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互联
财经热点 > 财经资讯 > 5月银行业被罚1.45亿元 - 10人涉骗贷被终身禁业
【ROE】5月银行业被罚1.45亿元 - 10人涉骗贷被终身禁业
浏览次数:【381】  发布日期:2024-6-5 1:27:46    文章分类:财经资讯   
专题:ROE】 【银行业
 

  刚刚过去的5月,银行业延续从严监管,处罚力度有增无减。根据证券时报记者梳理,5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人民银行及国家外汇管理局等监管职能部门开出141张罚单,单月合计处罚金额约为1.45亿元人民币,环比大幅增长。

  值得强调的是,5月31日,金融监管总局发布2024年规章立法工作计划,包含修订7部规章、制定6部规章。涵盖的领域包含行政处理、资管监管、消费者保护、公司治理和内控合规等一系列监管规章,释放金融监管职能部门加大力度推动金融业规范发展的信号。

  农商行罚单最多

  股份行罚额8009万元

  2024年以来,金融监管持续高压,罚单数量也有所增多。

  5月,金融监管职能部门共对92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出141张罚单,罚单金额合计约1.45亿元人民币,罚单数量虽较4月有所下降,但罚单总金额环比增长约25%。其中,个别银行单张罚单就超过了6700万元。

  从被罚银行类型来看,5月被罚金额最多的是股份制银行,合计被罚8009万元;农商行及农村信用社合计被罚约2169万元;国有大行被罚1675万元;城商行、村镇银行分别被罚1188万元、1112万元;政策性银行则被罚377万元。

  从罚单数量来看,农村金融机构的领罚次数明显较高。其中,农商行及农信社5月领到43张罚单,村镇银行则有21张。另外,国有大行、股份行的罚单数量分别为34张、22张;城商行和政策性银行被开出的罚单分别有17张、4张。

  从被处罚分支机构的地域分布来看,广东、河南、江西等地被罚银行分支机构的数量、金额位于前列。其中,广东地区有14家银行分支机构合计被罚7683.2万元人民币,被罚的农村金融机构数量也最多;河南地区有15家银行分支机构被罚1286万元人民币,多涉及国有大行和股份行。另外,江西有14家银行分支机构被罚约663万元人民币,主要来自于一些农商行和村镇银行。

  千万级罚单再现

  贷款违规最普遍

  今年5月,被罚金额最多的银行为 平安银行 ,该行总行被罚6073.98万元人民币,分支机构则被罚650万元。目前,这也是2024年以来银行业收到的最大额罚单。

   平安银行 因非法行为被罚,主要涉及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信贷业务、理财业务等。例如,该行存在未按监管制度审查审批重大关联交易,和违规接受第叁方金融机构信用担保等违规行为。巨额罚单开出当日, 平安银行 回应证券时报记者称,此次被罚系2019年原银保监会的检查结果,5年来该行已认真落实监管检查的各项要求,整改工作已全部完成。

  5月被罚金额分列第贰、三位的银行是 建设银行光大银行 。包含 建设银行 河南省 分行在内的7家分支机构合计被罚665万元人民币,其中 建设银行 河南省 分行一次性被罚240万元。这些机构涉及的违规行为主要包含贷前调查未尽职、贷后管理不到位,违规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发放虚假用途的抵押贷款,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等。另外, 光大银行 位于江苏的多家二级分行也遭四处罚, 光大银行 合计被罚593.9万元。具体来看,主要因素系票据业务违规,包含集团客户授信管理不到位、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来源于贷款资金、贴现资金直接回流出票人等违规行为。

  从金融监管职能部门5月开出的141张罚单来看,受处罚银行的违规行为涉及金融领域的多个方面,包含账户管理、反洗钱、风险控制、信息披露、贷款业务管理等。其中,贷款违规、反洗钱问题、内部控制不足、违规遮掩不良贷款和未依法履职尽责等行为最为普遍。以贷款违规为例,具体表现包含房地产相关贷款违规、贷款被挪用、违规发放贷款、贷款管理不到位;按揭贷款资金未直接支付至预售资金监管账户、办理虚假按揭贷款、购房按揭贷款首付款管理不尽职等。另外,也有一些信贷资金违规流入限制性领域,好比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或股市。

  涉骗贷等行为

  10人被终身禁业

  值得强调的是,5月共有227位银行业务相关责任人因非法行为遭四处罚。其中,有10人因“诈骗银行借款”“授信管理、内部控制极度违反审慎经营规则”等行为被监管给予终身禁业处罚。

  总体来看,5月共有16人遭到禁止从事银行业工作的处罚;有90人遭到罚款,合计被罚金额超过395万元人民币,同时有184人受到金融监管职能部门警告。从处罚对象来看,遭受监管处罚的地方分行行长、副行长等主要责任人并有很多,在所有被处罚的人员中占比超过三成,很多责任人还是股份行地方分行的“一把手”。

  具体分析个人罚单,最为普遍的受罚起因是贷款发放前的审查工作没有做到位,造成贷款风险增加。一些案例显示,银行借款资金遭到挪用,贷款资金未按约定用途使用,而是被用于其它目的,甚至有人发放虚假用途的贷款。另外,也有相关责任人采取不正当手段遮掩贷款的不良状态,好比通过虚假业务协助企业进行违规转贷。部分案例还显示,有信贷人员违法放贷造成银行巨额损失,以至被司法机关判处刑事处罚。

  根据上述罚单,证券时报记者从裁判文书网了解到,某股份行西安分行客户经理高某飞,联合另外3人使用虚构的公积金缴存记录等虚假资料,共组织27人(次)进行贷款,合计从某银行西安分诈诈骗贷款523.63万元。其中,高某飞利用职务便利,通过虚假材料进诈骗贷,并造成了该行的严重损失。最后,高某飞等人因诈骗贷款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10万元。

手机扫码浏览该文章
 ● 相关资讯推荐
2024-6-28【审慎经营】理财业务违规 - 6家机构合计领罚3250万元
2024-6-27【交易银行】打造第二增长曲线!互联网银行发力交易银行业务 - 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
2024-6-24【银行业】法国央行行长 - 虽然宣布提前选举引发抛售 但法国银行业依旧稳健
2024-6-21【欧洲央行】毕马威报告 - 深耕-五篇大文章- 助推银行业高质量发展
2024-6-21【科技金融】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 - 北京银行业将更大力度支持科技企业发展
2024-6-17【消费贷】专访毕马威中国银行业主管合伙人史剑 - 银行可从战略原则、经营策略、管理方法等方面推动业务高质量发展
2024-6-14【信用卡】去年信用卡发卡量锐减3100万张,新规能否扭转颓势? - 热财经
2024-6-13【广发银行】广发银行深圳一人员拟被终身禁业 - 此前已有高管因违规获刑
2024-6-13【金融服务】-五篇大文章-首个省级银行业保险业实施意见公布
2024-6-12【股份制银行】2023年湖南银行业消费投诉量7635件 - 个人贷款业务投诉占比超六成
 ● 相关资讯专题
审慎经营】  【银行业金融机构】  【信息披露】  【理财业务】  【交易银行】  【资金管理】  【互联网】  【金融科技】  【欧洲央行】  【德意志银行】  【五篇大文章】  【科技金融】  【北京银行】  【消费贷】  【信用卡】  【2023】  【广发银行】  【金融服务】  【数字化转型】  【保险业】  【实施意见】  【股份制银行】  【消费投诉】  【贷款业务】 
  • 网络建设业务咨询

   TEl:13626712526