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互联
财经热点 > 财经资讯 > 大麦网并入阿里影业后首份成绩单出炉 - 平均每月大赚一个亿,演唱会经济的热潮还能延续多久?
【演唱会】大麦网并入阿里影业后首份成绩单出炉 - 平均每月大赚一个亿,演唱会经济的热潮还能延续多久?
浏览次数:【895】  发布日期:2024-5-31 19:12:14    文章分类:财经资讯   
专题:演唱会】 【阿里影业】 【大麦网
 


K图 01060_0

  为了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作为一种文化消费形式,演唱会、音乐节等演艺经济已然成为撬动旅游经济的有力“杠杆”。演唱会经济不仅为演出举办地造成源源不断的客流和消费,也为产业链公司注入蓬勃活力。

  5月29日,阿里影业发布2024财年业绩,一同披露的还有刚刚被其收购的演唱会票务平台大麦网经营数据。

  截至2024年3月31日,阿里影业实现收入约人民币50.3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4%;经调整EBITA(息税摊销前利润)为人民币5.0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幅61%。其中,大麦网贡献了近30%的营业收入。

  产业观察家洪仕宾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发展演唱会经济对演出公司、场地租赁公司、酒店餐饮、交通物流等相关产业链都有影响。他建议加强票务销售的监察管理和管理,提高透明度和公平性,同时加强安全保证措施,确保观众的权益和安全以增进演唱会经济的发展。

  平均每月大赚一个亿

  官方网站信息显示,建立于2004年的大麦网是一家现场娱乐全产业综合服务提供商,业务覆盖演唱会、话剧、音乐剧、体育赛事、曲苑杂坛、亲子、展览休闲等多个领域。

  2017年3月,大麦网成为阿里巴巴全资子公司,融入阿里大文娱业务布局。2023年9月,阿里影业公告称,拟以1.67亿美元(约合12.2亿人民币)全资收购大麦网。当年11月30日,阿里影业完成了对大麦的重大收购,进一步补全阿里影业线下娱乐产业链的疆土。

  对于此次收购,北京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大麦网的票务资源与阿里影业的影视资源形成互补,实现资源共享和最大化利用。而阿里影业可以借助大麦网的票务平台,扩大其电影、演出等业务的销售渠道和市场份额。

  阿里影业表示,大麦在票务代理领域占据市场明显领先优势,尤其是核心演唱会品类,是周杰伦、五月天、薛之谦、林俊杰、张杰等演唱会头部项目的总票务代理方,覆盖率接近100%。

  也因此,大麦是阿里影业营业收入增长的有力支撑之一。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大麦年度收入为14.81亿元人民币,平均每月收入超过1亿元;而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大麦的年度收入为2.94亿元人民币,由此计算,其年收入增幅超过500%。

  然而,业绩喜人背后,作为国内头部票务代理之一的大麦网近年来时常身处舆论风暴中央。就在不久前,大麦网拒绝逝者家属换绑演唱会门票事件在互联网上掀起轩然大波。

  另外,大麦网还屡次因出现“柱子票”“栏杆票”“台阶票”等座位遮挡问题引发争议,也曾因退票政策不统一,被中国消费者协会、 江苏省 消保委等点名。

  对于大麦网屡次卷入的舆情事件,盘古智库顶级研究员江瀚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座位遮挡问题和退票难等诸多问题反映出票务市场存在的一些乱象和监管不足。

  就较为突出“退票难”问题,江瀚表示,目前槽点聚焦在演出市场退票手续费高且标准不统一,主办方的“一言堂”“霸王条款”让众多消费者很受伤。要积极引导演出行业探索出一个合理科学的统一的退票规则,以更完善的市场规则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健康有序的市场秩序,真正激发出市场的消费活力。

  他建议,为了提高演唱会票务市场监管和规范,需要加强政策制定和监管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建立完善的投诉举报机制和处理流程;加强行业自律和诚信建设;借助技术手段提高监管效率和能力。

