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互联
财经热点 > 财经资讯 > 昔日皇家贡品-石-力圈粉 英石随时代浪潮发生蝶变 如今身影遍布世界各地 带动多个行业发展
【英石】昔日皇家贡品-石-力圈粉 英石随时代浪潮发生蝶变 如今身影遍布世界各地 带动多个行业发展
浏览次数:【455】  发布日期:2024-5-31 3:59:23    文章分类:财经资讯   
专题:发展
 

  在盛产英石的英德,“点石成金”不再是神话传说,而是经济大潮中一个个生动而具体的传奇故事。在文创和电商的推动下,英石的“身影”遍布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开始成为英石的粉丝。

  早在唐宋时期,英德的英石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赏石与传统造园,被尊为皇家贡品,元代被列入“文房四玩”,到了清代则与太湖石、灵壁石、黄蜡石一起被公认为全国四大名石之一。直到今天,英石仍在各大电商平台中占据一席之地,成为居家庭院装饰不可或缺的园林石材之一。一代又一代的“英石匠”在充分继承传统赏石文化的条件上,融入新时代的科技和审美,尤其是与文旅结合后“点石成金”,让一块块奇石聚集成庞大的能量,直接带动了运输、木工、油漆、雕镂、采掘、研学等各类行业的发展,间接带动了旅游、餐饮、建筑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使英石文化重放异彩,为地方经济增添了一份“石”在的动力。

  掀起热潮

  曾是对外贸易重要资源

  “石产溪水中,一微青色,间有白脉笼络;一微灰黑,一浅绿;又一种色白,四面峰峦耸拔,多棱角,稍莹彻,面面有光可鉴物,扣之有声。”宋代杜绾所撰《云林石谱》中的英石篇,最早出现“英石”的称号。史载北宋书画家米芾当年到英德任职,为英石痴迷,经常抱英石同饮同睡。他最早提出英石审美标准,即长期为后世所沿用的“瘦、透、漏、皱”四字诀。如今甭管是在广州的陈家祠还是北京故宫的御花园,都能看到英石的身影。

  如今,驱车走在省道347线(望埠至大镇)和英曲公路两旁,大小不一、绰约多姿的英石形成一道独特的“奇石风景线”,向人们讲述望埠作为英石的故乡曾经有过的辉煌荣光。

  “二十多年前,镇上公路边是石场,街上是英石铺,家家户户忙着采英石,房前屋后都是英石,公路上车来车往,都是来买石头的顾客。”望埠镇一家石场的女老板这样描述当年的火爆行情。她买了两辆大型拖拉机,带着几十号工人每天都从山上拉英石下来。只要村民从山上把英石采回来,很快就会被商家收购。靠着“点石成金”,英德很多“石农”实现了致富梦。

  其实,这股“疯狂的石头”热潮其实不是现代才兴起。专家考证,英石的第壹次开发烧潮始于宋朝。北宋时期,英德经济发达,撤县建州,商税居广东第贰,仅次于广州,跟英石的开发利用密不可分。第贰次开发高潮是在明清时期。当时出现了多部论述英石的作品,如《园冶》《素园石谱》《广东新语》等,英石在清朝更是被定为全国园林名石之一。从18世纪开始,英石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资源,英、法、德等国家从广州购运英石回国。

  2000年后,随着房地产经济的一日千里,园林业、收藏界对英石的切实需求迅速升温,加上各种博览会、奇石展销的火上加油,英石产业迎来了春季,成为省内外媒体的热门话题。一位村民回忆说,村民每天一早骑个摩托车上山捡石头,傍晚就坐等买家上门。热销的英石大多以工程景石为主,应用于园林工程施工方面,少部分为几案石及观赏石。当时英石主要销往珠三角,部分销往江浙一带,一小部分销往海外。高峰时期,英德市与英石相关的产业总收入达40多亿元人民币,成为繁华英德地方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

  走进校园

  为英石文化注入新活力

  随着市场的变化,大型景观巨石逐渐寂静。近年来,小英石制作的鱼缸观赏石景、文创英石壁挂式盆景作品受到追捧,这都得益于一批英石匠人对传统英石技艺传承的不懈探索和推陈出新。他们在充分继承传统赏石文化的条件上,著书立说、吹响英石前进的号角,尤其是英德市英石非遗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的落地,为英石文化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时代活力。

  英德市英石非遗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位于 广东省 英德市浛洸镇,面积约2000平方,基地现有国家级非遗英石假山盆景技艺研创基地、英石文化艺术馆、英石非遗技艺传习体验馆。该基地的课程设计涵盖了山水文化和英石文化学习、非遗技艺传承、中国传世山水名画欣赏、非遗技艺创新作品展示和动手体验制作山水盆景等方面内容,形成了完整的研学体验业务输出体系,学生通过学习英石假山盆景技艺课程、有助于非遗文化学习、古诗词理解、传统山水画欣赏、美感能力培养、空间构建能力训练和动手能力的综合性培养。

