影响全球性的人口健康问题?

  2006年回国的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刘默芳,就是研究这些“暗物质”的一员。

  这些非编码RNA有各自不一样的使命,其中的piRNA正是2006年4月才被发现的。

  “如果我们人的piRNA生成或功能出现故障,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呢?”在piRNA发现的同年,带着这样的疑惑回国后,刘默芳就投放到全新的领域——聚焦piRNA研究精液的发生机制、男性不育与肿瘤发生等诸多问题。

  不过,由于“小蝌蚪”们形成的过程极其复杂,如今还有许多待回答的问题。

  “对我们做基础研究的而言,就特别期待能将研究和临床结合,找到致病机理,为这些不明原因的不育症患者临床诊断或治疗提供一些方法技术和策略等。”刘默芳说。

  小RNA大意义

  近年来,我国新生儿人口数量大幅下降,2023年我国全年诞生人口902万人,人口诞生率为6.39‰。除生育愿望下降等客观社会因素外,生育率下降还有一个因素是不孕不育率上升。世卫组织在去年4月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在全球范围内每6位成年人中就有1人受不孕不育症影响,生殖障碍已成为当前全球性人口健康重大问题。

  “虽然现在从男性不育临床上看的话,也找到了一点病因,包含一些遗传方面的原因、激素水平等。可是实际上临床有58%以上的病患,都被确诊为不明原因。”刘默芳日前接受第壹财经记者独家采访时说。

  一般而言,细胞需要通过基因转录,生成信使RNA(mRNA),翻译合成特定蛋白质以支持生命活动。而精液的生命在于速度,要在千万个竞争对手中突出重围,务必缩小体积、舍弃多余的细胞质。在不断压缩的进程中,精液细胞中的基因组转录活动逐渐降低,直到几乎完全停止。其中,最核心的遗传密码,就以mRNA的形式存储起来,直至特定的发育阶段,存储的相关mRNA就会被激活翻译出精液形成期望的蛋白质。

  这些精液细胞的mRNA是怎样被选择性地激活翻译,又是怎样进行清理,这一直是未解之谜。

  刘默芳和团队2022年在《科学》及2019年在《细胞》上发表的论文,就是针对这个不明原因的重大突破。刘默芳介绍,他们团队通过全面的研究结果证明,PIWI蛋白及其结合piRNA,在精液细胞发育不同阶段,通过结合不同蛋白质因子,可以选择性激活mRNA翻译或促使其降解,从而对精液细胞的基因进行双向调控,保障健康精液生成。

  谈到当前的工作重点,刘默芳介绍,除了精液的形成以外,还有更难的科学问题,就是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怎么启动、怎么进展、退出的,直到今天都还不明白,目前我们就将工作转移到减数分裂阶段。”她对记者说,他们当前的研究重点,主要是聚焦在减数分裂今后的精液形成阶段的工作。

  除了男性生育问题以外,他们团队也在关注肿瘤的发生与发展,并和临床紧密合作。“我们和各个医院的合作可以提供临床样原本支持我们进行相关研究,尤其是相关通路的基因突变。如果我们找到了突变并证明这些突变是致病原因的话,就可以为病患的诊断治疗提供一些建议。”

  呼吁加大经费投入

  2023年,刘默芳团队“RNA调控在精液发生及男性不育中的新功能机制研究”获得2022年度上海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相关的另一篇成果也入选了“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此前,他们团队还获得2019年全国妇幼健康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等奖、2018年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等。

  “可能最大的挫折还是投稿进程中被拒稿的经历,不过被接受和认同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早在2021年5月,刘默芳团队就向《科学》递交了一份稿件,收到的第壹轮更改意见里其中一位审稿人的意见长达25页。针对编辑部的这些疑问,他们在短时间补充了海量实验数据,验证了论文结论,并于2022年8月顺畅上线,整个过程耗时7年。

  “在这一系列工作发表了以后,我们就渐渐地被这个领域和国际同行接受了。现在投稿都顺畅很多,而这些经历都需要前期的大量积累。”她说,相比那些跟风在短时间内就发表成果,从0到1的研究是很辛苦,但更希望年轻人能坚持沉下心来做一些带有identity的独特工作,得有啃硬骨头的勇气,“能一提起某个方向的工作,人家就把你的称号联系起来”。

  当然,相较投稿经历的挫折,回国时一贫如洗、从零开始的经历也其实不简单。

  “回来之前在这个新领域(piRNA)我是没有任何研究背景的。”彼时,刘默芳刚离开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手里什么经费和“帽子”也木有,老师王恩多院士把自己的一个“973”项目课题交给她做,才有了200多万元的“第壹桶金”课题经费。

  “从美国回来时也没多想,就想跟着王恩多老师,‘大树底下好纳凉’,结果王老师鼓励我开启了全新的研究。”刘默芳说。

  好在非编码RNA研究方向是国际前沿领域热点话题,研究所也非常支持,回国两年后,所里就将刘默芳从王恩多院士研究组独立出来组建RNA研究平台,并在20十年“破例”将她晋升为独立研究组长。

  结合自己从前的科研经历,刘默芳也呼吁国家和地方政府要继续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和企业资助力度。

  “跟我做博士研究生的时候比,我国的研发经费投入已经涨了数十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项目还有科技部的项目多了很多。但同时,科研人员的队伍也是不断扩大,实际上青年科研人员拿到项目的难度越来越大,需要加大经费投入。”

  刘默芳提到的经费申请难,也体现在了实际数据中。此前公布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22年度绩效评价综合报告》显示,近年来,随着自然科学基金整体年度预算的逐年增加,面上、青年基金、地区基金项目的年度资助经费都实现了不同水平的增长。但统计发现,这三类项目的总体年度资助经费,在自然科学基金年度总经费中的占比始终在下降,从十年前的71.84%降低至2022年的57.06%。

  尤其是随着我国青年科研队伍持续快速壮大,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率仍显现下降趋势——已由2013年的25.2%降至2022年的17.23%。预计,未来十年每年的博士结业人数仍将持续增长,到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

  她也提到了企业投入基础研究的重要性,2023年10月,刘默芳成为第贰批“新基石研究员”,作为一项聚焦原始创新、鼓励自由探索、公益属性的新型基础研究资助项目。腾讯公司的“新基石研究员”资助类别分为两类:实验类每人5年资助2500万元人民币,理论类每人5年资助1500万元。

  “包含企业资助在内的社会支持是很值得鼓励的。相当于至少五年,能够让我们潜心去攻关这个领域的困扰,也不再为经费发愁,心无旁骛潜心研究。”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资讯推荐
2024-6-28【Moderna】接种一年半后有效性仅约50% - Moderna合胞病毒mRNA疫苗遇挫 - 刚获批不足一个月
2024-6-26【沃森生物】困在疫苗研发终止中的沃森生物
 ● 相关资讯专题
Moderna】  【RSV】  【mRNA疫苗】  【沃森生物】  【新冠疫苗】 
  • 网络建设业务咨询

   TEl:136267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