  值得强调的是,艾媒咨询分析师曾指出,2023年中国演唱会市场爆发式的增长不属于完全常规的状态,其消费主要来自存量的集中释放,之后演唱会消费将趋于冷静,但仍旧存在着很大的提升空间。那么,大麦网的亮眼业绩能否持续,或仍尚待观察。

  针对公司经营业绩及舆情事件,本站记者致函大麦网,截至发稿,暂未获得回复。

  政策支持为演唱会经济添翼

  大麦网作为国内头部票务平台,其业绩数据称得上是演出行业的晴雨表。2023年以来,消费者对于现场娱乐体验的切实需求大规模反弹,演艺市场随之迎来了空前绝后的增长。

  《跨越山海共赴热爱——2023年演出市场大型演唱会年度洞察》(下称“报告”)显示,2023年全年5000人以上大型演唱会票房近146亿元人民币,创历史新高;大型演唱会场次达0.24万场以上,观演总人次超2000万。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全国营业性演出(不含娱乐场所演出)场次11.90万场,相当于全国范围内日均超过1300场。2000人以上的大中型演唱会、音乐节近200场,另据票务平台信息,超20位歌手在一季度发布全年演出计划,演唱会票务市场热度持续上升。

  作为一种文化消费的重要形式,演唱会不仅可以创造可观的门票收益,更因其能够迅速聚集大量观众而成为一股强大的经济动力。直接刺激餐饮、住宿、旅游、购物和娱乐等多个行业的消费,从而在城市经济中掀起一股消费热潮。

  去年以来,大型演唱会异地观众占比突破新高,2023年这一数据占比达68%。在此环境下,多地政府纷纷举措支持,发力演唱会经济。

  4月28日, 太原市 发改委、市文旅局、市财政局等11个部门实施《支持演唱会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提出做大演唱会经济,加快建设“华北地区重要演艺中心”,缔造“国内外重要文化旅游目的地”。对演唱会主办单位给予不同额度的奖补,对演唱会门票持有者提供免费景区门票、免费公共交通等优惠政策。

  4月30日,上海发布进一步增进商旅文体展联动吸引扩大消费的若干措施。其中,对于大型演唱会、音乐节,主办单位引进国际知名或国内顶尖的大型演唱会、音乐节,累计售票总人数很多于3万人次,予以最高200万元支持。对累计售票总人数超过5万人次,且境外观众比例超过10%,予以300万元一次性奖励。

  另外,北京、海南等地也在今年出台了支持大型演唱会、音乐节发展的政策举措。

  报告显示,从地域上看,演唱会项目分布更平均,举办城市集中度下降,市场持续下沉。长三角、珠三角、 京津冀 和川渝地区仍然是演唱会热门举办地区,项目数占总量的六成以上。

  尽管有很多城市逐渐兴起演唱会经济,但王鹏指出,其实不是所有的城市都适合。人口基数大、经济发达的城市,不仅消费能力强劲,文化需求也旺盛,更适合发展演唱会经济。他进一步谈到,具有特色文化氛围或历史背景的城市,可以通过结合地方文化举办特色演唱会的形式吸引游客。

  2024年,演唱会市场火爆依旧。艾媒咨询《2023—2024年中国演唱会行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显示,演唱会经济迎爆发窗口期,“演艺+旅游”的文旅资源组合形式,丰富城市消费新业态。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文化创意研究所秘书长林先平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指出:“演唱会经济与文旅的结合可以通过缔造具有特色的演唱会品牌、开发多元化的演出产品、推动演出与旅游的融合等方式实现。同时,可以利用演出吸引人流,带动周围酒店、餐饮、购物、娱乐等行业的消费,形成良性循环。”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资讯推荐
2024-9-29【消费者】台风来了 - 大麦网也不给退票?
 ● 相关资讯专题
消费者】  【大麦网】  【不可抗力】 
  • 网络建设业务咨询

   TEl:136267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