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互联
财经热点 > 财经资讯 > 小林制药-问题保健品-事件持续发酵 已致5死280余人住院 日本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存缺陷
【保健品】小林制药-问题保健品-事件持续发酵 已致5死280余人住院 日本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存缺陷
浏览次数:【854】  发布日期:2024-6-2 10:46:34    文章分类:财经资讯   
专题:保健品】 【问题保健品】 【食品安全
 

  历经两个多月的时间,小林制药旗下保健品造成众多消费者入院甚至去世的新闻再次冲上热搜。

  日本厚生劳动大臣武见敬三公开表示,确认在受害者所使用的保健品原料中检出的软毛青霉酸会对肾脏造成不良影响,除了软毛青霉酸以外,在问题红曲原料中还确认了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存在,推测这些物质都是在培养红曲的进程中混入的青霉菌中引发的。

  日本厚生劳动省数据显示,截至当地时间5月27日,服用小林制药公司含红曲成分保健品的消费者已经有5人不幸去世,1600多人就医,累计280余人住院。

  一位临床医师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软毛青霉酸其实不是药,而是一种由青霉菌引发的毒素,通常具有耐高温性,不过很少用在人体上,这种物质对身体肝脏到底有何具体影响,目前还尚未可知。

  安全风波升级

  自3月初小林制药“问题保健品”事件被公众所知后,相关的去世人数不断攀升,涉事人数也不断扩大,因此该事件一直牵动着大众的神经。

  据日媒报道,2024年1月起就已逐渐出现多名消费者因服用小林制药“红曲胆固醇颗粒”等产品身体不适的报告,3月22日下午,在小林制药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责任人提供表示有6人因肾脏疾病和其它疾病住院,有的病患甚至还需要进行透析。

  当天小林制药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停止使用红麹胆固醇颗粒及自主召回的公告》,表示“目前尚未确定该成分的具体性质,和与肾脏疾病等诸多问题之间的关联性。”不过,小林制药官方网站同样表示,出于保护消费者健康的目的,公司决定自主召回红麹原料相关产品。

  事故发生后,《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目前相关电商平台中目前已搜索不到小林制药此类产品的身影。

  在食品行业,红曲多用作着色剂或是酿酒的原料。在制药领域,很多药企从红曲中提取出代谢产物或是次级代谢产物,以达到降血脂效果。

  小林制药每年能生产18.5吨红曲原料,其中约有八成用于向其它医药、饮料食品公司供货。小林制药曾表示,约向50余家饮料及食品生产商提供红曲原料。在小林制药宣布紧急召回相关产品后,日本各食品、酒类制造商逐渐宣布回收含有小林制药生产的红曲相关产品。

  3月26日,相关事件涉事人数入院者已增至106人,2人不幸去世;3月28日,去世人数增至4人,风波持续发酵中。

  显然,随着调查的继续深入,该事件后续去世及住院人数可能还将继续增长。

  在此次事故爆发之前,小林制药多款产品常年占领国内游客海淘“代购”榜首位,例如其生产的儿童退热贴、液体创可贴、暖宝宝、驱蚊贴等产品在国内备受青睐,均是日本药妆店销售的爆款,被中国消费者追捧为“神药”。

  小林制药曾经在日本经济危机中维持了连续25年的收益增长,从众多医药品牌中杀出一条增长血路,此刻显然正深陷巨大经济流失与信任危机之中。

  保健品行业监管体系

  保健品作为横跨在食品和药品中间的一个特殊品类,对于消费人群而言一直存在很多使用误区。上述临床医师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保健品不是药品,如果消费者有明确的治疗需求,应及时前往医院进行诊治。

  该临床医师提醒,很多消费者服用保健品往往是依靠自我判断而非经由医师或药师的指导,很容易发生安全风险。

  在日本,保健品大致分为三类,第壹种称为特定保健用食品,是指其功效和安全性经过政府审议并经消费者厅批准的食品。第贰种指营养功能食品,即添加了指定 维生素 和矿物质的食品,需在上市前向日本政府提供关于食品科学性的相关依据,具有特定的营养成分补给。

  第叁种则是此次事件的主角功能性标示食品,由日本消费者厅于2015年设立,不用经过官方审批和强制临床试验,企业仅需在上市前60天向日本消费厅备案便可上市售卖,企业可以自行给产品贴上通常在药物宣传中才会出现的各种功能性标签。

  简单而言,“功能性标示食品”所标注的功能不一定真的有效果,这一制度从源头来看就降低了行业的准入门槛,是一种非常松懈的监察管理制度。

  日本调查机构“富士经济”数据显示,2020年功能性标识食品的市场份额已经反超特定保健食品,2023年同比增加19%,达到6865亿日元,商品种类达到6700种,是特定保健食品种类的6倍。

  据日本媒体透露,针对小林制药含红曲成分问题保健品引发的健康问题,日本政府5月31日召开内阁大臣会议,讨论强化功能性标示食品管理制度,并表示在持续实行原有的企业自行申报制度的同时,将加强行政干预。

  可以说,此次小林制药“问题保健品”事故爆发背后,其实不仅仅展现出企业生产管理失职的冰山一角,同样也折射出日本 食品安全 管理制度的缺陷,同样伤害了消费者对于整个日本保健品行业的信任。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资讯推荐
2024-6-25【蜜雪冰城】全产业链共筑食安防线 蜜雪冰城着力守护消费者的-舌尖-安全
2024-6-25【食用油】食醋、菜籽油、芝麻油频现抽检不合格
2024-6-25【餐饮业】中国烹饪协会杨柳 - 新质生产力助力餐饮业多维转型
2024-6-22【长三角】-长三角日报-安庆、六安已转移群众5430人
2024-6-20【华莱士】汉堡疑吃出生肉,-两万店连锁-华莱士为何频现食安管控漏洞?
2024-6-18【食品安全】微评 - 卧底记者电话遭泄露,谁给了-李主任-胡来的底气?
2024-6-17【食品安全】吃火锅亚硝酸盐中毒?楠火锅 - 舌头发黑原因未查明 涉事门店已关
2024-6-17【食品安全】人民热评 -脚踩鹅肠挤粪 烟头扔进鸭肠筐- 考问了谁?
2024-6-15【食品安全】考核结果为干部奖惩重要参考
2024-6-14【食品安全】佛山发出首张双皮奶-食品生产许可证-
 ● 相关资讯专题
蜜雪冰城】  【食品安全】  【产业链】  【消费者】  【食用油】  【调味品】  【芝麻油】  【菜籽油】  【餐饮业】  【餐饮行业】  【生产力】  【长三角】  【朱信勇】  【华莱士】  【两万店连锁】  【李主任】  【亚硝酸盐】  【市场监管】  【监管部门】  【《食品生产许可证》】 
  • 网络建设业务咨询

   TEl:136267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