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互联
财经热点 > 财经资讯 > 同济大学教授 - 药品新适应症专利亟待加强保护 确保专利效率不降低
【发明专利】同济大学教授 - 药品新适应症专利亟待加强保护 确保专利效率不降低
浏览次数:【685】  发布日期:2024-6-4 11:14:16    文章分类:财经资讯   
专题:发明专利】 【适应症
 

  从已上市药品中开发出新的适应症来满足临床需要,已经成为新药开发的重要路径。但在实践中,同济大学上海国际 知识产权 学院教授宋晓亭表示,对药品新适应症专利的保护还存在许多问题。

  “我们在进行企业访问和调查的时候发现,药品的第贰用途或新适应症的专利,在进入市场以后,专利权益是难以得到保护的。”宋晓亭近日在接受第壹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技术研发的视角,新适应症的开发同样凝聚了科研院所和医药企业大量智力和财力投入,应当得到社会的尊重,需要在市场中得到充分、有效的保护。但目前在市场上可以看到的是,药品新适应症专利保护的效率降低。

  药品专利包含化合物的实体专利、化合物制作方法专利、化合物使用用途专利。其中,化合物药用用途的专利即适应症专利。

  从专利数据库中检索发现,当前国内申请的新适应症专利约有16.86万件,约占药品专利的33.7%。

  根据国家药监局官方网站批件信息,2023年共有超过80款新药在中国第壹次获批,其中1类新药有32款(不含诊断类药物和疫苗),创下近年来的新高。同时,还有约70款新药在中国获批新适应症。

  也因此,宋晓亭表示,为保护和鼓励医药产业的创新,应当加强对药品新适应症的专利保护。

  宋晓亭表示,第贰用途专利的药物进入市场以后,有多个环节会影响到它的专利效率,好比药品招采、销售、临床使用环节,涉及药品招采平台、互联网销售平台和医院等主体。

  在药品招采环节,宋晓亭解释说,如果某药品的第壹用途专利期已过,但还有第贰用途,那么针对第壹用途的仿制药上市后如果直接并入招采,就极易造成销售主体和使用主体对第贰适应症专利的滥用并且很难构成侵权。

  而在销售环节,主要涉及的是网上药店,尤其是互联网平台。一方面存在监管不严的现象,“目前不仅是处方药,甚至连毒性药品、麻醉药品、精神类药品、放射性药品都有可能不用突破处方管理而购买到。”

  同时,宋晓亭说,专利侵权只涉及以营利为企图的生产、制造、销售行为,但如果个人去购买仿制药用于第贰适应症,个人是不构成侵权的,但大量的个人购买就会使得专利权人的利益被削减,专利权益从而落空。

  而在临床使用环节,“如何避免临床医师超适应症用药,从而给新适应症专利权人的利益造成损失,仍然既现实、又紧迫。 ”宋晓亭说。

  宋晓亭表示,在 知识产权 界,尤其是医药 知识产权 界,怎么保护、怎么实现一个已上市药品新适应症的专利权益,需要给予充分的注意和讨论。

  “原来是不存在这个问题的,但随着中国成长为制药大国, 创新药 加快发展,要缔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知识产权 保护就要更进一步。”宋晓亭说。

  解决方案是啥?

  宋晓亭表示,可以借鉴药品研发生产大国的简明标签制度,在多个环节加强通知、警示类的应用。

  好比,在招采环节,应明确对适应症(用途)专利的保护。招标采购平台可以承担必要的通告义务,杜绝可能侵犯他人 知识产权 的产品挂网;挂网企业也可以承担诚信经营义务,承诺自身生产的药物不存在侵权情形,包含对新适应症专利也不存在侵权。

  为加强在医药集中采购领域中 知识产权 保护,2022年,《国家 知识产权 局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加强医药集中采购领域 知识产权 保护的意见》提出,对拟开展集采的规模较大、关注度高的药物和医用耗材中涉及 知识产权 风险的产品进行重点关注。国家医疗保障局会同国家 知识产权 局提前进行信息沟通,分析相关产品的采购需求和 知识产权 基础信息,对采购中相关 知识产权 风险作出分析研判,以供采购进程中参考,预防出现重大 知识产权 侵权和舆论风险影响。

  意见同时提出,建立企业自主承诺制度。企业参加集采或申报药品和医用耗材在医药集中采购平台挂网时,须自主承诺相关产品不存在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情形。发生中选结果或挂网采购交易后发生相关专利侵权纠纷的,由申报企业承担相应责任。

  2023年9月,上海 知识产权 局、上海医疗保障局印发《关于加强本市医药采购领域 知识产权 保护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提出,上海 知识产权 局指导成立 上海医药 知识产权 保护专业委员会,开展医药领域专利侵权判定咨询工作。

  对于实体药店和互联网平台,宋晓亭表示,要加强监管,同时也可以对平台和药店苛以提示/警示义务,避免消费者购买的药物用于超适应症,维护专利权人的权益。

  对于医疗机构,则建议更新院内的电子处方系统,在其中融入 知识产权 的理念。对于有新适应症专利药品的仿制药,电子处方系统应该同样做相应提示,避免将其用于标签外适应症治疗,造成专利权人的权益受到侵害。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资讯推荐
2024-6-28【发明专利】完善科技体制更好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4-6-27【发明专利】国家知识产权局 - 开展2024年全国专利调查工作
2024-6-27【SM Energy】美国碳氢化合物勘探公司SM - Energy据悉接近达成以近3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油气生产商XCL的协议
2024-6-26【发明专利】共享充电宝专利侵权案-落槌- 竹芒胜诉,倍电赔付上千万元
2024-6-10【中光防雷】中光防雷收-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决定书- 公司-高效层叠式石墨放电隙装置-的发明专利权被宣告全部无效
 ● 相关资讯专题
  • 网络建设业务咨询

   TEl:136267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