  2014年,英西中学美术组的《英石艺术作为乡土美术教材的研究》课题入选了 清远市 级重点课题,尝试在中学开展英石文化与艺术传统教育,让中学生动手参与设计与创作。目前,英西中学正大力推广传统文化教育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期待能在不久的将来形成普及面涵盖所有学科的英石特色教学课堂模式。另外,《英石》非遗系列课程还走进了北京的小学课堂。在北京八中京西附小三年级的美术课堂里,一块块比恐龙还要古老的石头散发着大自然的魅力,让孩子们发出阵阵惊呼。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通过触摸、轻敲、聆听、讨论和记录等方式,切身体会英石“瘦、皱、透、漏、怪、势、形、景”的特点。亦石亦山的英石盆景,让孩子们打开视觉、听觉和触觉,走进大自然鬼斧神工创造的英石世界中。“英石园林艺术欣赏与制作体验”成为一套为中小学生精心策划的体验我国传统文化的系列课程而让英石的名气再次出圈。

  专家认为,英石假山盆景技艺蕴涵我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珍贵经验,具有工艺史、建筑美学史、岭南地方文化等方面的研究价值。

  传承创新

  融入生活 “圈粉”年轻人

  英德市英石假山盆景技艺传承人彭伙强介绍,经过多年探索,他和团队创新推出英石山水碟景作品,把英石技艺由盆中“搬”到碟上。

  叠山、理水、砌砖……老手艺也在随着时代迭代,近年英德民间手工艺者创造性地运用超声波技术融入传统英石盆景中,生产出雾化英石盆景。随着奇石审美意识的与时俱进,当代的匠师们也发现了英石叠山技艺未来传承和发展的更多可能性。除了英石在传统山石盆景与园林工程中使用之外,也开始思考英石的保护性开发与利用,好比将英石小块构件石带入寻常生活之中创作工艺品,在家用鱼缸的水下盆景中使用英石置景,搭配绘画材料的壁挂盆景等,匠师在不断思考创作中提升技艺,也让英石叠山技艺跟随时代潮流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通过新生代的“山匠”们的探索,英石假山盆景不仅有山水式、旱山式、树附石式、石附树式等不一样的构景样式,而且有峰、峦、岭、峡、崖、壑、岛、矶、嶂、岫、岑、渚等景物的真切形态,在咫尺见方的空间,显现出一道道意态万千的浓缩景观,被喻为“立体的画,无声的诗”,给人以自然美的享受。“学习制作碟景的‘门槛’相对低,艺术范也足,更受年轻人喜爱。”彭伙强坦言,通过研学等文创活动激活传统技艺焕发时代光彩,英石文化也开始“圈粉”年轻人。2016年,由英德市委组织部牵头的《英德市英石特色文化产业人才工程》入围 广东省 “扬帆计划”,对英石匠师加强培养,全面的举措为英石叠山匠师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与前景。

  近年,英德不仅卖石头,还卖设计安置,让英石搭上“文化列车”。同时,当地政府还将其与旅游文化结合,先后开发开放英西峰林走廊、宝晶宫、南山、地下河等10多个与英石相关的景区,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英石文化背后的勤劳智慧和艺术创造力。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资讯推荐
2024-6-25【单方面】年轻人成为旅游市场生力军
2024-6-24【年轻人】把对家乡的热爱转化为建设家乡的实际行动-青春之声-
2024-6-22【年轻人】国际人物 - 这个28岁的年轻人 或将成为法国总理?
2024-6-21【年轻人】年轻人健康新消费趋势崭露头角
2024-6-21【中药材】太突然!价格起飞 每公斤从20元涨到70元!很多家庭常用 商户 - 20多年第一次遇到 年轻人炒得厉害
2024-6-21【会稽山】三天千万销售额换来股价两连板 黄酒-老字号-会稽山靠气泡酒-破圈- 能持续吗?
2024-6-21【Jellycat】年轻人为毛绒玩具上头!这波富贵中国企业如何分一杯羹
2024-6-21【会稽山】气泡黄酒火出圈 - 会稽山罕见二连板
2024-6-20【会稽山】两连板会稽山 -一日一熏-气泡黄酒单品销售额占比较小
2024-6-20【霸王集团】上半年净利润同比预降七成!-秃-然焦虑的年轻人不相信霸王
 ● 相关资讯专题
单方面】  【年轻人】  【旅游市场】  【生力军】  【保健食品】  【消费趋势】  【新消费】  【崭露头角】  【中药材】  【会稽山】  【销售额】  【老字号】  【Jellycat】  【泡泡玛特】  【一日一熏】  【霸王集团】  【净利润】 
  • 网络建设业务咨询

   TEl:136267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